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樂作品中的鋼琴伴奏是一門獨特的、綜合的藝術,它對于表達一個作品的內涵,起到與演奏同樣重要的作用。在器樂作品的鋼琴伴奏中,伴奏并不僅僅是一種音樂背景,而是整個音樂結構中密不可分的部分。在給器樂作品伴奏的時候, 伴奏者應該是一個怎樣的角色定位呢?
一、襯托角色
作為鋼琴伴奏者除了要具有扎實的鍵盤演奏技巧、深厚的理論功底和對作品的理解能力外,還要注意把握和扮演好襯托的角色。 很多人認為,鋼琴伴奏在作品演繹中是配角,是次要的。但是,在實際伴奏中,演奏部分用來表現作品的主旋律,而鋼琴伴奏則扮演多重角色,具有多重功能,伴奏者與演奏者的角色、地位是同等重要的。它雖然以“伴”為主,但它與其伴奏對象共同塑造了一個完美的音樂形象。
二、合作角色
(一)作品準備階段的合作。在準備階段,雙方都應當積極地去了解、研究作品。這時演奏者和伴奏者的地位都是重要的。所以,伴奏者應從兩個方面去積極準備:一是在伴奏技術上的積極練習;二是把握作品表現的意境和作曲家的意圖,深入理解作品所表達的情緒情感;三是不要降低自己作為一個伴奏者的標準。
(二)作品配合階段的合作。當演奏者和伴奏者都對作品熟悉后,就進入配合階段,這也是一個再度創作與磨合的階段。在這個階段,由于兩個人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不同,可能會產生一些分歧。伴奏者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的觀點,而應該和合作伙伴進行正確、友好的討論,選擇比較符合音樂風格特點或最具音樂表現力的方案。
(三)作品演出階段的合作。演出階段是所有階段中最為重要的階段。在表演過程中,鋼琴伴奏者要注意除前奏和間奏時可稍微夸張一點外,其他樂段應有所收斂,否則會造成與演奏者的“比賽”,主次不分,影響效果。在表演過程中,伴奏還要注意把握好音量。音量應該隨著情緒和演奏者的音量變化而變化,一般保持在演奏者音量的三分之二左右,音量太小會導致情緒渲染不到位,音量過大會影響演奏者的表現。因此,在整個過程中伴奏者應注意把握好這個“力度”。 在表演過程中,伴奏者的心理素質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管是演奏者還是伴奏者,在演出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情緒,所以,伴奏者需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伴奏者的良好心態,對演奏者的情緒穩定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會讓合作伙伴感到穩定,并增加對演出成功的信心。
三、鋼琴伴奏的注意事項
(一)呼吸的配合。眾所周知,音樂演奏是很講究呼吸的,相應的,鋼琴伴奏的呼吸也同樣重要。伴奏者要熟悉演奏者,從表演者演奏的狀態到呼吸的氣口,從他對作品的理解到演奏風格的把握,各個方面都要了解,這樣就會有把握地控制全局,避免意外。在前奏結束的位置,雙方要配合默契,分毫不差。在演奏中,不能自顧自地彈伴奏而不顧演奏者,要留意演奏者氣息的運用,并且雙方要在演奏之前就達成共識,做到統一而完美。在作品進入高潮時,要與表演者同時推動高潮;在樂曲結束時要根據樂曲的情緒,遇強則強,遇弱則弱。伴奏時,有些樂句比較長,演奏者不能一口氣奏下來,在中間得偷偷換一口氣,這就需要伴奏者長期與伴奏者合作磨合,掌握他們的規律,以達到最佳的效果。
(二)音色的調整。器樂作品中的鋼琴伴奏又與歌曲中的鋼琴伴奏不同。聲樂鋼琴伴奏是給人聲伴奏,而器樂伴奏,但是卻是給器樂所發出的聲音伴奏。不同的器樂有不同的音質,因此對于不同音質的伴奏也是不一樣的。例如給古箏伴奏,古箏是一種傳統的民樂樂器,聲音柔和,有較多的波浪音,因此要求我們在伴奏中突出和聲的音響;而給西洋樂器伴奏,例如薩克斯就同了,國外的西洋樂器伴奏基本以管弦樂隊伴奏為主,因此要求我們在伴奏的時候盡量做出大氣的效果。
除了以上問題外,伴奏譜中所標記的力度、速度及記號等都應嚴格按照要求彈奏出來,特別是每一個音符的表情要求都要彈得一絲不茍。同時伴奏者需要熟練地掌握伴奏樂譜,要將伴奏譜視做獨奏譜來研究。綜上所述,一首器樂作品要想成為精品,需要的是演奏者與伴奏者的共同努力,默契配合。伴奏者應當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僅要襯托好演奏者,還要幫助、指導演奏者正確處理和表現聲樂作品的內涵,達成默契,最后達到珠聯璧合,相互呼應的境界。
四、總結
以上對器樂作品中鋼琴伴奏的角色問題的簡單討論,只是筆者個人之所見,旨在拋磚引玉。要使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鋼琴伴奏者,只有在伴奏活動中逐步體會——練習——實踐——總結,才能領悟伴奏藝術的真諦,把握好伴奏中的角色,真正掌握鋼琴伴奏這門藝術。
參考文獻:
[1]楊洪濤,李慧琪.舞蹈課堂鋼琴伴奏小議[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1998(01).
[2]齊俊波.高師鋼琴即興伴奏教學初探[J].吉林師范學院學報,1995(06).
(作者單位:福建省閩江學院蔡繼琨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