齋室,是指古代文人讀書論著、吟詩揮毫的居室。古人對齋室的命名很有講究,寄托的意義是多方面的。
修身養性,以為戒勉。如李泌的“端居室”,是演繹《周禮》中“居天下之大端”一語而成,李泌告誡自己要做個剛直正派的人。宋代書法家吳琚的“退思堂”,源出《左傳》中“林父之事君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社稷之衛也”。強調加強自身修養,成為有用之才。又如,何香凝的“雙清樓”,抒心跡雙清之志。紅學家馮其庸的“寬堂”,借“志高天亦窄,心廣堂自寬”而抒懷言志。梁啟超的書房叫“飲冰室”,語出《莊子·人世間》:“今吾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與。”梁啟超以此形容內心憂愁焦灼,表達了對祖國前途命運的擔憂。
記錄某種事件或特定典故。宋代大文學家蘇軾被貶謫黃州寓居臨皋亭,在亭的東坡建一堂室,恰逢下雪之時竣工,因而取名“東坡雪堂”,聞名于世的“東坡居士”的大號即由此而來。蒲松齡寫《聊齋志異》時,每當清晨,就帶著一個大罐子,里面盛著茶水,并準備好一包煙草,放在行人大道旁,地上鋪上蘆席。看行人路過,他就強拉住說話,問人家所知道的故事,收集奇說異聞,并適時給行人讓茶敬煙。有新東西,他就提筆記錄。于是,他把書房命名為“聊齋”。藏書家周春,因得宋刻本《陶淵明集》《禮札》而喜,把書室命名為“禮陶齋”,后把《禮札》舍棄,遂改室為“寶陶齋”,終而定名為“夢陶齋”。
激勵自我,發奮苦學。明代著名文學家張溥對自己讀書的要求是:讀了抄,抄了讀,邊讀邊抄。他每讀一篇文章,總是先把文章抄錄下來,背誦一遍,然后燒掉,隨后又重抄一遍,再背誦,再燒。如此反復七遍,他就把這篇文章背熟了。因此他的書屋名為“七錄齋”。近代學者章鈺的“四當堂”,其寓意為:“饑讀之以當肉,寒讀之以當裘,孤讀之以當友朋,幽憤讀之以當金石琴瑟?!弊阋娖洳貢迸c讀書迷的形象。
以物寓意,陶冶情操。歷來松、竹、梅是高風亮節的象征,古人遂以此寓其齋室,表明心跡。元代書法家趙孟■的“松雪齋”、元代著名畫家王冕的“梅花屋”、清代著名文學家朱彝尊的“竹垞”等都是這樣。
喻意珍藏。北宋畫家米芾珍藏有著名的晉代法帖,將其齋室命名為“寶晉齋”。乾隆皇帝弘歷,他占有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王珣的“伯遠帖”、王獻之的“中秋帖”。因有這三件稀世之珍,故其齋室命名為“三希堂”。清代金石學家陳介祺,一生集有古代璽印一萬枚,齋名為“萬印樓”。清晚期書畫印詩四絕的吳昌碩,收藏有一只精美的古缸,故取名為“老缸”“缸翁”,他便將畫室命名為“缸廬”,并有詩題記:“以缸為廬,廬即缸,廬中歲月缸為壽?!惫盼淖謱W家吳大澂,曾獲古代將軍印二十八枚,怡然以“二十八將軍印齋”額其室。
【乙白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