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的冬天更像冬天,不似現(xiàn)在,季節(jié)是一張涂抹太多脂粉的臉,很模糊的。那時的冬天眉清目秀的,該冷就冷,寒風留著沒有修剪的長指甲一下一下地往人的身上搓、捏、撓,把我們的小臉蛋都捏紅了,手腳都劃出血糊糊的裂口。
兒時的樹也更像樹,單腿直立,不像現(xiàn)在街上的行道樹,老要倚靠著高樓。夜里伸來幾只寒風枯瘦的手,輕輕地撕了幾下,第二天就滿地落葉。兒時的樹裸露出跟我們肋骨一樣嶙峋的身軀,樹不加衣裳,反而把所有的衣服脫光,樹不能跟我們一樣去烤火,不知道在漫長的冬天它們用什么取暖。
兒時的冬天不穿襪子的,光著腳也能跑遍田野,還一邊撒著白花花的霜。早上起來剛走出門,冷就捏紅了我們的鼻子和兩頰。我們和村前的那個老井一起呵氣,一團霧氣就繚繞在我們手指間,暖暖的。我們跑到池塘邊,池水還在沉睡,身子緊縮著,不敢放出一絲漣漪。我們探手往枯黃的水草里一摸,就提上來一塊碎裂的冰塊,涼涼的,都涼到骨子里去了。我們看著通紅的手逐漸變得青紫,冰塊也慢慢融化成水,濕濕的,從我們的指尖滴落。那是我們現(xiàn)在還引以為自豪的事情之一。兒時的我們用自己的體溫讓許多塊冰轉換為水,不似現(xiàn)在,在冷漠的人群中,我們有意無意地扮演一塊拒絕融化的冰。
兒時的冬天是拖拉的,不只是因為我們買不起鞋子,整天穿拖鞋替寂靜的冬天發(fā)出聲音。那時的冬天像攏著袖管蹲坐在斑駁墻角的老人,曬著暖暖的陽光久久不愿離去。那時的冬天時間似乎特別漫長,仿佛曲折的村路拐了很多個彎,還走不出鄉(xiāng)村的視野。不似現(xiàn)在的冬天,很舒服地坐在轎車內的軟座上,倏地在寬闊的道路上消失了。
兒時冬天的陽光很暖,曬在身上能透進心底。那時的心是透明的,仿佛是溪水,日光照的時間一長,水面的冰就解凍了,春天提前來到心頭。那時的冬天是最空閑的時刻,莊稼早已收獲,我們學農(nóng)人在陽光下瞇縫著眼睛,卻不能像他們一樣看見自己的過去。我們靠在門前,任陽光給我們灌漿,感覺自己像莊稼一樣長出嫩葉、拔節(jié)。現(xiàn)在的冬天應該還有陽光,匆忙奔走的我們沒空停下腳步,更不會讓兒時的那輪太陽走進心底,驅散心頭的寒意。
兒時的冬天全家人圍爐而坐,火光照亮了臉龐,那聊天的話語也是暖和的,父親的一杯酒就讓一個冬天醺醺然。有時唱幾句鄉(xiāng)村歌謠,歌聲撲棱著翅膀,在黑色的天空中飛得很遠。
兒時的冬天也很短,一雙破舊的解放鞋洗了幾次,冬天就過去了;一件兄長穿小的棉襖一套,幾個冬天就過去了。現(xiàn)在穿保暖內衣,夜里還覺得很冷;扎了領帶,涼風還直往脖子里灌。現(xiàn)在的冬天不很冷,有時卻直打寒戰(zhàn),捂著嘴巴打噴嚏,再找不到兒時在空蕩的田野瘋跑的痛快感覺。
兒時的冬夜連照明的月亮也很少看到,睡得早,香甜,窗外嘶啞嗓子的北風都無法吵醒。現(xiàn)在好不容易睡著了,卻在夢中突然醒了,裹緊了絲被,寒意總是縈繞不去。取暖的方式多了,我們卻很少感覺溫暖。現(xiàn)在的冬天很短,感覺卻很長。
(選自《揚子晚報》,2011年1月16日)
探究練習
1.根據(jù)文章內容,在下面表格中的空白處填入合適的語句。

2.作者對兒時的冬天與現(xiàn)在的冬天有著如此不一樣的感覺,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讓我們無法真正領略兒時冬天的那種幸福滋味呢?請根據(jù)文章的有關內容,說說你的理解。
3.根據(jù)上下文內容,按要求回答下面的問題。
(1)“寒風留著沒有修剪的長指甲一下一下地往人的身上搓、捏、撓,把我們的小臉蛋都捏紅了,手腳都劃出血糊糊的裂口。”簡要分析這句話使用的修辭手法。
(2)“兒時的我們用自己的體溫讓許多塊冰轉換為水,不似現(xiàn)在,在冷漠的人群中,我們有意無意地扮演一塊拒絕融化的冰。”說說這句話的深刻含義以及表達的情感。
【王雪英/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