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文化事業作為國家公益性社會文化事業,在社會文化發展中具有龍頭、導向和示范作用,對于規范社會文化市場的方向、促進三個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新形勢下,如何可持續的發展群眾文化活動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的問題。那么群眾文化活動如何持久開展呢?筆者認為要使得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發展,組織者必須做到“四個重”,即一重口味,二重特色,三重載體,四重品牌。
一、口味——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的基礎
口味強調的是喜愛與興趣。社會己進入和諧發展的新時期,“以人為本”己成為時代的主題。市場經濟體制確立之后,社會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開始提倡實現個人價值,尋求體驗自我的機會,社會呈現出休閑文化形式日趨多元等新特點。社會舉辦群眾文化活動競爭激烈,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己由以組織者為主向以群眾為主轉移。
古人講“世易時移”,面對社會的變革,群眾文化活動應順應時代的發展,把探求群眾口味,適應群眾口味,最大限度的滿足群眾口味,作為活動可持續開展的根本和起點。 首先要做“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的探口味工作。如我區創辦的“正陽歡樂谷·周末看臺”,區文化館工作人員,深入農村、社區、企業、商場、工地,與人民群眾面對面接觸,摸準老百姓的“食性”,適合群眾口味的群眾文化活動在這里展示出前所未有的吸引力。據我市媒體連番報道,歡樂谷中動感的街舞以成了桂林市開先河的群文演出形式,一時成為桂林市熱點話題。”其次要培育興趣。培育要從娃娃抓起。我轄區在文化館、社區應該多設立少兒培訓基地;同時多舉辦以青少年人為主題的活動,譬如“戲劇進校園”等,這些都不失為培育欣賞口味,引導欣賞方向的辦法。
二、特色——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的靈魂
特色需要發掘。俗話說“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規矩”,這些不同的俗和規矩中有著豐富的文化蘊含,我們要深入挖掘,使之閃耀時代光芒。如桂林是彩調、山歌的故鄉,劉三姐的山歌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彩調都是咱們耳熟能詳的藝術形式。為了讓這些民間藝術珍寶重現異彩,近幾年,我區拿出專項經費進行挖掘,不定期舉辦山歌擂臺賽、彩調劇“三下鄉”等特色群眾文化活動,為這些特色藝術的傳承發展提供舞臺。優秀的傳統的文化珍珠,散落民間并不耀眼,顯不出特色,當我們把它們拾起,連成一串,就會成為特色獨具的耀眼光環。如我區甲山街道辦事處各村屯都有自己的民間藝術,因分散而缺乏特色,一直沒有形成文化品牌。2007年,由區文化館牽頭整合各村委的彩調、儺舞儺樂等民間藝術,以張家村打頭,成立了鄉村文藝隊伍,注重依照群眾的需求,組織一系列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的活動,讓群眾真正享受到獨具特色的文化大餐。
特色需要雕琢。璧不琢不成玉。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內容、表現形式,有的肯定是很粗糙,要使其成為群眾文化活動持久閃耀的亮點,就必須下大功夫,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加工提高。如桂林彩調,以“俗”著稱。但通過雕琢,特色不退,魅力不減,并且走進了校園,走進了更多年輕人中間。
三、載體——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的依托
一切文化都寄寓于一定的文化載體之中。文化載體是文化賴以生存的詩性空間。一般來說文化載體可分為:物質性載體和精神性載體。就群眾文化活動而言,物質載體應以廣場、劇場等為首選,精神載體可以民俗和節日為主,二者須有機融合。選擇群眾文化活動載體,讓人民群眾持久的認同你,就必須使這一載體既滲透著時代文明發展的印記,更流露出文化載體對人類永恒的以真情為主題的人生關照。從而使群眾文化活動載體永遠長青,具有較強的生命力。文化載體必須精心尋求,然后不斷提煉、提升。
四、品牌——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的支點
胡錦濤指出:“要擁有我們民族的世界品牌。”這不僅是對民族產業的要求,也是對文化發展的要求。群眾文化活動是向人們提供的是精神文化產品和服務,應注重創建自己的品牌。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人民群眾生活中一道最靚麗的風景線。
創建群眾文化活動品牌,首先要做到人們一看到它,一聽它就想參與其中。如九崗嶺社區開展的“九崗嶺之夜”。就給人以親切感、信任感,吸引著人去關注和參與。其次要不斷提升品牌的價值。品牌對大眾的思想意識、生活方式、社會觀念、文化習俗等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獨秀之聲”活動就閃耀著品牌價值的輝煌。該系列活動舉辦已17年,影響力吸引力至整個大桂林,成為我市眾文化活動的一塊金字招牌。再次要堅持品牌創新。品牌的核心是創新,品牌的活力在于創新。品牌創立之后不能一成不變,否則無法長期在市場占領優勢。品牌創新是以科學的品牌戰略使品牌的內涵和外延得以延伸,從而保持其長盛不衰的活力。許多著名文化品牌都是在不斷創新中生存、發展下來的。如我區的“九崗嶺之夜睦鄰節”“榕湖之春社區大看臺”“甲山歡歌”等眾多社區文化品牌如雨后春筍。企業文化、校園文化、家庭文化、社區文化等在此交匯,俗文化與雅文化在此融合,這就是創新。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在未來社會的發展中,實現群眾文化活動可持續,一定要注重“四個重”。“四重”立,群文興,“四重”牢,群文盛。
(作者單位:桂林市秀峰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