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1956年響應國家號召“支援西部!建設青海!到最艱苦的地方去!”他們從美麗的海濱城市大連,支邊來到青海。那時我還沒有出生,聽我母親說,初來青海的時候,他們帶著鋪蓋、家當坐火車先到蘭州,后又坐了一天的汽車,一路顛簸來到西寧。那時的西寧條件很艱苦,光禿禿的山上沒有樹,街上沒有柏油馬路,到處都是土路和石頭路,四周是用黃土壘起來的泥墻和房屋,晚上點的是煤油燈,早晨起來牛羊在路中穿梭,每天下午黃土風刮得鋪天蓋地,許多外地人初到西寧,由于氣候不適應,嘴唇干裂發紫,由于缺氧喘不上氣來。老一輩人在這里,為建設青海默默奉獻了他們寶貴的青春和熱血。
上世紀60年代我出生在這里,也親眼目睹了青海發生的巨大變化。16歲我考入師范院校音樂專業學習唱歌,實現了當一名人民教師的夙愿,并有幸去大城市北京、上海學習深造。2001年我毅然放棄了調往杭州的機會,因為青海培養了我,青海的山水養育了我,我舍不得離開這里,正像有一首歌唱的那樣:“人是這里的人最豪放,情是這里的情最真摯……”我在大學里從事聲樂教學及演唱近30年,在這期間,積累了一些我省詞曲作家的創作歌曲,一直在省內外各類音樂會上演唱。可喜的是青海昆侖音像出版社出版了《河湟情——張連葵演唱專輯》,在這張專輯中,體現了我省詞曲作家創作風格的多樣性,他們的感情淳樸、富有激情,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歌頌了青海這片美麗的土地,贊美了河湟人民的勤勞和善良,生動地描繪了大美青海一幅幅美麗的畫卷。我在演唱中運用美聲唱法演繹這些作品,這在我省也是首例,具有一個新的突破。本人借助《群文天地》這個雜志的平臺,淺談我對這些歌曲的演唱體會。不妥之處,敬請大家指正。
青海大,大青海,
走遍天涯我最愛,
大江大河大氣派,
大峽大谷大胸懷,
走遍天涯我最愛。
青海大,大青海,
生死相依我最愛,
大器大貴大抱負,
大智大勇大氣概,
生死相依我最愛。
你看那大草原遼闊無邊,
層層疊疊向遠方伸展,
你看那大鹽湖純凈自然,
神奇美麗如少女容顏。
你看那大雪山高聳云端,
堅定圣潔如不倒的豐碑,
你看那大戈壁千里綿延,
如今已變成碧綠的良田。
遙遠的冰山盛開雪蓮,
滾滾春潮溫暖了家園。
高原的兒女多么豪邁,
揮灑汗水建設著家園。
這首《大青海》由楊全瑋作詞,更噶才旦作曲。我首次演唱是在青海師范大學50年校慶的舞臺上。歌曲舒展、熱情、奔放、豪邁、緊湊、有力,三拍子節奏貫穿始終,結束部分旋律在高聲區回蕩,把全曲推向高潮。如今的青海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強衛書記在《大美青海》一書中對青海是這樣描述的:“青海地大物博,是我們祖國一個十分可愛的地方!在72.12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既可以看到麥浪滾滾、果樹飄香的田園風光,亦可以體驗風吹草低、牛羊遍野的草原牧歌。這里山川壯美,生態重要,不僅有青藏高原的博大壯美和瀚海大漠的廣袤雄渾,亦有河湟谷地的繁榮富庶和江南水鄉般的旖旎多姿,到處呈現著一派雄渾磅礴的壯麗之美。”
倒淌河在青海日月山腳下,天下河流向東流,有一股清澈的河流永無休止地向西流淌,流入浩瀚的青海湖。關于倒淌河的來歷據民間傳說,當年文成公主在赴西藏途中,到達日月山時,回首不見長安,西望一片蒼涼,更加想念家鄉和思念父母,頓時悲慟不止,流淚西行……從此公主的眼淚匯成了這條倒淌河。這首《倒淌河之歌》由許德清作詞,相西源作曲,是我1988年在青海劇場、西北音樂周《西海音樂會》上演唱的。歌曲一開始節奏自由、舒展流暢,曲作者運用了起、承、轉、合的音樂構思,共有十處使用了三連音。“歸大海”是這一段落的高潮部分,由低到高運用了十一度音域,在高音ff之后,馬上轉弱p處理,演唱時,要求聲音具有很好的爆發力和氣息控制能力。
清清的倒淌河,
請你告訴我,
千條江河歸大海,
你為什么奔向青海湖的碧波?
