導語:
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生活中處處存在著美:物件井然,窗明幾凈,這是一種整潔的美;林靜山幽,炊煙裊裊,這是一種沉靜的美;落落大方,清新自然,這是一種自信的美;自然灑脫,超然物外,這是一種閑適的美;粗獷豪放,不拘小節,這是一種大氣的美;線條流暢,格調分明,這是一種藝術的美。讓我們一起品讀下列美文,感悟文中的藝術之美與自然之美吧!
【選文一】
發光的羅丹
□[奧地利]茨威格
大師老了,他疲倦了——一副銀白的濃密的鄉民須髯,飄拂在起皺的玄武巖般死灰的臉龐上。他艱難地走過一座座大廳,那里擺滿了他雕的石像,他睡眼蒙眬,踽踽曳足而行,仿佛走進了死亡。
但是白晃晃一道光圈,圍著他閃爍不定:是雕像群神采奕奕,栩栩如生!它們一直睜著眼睛“沉默”地夢見了一個永恒。它們巋然不移,肅然不動,漠然無情,寂然無聲,寧靜地安于無盡的光榮。一絲笑意消失在大理石的嘴角,它們站在那兒,那偉大的獎品,久已忘懷的勝利,被征服的時間,凝結的晶體——那綿綿無盡的精神。
大師步履遲緩,在它們中間走著,仿佛沿著自己整個一生徜徉。他帶著幸福的戰栗、溫柔的恐懼,不得不將它們一再凝望,為這個千古的疑問感到迷惘:它們在那消逝的歲月之前,曾經是他青春的玩偶和耍伴,而今仍然像當年一樣閃閃發光,生命的波濤仍然純凈地流過它們冰涼而又明亮的形狀。為什么他自己,它們的雕塑者,卻不知不覺起皺了,變老了,每時每刻都在開始死亡?
他凝望著發光的雕像,感到自己老了,疲倦了。他猜想,在那些明亮、堅實的石塊深處,一定有他自己衰枯的血管里的血,迸涌如火焰,激濺如火星。他曾經用雙手賦予石塊以生命,他現在仍用這一雙蒼老的手顫巍巍地撫摩它們,為了從這些沉默、冰涼的軀體上再一次感覺已經逝去的生命,就像一個干渴者,俯身在石像上,仿佛在窺望消逝歲月的古井。
但是,雕像群無動于衷,身披尸衣站立著。它們對他不卑不亢,若即若離,只呼吸著沉默,吞吐著光華。它們忘記了巖石、國土、時間和名字——忘記了自己的老家。它們無言地排列著,披著白布站在那里,對時間彼岸的盛衰和變遷了無牽掛,它們的大理石的嘴巴從不向蜉蝣似的世人答話。
它們頭上掛著的時鐘一直向前走著,多少城市崛起,又多少城市沉淪,多少容顏喪失了輪廓和色澤,多少家族興旺,又多少家族衰落,多少人變成了面具和神話,一切都在殘酷無情的歲月的磨盤中被碾成齏粉——只有它們以凝固的姿態,停息在不停的嬗變之中,因為它們永遠結束了它們的生存。
(選自《茨威格選集》)
閱讀感悟
人終會隨著時間老去,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雕塑家羅丹也是如此,盡管他有一雙睿智的眼睛,能夠發現世間的美好,能夠留給后人不朽的杰作,給人帶來審美的愉悅,可他也畢竟是人,而不是神。是的,羅丹大師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人們徜徉在他的偉大作品中時,就像走進了藝術家的心靈,跟他產生情感的共鳴并獲得了美的享受。大師雖然離我們而去了,但是大師的精神正如文章標題“發光的羅丹”所言,永存于后人心中。
【選文二】
鳥
□李漢榮
萬千生靈中最愛干凈的莫過于鳥了。我有生以來不曾見過一只骯臟的鳥兒。鳥在生病、受傷的時候,仍然不忘清理自己的羽毛。疼痛可以忍受,它們不能忍受骯臟。鳥是見過大世面的生靈。想一想吧,世上的人誰能上天呢?人總想上天,終未如愿,就把死了說成上天了。皇帝也只能在地上稱王,統治一群不會飛翔只能在地上匍匐的可憐的臣民。不錯,現在有了飛機、宇宙飛船,人上天的機會是多了,但那只是機器在飛,人并沒有飛;從飛機、飛船上走下來,人仍然還是兩條腿,并沒有長出一片美麗的羽毛。鳥見過大世面,眼界和心胸都高遠。鳥大約不太欣賞人類吧,它們一次次在天上俯瞰,發現人不過是塵埃的一種。鳥與人打交道的時候,采取的是不卑不亢、若即若離的態度。也許它們這樣想:人很平常,但人厲害,把山林和土地都占了,雖說人在天上無所作為,但在土地上,他們算是土豪。就和他們和平相處吧。燕子就來人的屋子里安家了,喜鵲就在窗外的大槐樹上筑巢了,斑鳩就在房頂上與你聊天了。布谷鳥絕不白吃田野上的食物,它比平庸貪婪的俗吏更關心大地上的事情。陽雀怕稻禾忘了抽穗,怕豆莢誤了起床,總是一次又一次提醒。黃鸝貪玩,但玩出了情致,柳樹經它們一搖,就變成了綠色的詩。白鷺高傲,愛在天上畫一些雪白的弧線,讓我們想起,我們的愛情也曾經那樣純潔和高遠。麻雀是鳥類的平民,勤勞、瑣碎,一副土生土長的模樣,它是鄉土的子孫,從來沒有離開過鄉土,愛和農民爭食。善良的母親們多數都不責怪它們,只有剛入了學校的小孩不原諒它們:“它們吃糧,它們壞。”母親們就說:“它們也是孩子,就讓它們也吃一點吧,土地是養人的,也是養鳥的。”
據說鳥能預感到自己的死亡。在那最后的時刻,鳥仍關心自己的羽毛和身體是否干凈。它們掙扎著,用口里僅有的唾液舔洗身上不潔的、多余的東西。它們不喜歡多余的東西,那會妨礙它們飛翔。現在它就要結束飛翔了,大約是為了感謝這陪伴它一生的翅膀,它把羽毛梳洗得干干凈凈。
鳥的遺體是世界上最干凈的遺體……
(選自《經典美文文苑》2010年第1期)
閱讀感悟
作者從世界萬物中獲得靈感,并用詩一般的語言將鳥的美展現在讀者面前。鳥是萬物的精靈,它們以自己特有的干凈抵御這個世界的污濁,以自己特有的純潔反抗人類的骯臟,更以自己高高在上的飛翔悲憫地注視著地球上的一切。從這個意義上說,鳥是神圣的,純潔的,更是值得禮贊的。作者在贊美鳥的同時,表達了對人類目前處境的深切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