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改革開放,北京有幾個地方是必須被歷史記錄的,“北京壯景之三”的天壇等三幅圖片就是屬于點睛之筆。
我們說文化要有國際影響力,標志性的參照物就是天壇,中國現存最大的壇廟建筑。天壇,北京的符號,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之作。但是,天壇長久以來是不完整的。據統計,目前天壇外壇約72公頃土地被社會單位和居民樓占用,其中包括43家中央級直屬單位。
著名的北京天壇醫院、首醫大口腔醫院等占據了天壇神樂署、犧牲所的大部分。神樂是給天神舒暢大腦的,犧牲是給天神養胃的。我們知道天壇醫院有一個叫王忠誠的大夫,修理人的腦神經是天下一絕。天有大小,腦袋就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天,腦子壞了天就塌了。神要吃飽,一定有個好牙口。人一輩子也離不開口腹之欲,您要是有一副好牙就含著十幾萬,因為現在植顆好一點的假牙就要上萬元。注意了口腔衛生,吃嘛嘛香,誰也不會沒病找病,可北京衛生醫療機構去年一年診病人次達1.46億,近5年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遞增。這兩個醫院在二環路內,看病方便。可為了天壇的完整,早晚要搬遷,遺憾的是去的地界太陌生,天壇醫院到豐臺花鄉樊家村,口腔醫院到永定河東,慢慢找吧。
不想找病的方法在天壇的東面,正對祈年殿的那條街兩邊的單位可都是中央級,過去的國家體委現在叫體育總局。先說物件,大的最有看點,比如50年代末的北京體育館,如今的建筑功能大多是單位辦公,對外的有游泳池和運動醫院,算是有特色。小的體育用品店連片開,專業性強,讓人懷舊到上世紀70年代乒乓外交的邱鐘惠乒乓球用品店,那也是思想解放的產物。這些店早年間能淘到一些國家隊用剩下的和用舊的東西,是不少體育迷的朝圣地。從上世紀80年代的排球,后來的足球、籃球、網球、羽毛球、自行車、輪滑、戶外,商業的熱度不減。
從東亞病夫到東方巨人,體育事業承載了太多民族復興的希望,競技體育成為沒有硝煙的戰場,舉國體制讓國歌無數次奏響。體育強健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也應該是國家的大事。因為看病難、看病貴,鍛煉身體是再經濟不過的事。不用去什么俱樂部體育館,天壇公園就不錯,看看晨練,花樣翻新,都是自娛自樂的工薪階層。效果也不用攀比,日子一天天過得好好的就行。
每年的8月8日是國家“全民健身日”,北京奧運會的重要文化遺產。今年有意義的事是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第9套廣播體操。象征著國家重視群眾體育事業,可實際做起來有點難。去年北京市總工會宣傳廣播操,各單位都努力地組織,可就是堅持不下去。廣播操整齊有韻千好萬好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新華社2011年8月9日有一段評論很客觀:
自從1951年第一套廣播體操出臺以來,我國已更新創編了8套廣播體操,可以說,廣播體操見證了新中國全民健身工作發展之路。對于許多上點年紀的人來說,當年成百上千人齊做廣播體操的景況仍記憶猶新。在體育場館設施匱乏、健身方式單調的年代,廣播體操因簡便易行而廣為普及,對廣大群眾強身健體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時代發展,這些年來,廣播體操淡出人們的視線,基本上只有中小學校還在堅持。究其原因,除了政府引導不夠、單位組織不力,隨著健身娛樂方式極大豐富,人們對廣播體操這種整齊劃一、略顯單調的健身方式逐漸缺乏興趣。如何推陳出新,更具時代感、貼近性和親和力,成為廣播體操面臨的課題。
最后一句如果說是國家體育總局面臨的課題會更準確,群眾體育健身的重要性在新世紀遠遠超過競技體育。國家養了那么多運動員,退役了找工作都困難,書也讀不進去,不如把重心放在校園社會,業余選手一樣參加國際大賽。為了金牌,國家財政花了多少錢,靠體育有的人又掙了多少錢,黑白有點拎不清。直說吧,體制需要創新,群眾體育需要大投入。體魄健康了,心靈健康了,民族才會有希望。體育文化同樣也是課題,眼看一條有著輝煌歷史的大街,為什么不重新設計一下?最讓人看不下去的是路邊的幾個運動員雕塑,舊了臟了,不精神,該收拾了。
在北京城市化的進程中,立交橋功不可沒,有蔡國慶蔡老師的歌為證。橋的設計也是不斷進步,照片中北四環望和橋的多層直通式設計,至少看著不堵。去海淀中關村有一條地下快速路,好多人不愛走,理由是不習慣,可是國人用起美國蘋果的東西為什么跟瘋了似的。看“迅速崛起的中關村西區”這張照片,多希望那一棟棟現代化的高樓里有我們自己的“蘋果”。
不久前,國內出版了《喬布斯傳》,微博上有個著名的段子:人類欲望蘋果始,第一個誘惑了夏娃,第二個砸醒了牛頓,第三個握在喬布斯手中。對喬布斯有點神化般的崇拜,集激情、妖魔、完美主義、藝術才華和暴脾氣于一身。早年的嬉皮士,入過禪門,和微軟的比爾·蓋茨一樣大學沒畢業,相互間還有著說不清的恩恩怨怨,卻又都引領了一代風騷。《喬布斯傳》記載了他修禪的心路,對文化思想影響力有所啟示:
禪宗不看重經文,不講究繁文縟節,不提倡繁瑣思辨,“一切唯心,萬法唯識”,講究發自內心的頓悟。這種思維方式正合喬布斯的心性。從《禪者的初心》里,喬布斯看到了一個清凈、澄澈、可以任由思維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不得不說,喬布斯后來在蘋果體現出的各種天才,包括慧眼獨具的戰略思考、藝術唯美,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參禪悟道的影子。正如《禪者的初心》所說:做任何事,其實都是在展示我們內心的天性,這是我們存在的唯一目的。也許,喬布斯終其一生,都是在實踐鈴木俊隆禪師這句話。
科技和文化如此地密不可分,是從來沒有過的。正如李長春同志在北京調研時指出的:
文化創新離不開科技創新,文化和科技的融合是當代文化發展的潮流,可以大大增強文化的傳播力,大大增強文化作品的感染力,大大促進文化新業態的發展。希望北京市在實施文化創新、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戰略的過程中,用科技創新推動文化創新,把科技創新優勢轉化為文化發展的強大動力和現實影響力,積極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催生新的業態。
(編輯#8197;#8197;麻雯)
#8197;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