問浪花,
浪花含笑離去,
問河水,
河水閃閃躲躲,
你不停留,
也無回答,
依然唱著歡樂的歌。
問浪花,
浪花向前涌去,
問河水,
河水輕輕倒淌,
你不停留,
也無言語,
永遠唱著優美的歌。
河面的鷗鳥告訴我,
河畔的風車對我說,
高原給了你生命,
你要報答高原的恩澤,
你要把青春獻青海,
倒淌河我把你贊美,
獻上我心中深情的歌。
雪蓮多生長在青藏高原,是一種高山稀有的名貴藥用植物,通常生長在高山雪線以下,雖然環境條件惡劣,氣候多變,冷熱無常,它卻能夠在這種高山嚴酷的條件下開花、結果。雪蓮的這種適應高山環境的特性是它長期在高山寒冷和干旱的條件下形成的。與雪蓮相比,牡丹太過于嬌貴,荷花太不經風雨,桃樹和柳樹都無法承受嚴寒的打擊,與像高山雪蓮品格一樣的人相比,我們都顯得太平庸和渺小。我贊美雪蓮不畏風雨、不畏嚴寒的堅強氣質,我更贊美具有這種精神的人。這首《雪蓮的歌》由崔炎作詞,相西源作曲。是我1990年隨青海演出團赴新疆烏魯木齊,參加西北音樂周《天山音樂會》上演唱的。歌曲旋律性強、曲調優美,要求高音具有共鳴的高位置,尤其是感嘆詞“啊”,音域跨度大,由前面六度音上升到十度,具有很強的穿透力和表現力。
在茫茫的高原,
生長著一朵朵雪蓮,
迎著那陣陣風雪,
綻開了秀美的花瓣。
啊!雪蓮,
美麗的雪蓮,
你比那梅花俏美,
你比那春花嬌艷,
我們熱愛你。
在皚皚的雪山,
盛開著一朵朵雪蓮,
散發著縷縷清香,
迎著那生活的春天。
啊!雪蓮,
美麗的雪蓮,
你多么純潔美麗,
你多么無比堅強,
我們贊美你。
湟水河又名西寧河,指流經西寧城北黃河的重要支流。當春夏之際,湟水河上游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水源充足,流向西寧西郊河、北川河和南川河等地,是西寧古城的八景之一。隨著人們愛護環境意識的提高,這條西寧人民的母親河,也逐漸顯示出她的風姿,只要湟水流過的地方,到處呈現出一片勃勃生機。《湟水靜靜地流》由楊全瑋作詞,王建忠作曲。歌曲優美抒情、節奏舒緩,曲作者運用了一些臨時變化音,別有特色。
湟水,
我故鄉的水,
靜靜地流。
從春流到秋,
一日也不休,
流盡了往日的憂和愁,
帶來了今朝的山河秀麗。
流得麥苗綠油油,
流得紅杏壓枝頭。
流到哪里,
啊里就是一片好錦繡,
流到哪里,
哪里就是一片大豐收。
湟水,
我夢中的水,
靜靜地流。
從晝流到夜,
一刻也不休,
流盡了父兄的血和淚,
煥發了河湟的青春。
澆灌出姑娘好年華,
澆灌出小伙子壯志酬。
流到哪里,
哪里的山鄉歌悠悠,
流到哪里,
哪里的田野唱豐收。
青海是“花兒”的故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鮮明,有漢、藏、回、土、撒拉、蒙古等各族群眾居住在這里,河湟“花兒”是西北“花兒”的精魂,不僅有絢麗多彩的音樂形象,而且有豐富的文學內容。這首《一朵浪花一支歌》由高鵬作詞,施觀林作曲。音樂創作借鑒了青海“花兒”風的特點,(哎嘿嘿)跳音之后,“河”字聲音歸韻要求準確到位,先由弱漸強,又迅速回到弱音,(噢呀)由弱音又推向強音,在咬字上強調字正腔圓、聲情并茂,體現了“花兒”的高亢、嘹亮、悠長、豪放的聲音特點和韻味。襯詞的運用在歌曲里情緒的表達、藝術特色的形成以及增加情趣方面,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使這首歌曲的音樂形象更加獨特、鮮明。
