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許多國家對慢性疲勞綜合征進行專門的研究,據美國有關專家統計,2000年僅美國患有慢性疲勞綜合征的人就已經達到150萬人,到了今年,這一疾病的患者人數已經占地球總人口的1.5%。
值得提出的是,雖然醫學專家已經對慢性疲勞綜合征進行了將近20年的研究,但直到現在醫學專家仍沒有找到這種疾病的病因,也就是說,醫學專家們仍對這一疾病沒有什么有效的治療方法。不久前,對這種疾病研究有了一項新發現,即: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病癥在很多方面與艾滋病很相像,只是沒有到那么嚴重的程度。大多數醫學專家傾向于慢性疲勞綜合征有病毒環境影響的因素,認為這種病毒首先損害人的神經及肌肉組織的免疫系統,而且這種病毒以一種不為人所知的方式進行著傳染。
一、疲勞的幾種類型
1.體力性疲勞。體力性疲勞多見于體力勞動者,乃是繁重的體力勞動或過強的體育運動所造成。此時全身肌肉處于高度緊張狀態,產生大量代謝廢物(如乳酸、疲勞毒素等)堆積于體內,并隨血液循環到達全身(包括大腦)。表現為手腳酸軟無力,體能明顯下降。
2.腦力性疲勞。腦力性疲勞主要見于腦力勞動者,由于長時期進行復雜的腦力勞動,大量消耗能量,導致大腦血液和氧氣供應不足,削弱了腦細胞的正常功能。表現為頭昏腦脹,記憶力下降,注意力渙散,失眠多夢等。
3.心理性疲勞。心理性疲勞乃是現代生活中高強度緊張感與壓力造成的,由于超負荷的精神負擔使心理處于一種混亂與不安寧的狀態,情緒沮喪,抑郁或焦慮。
雖然科技的發展在不斷地減輕人們的體力勞動強度,但現代社會日趨激烈的競爭卻不斷地增加人們的精神負擔,心理性疲勞的人越來越多,此種疲勞比體力性或腦力性疲勞癥狀更重,危害更大,消除也困難得多。
二、應對疲勞的策略
面對慢性疲勞綜合征人們應采取積極的預防措施,首先要善于分配和調整工作壓力,要適時地降低自己的工作生活目標,不要時時處處都要求自己爭當第一,要善于從一項工作轉換到另一項工作中去,不要服維生素接受按摩給自己確定一個不可企及的目標,要學會經常放松自己。
針對慢性疲勞綜合征的癥狀,醫學專家們建議服用復合維生素,目前維生素A、C和B12被認為是慢性疲勞綜合征最直接的藥物。此外,微量元素砸、緒、缽、鐵、硫酸鏡、含有蒜提取物的植物制劑等都用作治療慢性疲勞綜合征。
在沒有找到病因元法找到針對性的藥物之前,醫學專家們認為,服用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很大程度上是對身體起到保養的作用,而選擇積極的生活方式被認為是醫治慢性疲勞綜合征的重要方法,如:釣魚、旅游、從事體育鍛煉等等。慢性疲勞綜合征患者還可以接受理療和按摩。專家建議,至少應該接受7個療程的理療和按摩。
1.按生物鐘作息。所謂生物鐘是指人體內各器官所固有的生理節律。人體內的生物鐘約有100多種,在大腦的統一指揮下協調各器官的功能,并規范著人體的活動,如睡眠與覺醒,記憶與思維的漲落,體力的興衰等。一個人需按照自身的節律來安排作息。
2.主動休息。休息是消除疲勞恢復精力的一種有效方式。人們多在工作或學習累了才休息,這并不利于健康。道理很簡單,已有勞累感時,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乳酸飛二氧化碳、水分等己積累較多,短時間休息不可能完全消除這些廢物、故解決不了問題。如果在尚無勞累感時即休息,體內積蓄的代謝廢物較少,很快即可消除,故此種休息方式的保健效果最好。
3.科學進餐。人的精力與體力的能量來源是食物,故科學進餐能從根本上防治疲勞癥。不吃早餐或吃得太少是錯誤的,會造成血糖降低,而身體和大腦都要依賴血糖來維持活力。故要想上午精力充沛,須吃糖分低而蛋白質含量高的早餐。
4.主動求樂。疲勞不僅是體力不濟的表現,失望、焦慮飛恐懼、神情沮喪等也可使人精力衰竭,心理性疲勞就是如此。應多與有幽默感的人接觸,多看相聲飛小品以及富有喜劇色彩的影視節目,主動求樂。
5.恬淡心靜。科學家們認為,人的心理狀態和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有些人貪污腐敗,做了見不得人的事,心理負擔很重,經常擔驚受怕,身體長期處于惡劣的應激狀態,造成體內的激素分泌紊亂,因而易患各種心血管病和癌癥。而那些過著“日日聲色,夜夜笙歌”生活的人,并不能長壽,所以我們應淡泊名利,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位百歲壽星的養生“秘決”是:“什么事情都想得開,放得下”,“無愧于心,心安理得,就可以活得長了。
6.經常運動。運動醫學專家認為,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經常運動,以增加體能儲存,每周散步4-5次,每次30-45分鐘,或一星期進行3-4次適當的戶外活動,每次30分鐘,都是必要的。剛開始時,你也許會感到運動后更為疲勞,這正說明你的機體需要調整,堅持一段時間后便會慢慢適應,體能會逐漸增加,抵抗疲勞的能力會得到強化。
(作者簡介:袁九宗(1966-),男,湖北黃岡人,副教授,黃岡職業技術學院體育教研室,研究方向:體育教學與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