向東奔流的湟水河,
湟水河里浪花多,
一朵浪花一支歌。
浪趕浪來波連波,
波連波,歌連歌,
奔騰萬里入江河。
不怕歲月消磨,
不怕征途坎坷,
激流滾滾浪花飛,
唱不盡高原上各族人民心上的歌。
尕斯湖,翰海戈壁,一望無際,看不到人煙,它是青海省海北工業石油基地,然而這里卻留下生命在這片翰海創造的奇跡,已成為西部大開發中引人注目的亮點。半個世紀以來,青海石油工人在“天上無飛鳥,地上不長草,風吹石頭跑,氧氣吸不飽”的條件下苦戰寒暑,在青藏高原實現了石油工業的從無到有,并迅速崛起,他們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智慧和熱血,嘔心瀝血、艱苦拼搏,一代代的青海石油工人在這里奉獻著無悔的青春,譜寫了一曲曲科技興油的五彩華章,收獲了累累碩果,描繪著一幅幅壯美畫卷。這首《尕斯湖啊我愛你》由高鵬作詞,黃瑞科作曲,在1989年全國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青海賽區青海電視臺的舞臺上,我演唱了這首歌曲。全曲結尾部分出現漸慢,我從心底呼喚了三次“尕斯湖”后,第四次呼喚時,節奏由三拍子變成四拍子,由弱漸強,演唱時要求聲音連貫、感情飽滿、一氣呵成推向全曲的最高潮,突出了歌曲主題,此處也是全曲的亮點和閃光之處。
尕斯湖啊我愛你,
碧波蕩漾多美麗。
你像一位溫柔的姑娘,
把彩云的發辮梳理,
展開你綠色的嫁衣,
使沙漠充滿生機,
增添春意。
尕斯湖啊我愛你,
湖光山色多美麗。
你像一位多情的少女,
注視著開拓者的足跡,
在你那清澈的心底,
映出了開鉆的歡呼,
噴油的狂喜。
戈壁灘掌上的明珠,
昆侖山腳下的碧玉。
尕斯湖啊尕斯湖,
石油工人熱愛你。
孟達天池坐落在青海省東部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東部,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景色秀麗、群峰倒影、芳草鮮美、林木茂盛,池水清澈碧澄與藍天一色,水鳥在這里飛翔,魚兒在這里舒然游動,猶如一顆晶瑩美麗的明珠,熠熠生輝,使人感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它被譽為“青藏高原上的西雙版納”。這首《撒拉的遐想》由李建國作詞,劉嘉駿和多杰仁宗作曲。1990年西北音樂周《天山音樂會》,我在新疆人民劇院演唱了這首歌曲。歌曲一開始曲作者運用了撒拉族“花兒”的音樂素材,把現代的創作技法與本土民間音樂有機結合,旋律自由流暢、優美含蓄,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歡快的三拍子節奏,在歌曲的中部出現,輕快活潑。在演唱的潤腔上,我吸取了藏族山歌喉頭顫音的演唱技巧,華麗的花腔演唱技巧一直貫穿到歌曲結束。
為什么千里遷徙的句號,
只是一眼涓細的淙淙鴕泉?
為什么滿山遍野的花兒,
裝不滿黃河里那羊皮小筏?
為什么搏擊濁浪的水族,
不染孟達山頂那幽池碧波?
為什么吐納山川的氣魄,
竟來自這嫻靜的水村山郭?
是生命的泉,
奔騰的河,
美麗的天池遐想多,
恒古的皮筏,
載負著悠長深情的歌。
《世界的青海》由李玉成作詞,李國順作曲,2007年我在西北地區高校研討會上唱了這首歌。全曲節奏采用了三拍子的力度,使歌曲具有頌歌性及舞蹈性的律動感。演唱運用了花腔跳音,演唱技巧性高,氣息的支點要求準確到位、跳音的顆粒豐滿、富有彈性,高、中、低三個音區要求音色統一。從“中國的青海,世界的青海”開始,曲作者加入了四聲部男女混聲合唱,使全曲在輝煌的高音上結束。
你有世上最高的湖面,
我在你的湖邊升起祖母的炊煙,
你有世上最大的高原,
我在你的馬上接過父輩的牧鞭。
你有世上最長的江河,
我在你的源頭吮足一生的甘甜,
你有世上最新的變幻,
我在你的變換中獲得最美的體驗。
擁有你,
我就擁有了世界,
擁有你,
我就擁有了未來。
中國的青海,
世界的青海。
你是我的千金不換,
你是我的至親至愛。
青海自然風光雄奇壯美,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優秀的文化傳統,有著獨特的、豐富多彩的民族風情和習俗。《大美青海》一書中贊美青海是一個十分可愛的地方:“這里是中華民族的搖籃,長江、黃河奔流而下,母親河的乳汁滋養了中華大地,哺育了華夏文明。這里是離天最近的地方,高天厚土,神奇偉岸,屹立于世界第三極。這里是千水之源、萬山之宗,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于此,昆侖山、唐古拉山、祁連山縱橫南北。這里是詩歌的沃土,匯集天地之靈氣,彰顯出一種原生態、多樣性的大氣之美、磅礴之美、神奇之美。這里是藏傳佛教的圣地,五彩的經幡,高聳的佛塔,承載著誠摯的祈禱。這里是“花兒”的故鄉,優美、嘹亮、豪放的“花兒”,回響在青山綠水之間,傳唱于田間地頭。這里是民族大家園,各民族和諧共處,親如一家。這里匯聚了大自然的神功造化,恢弘博大、高曠雄奇,充滿著新奇感、神秘感、粗礦感和原始感。”
近幾年來,青洽會、國際自行車賽、國際詩歌節等活動在青海成功舉辦,贏得了世人的矚目。前瞻二十一世紀,西部大開發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強音,青海經濟也將駛入加快發展的軌道,青海各族人民正躊躇滿志,描繪一個更加光輝燦爛的新青海。此時,《大青海》這首歌的旋律又回響在我的耳邊……
青海大,大青海,
走遍天涯我最愛,
大江大河大氣派,
大峽大谷大胸懷,
走遍天涯我最愛。
遙遠的冰山盛開雪蓮,
滾滾春潮溫暖了家園。
高原的兒女多么豪邁,
揮灑汗水建設著家園。
參考文獻:
[1]王予波.大美青海(為大美青海自豪·序)[M].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
[2]王予波.大美青海(青海是個十分可愛的地方)[M].青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1.
(作者簡介:張連葵(1962-)女,漢族,遼寧人。現任中國聲樂家協會第二屆理事會副主席,青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青海師范大學音樂系副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