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我國民眾物質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對于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也明顯增強。在滿足民眾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圖書館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這一角色 不僅來自于圖書館自身的功能定位,還在于圖書館資源的外部性特征。
然而,在考察目前公共圖書館的運轉情況時發現:盡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當地民眾的需求,然而,卻很難看見當地民眾踴躍前往借閱或閱讀。并且,這一狀況在縣域圖書館發現得尤其突出。該狀況不僅未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圖書資源,還不斷弱化公共圖書館的內在功能。因此,須通過優化圖書館的服務來面對挑戰。文章從以下四個環節對文章主題展開討論。雖然,筆者所在單位屬于縣域圖書館。但是,在具體討論主題時,仍以公共圖書館所面臨的“共同挑戰”作為邏輯起點。
一、目前圖書館服務所面臨的挑戰
文化產業的大發展,需要包括圖書館在內的文化部門共同支撐。在具體考察目前圖書館所面臨的挑戰時,發現其主要呈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圖書館服務模式趨于傳統。從現階段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模式來看,其仍顯得過于傳統。不難理解,圖書館在功能定位上一直以“滿足圖書借閱和提供閱讀場所”為導向。誠然,上述功能導向構建起了圖書館的核心作用;卻忽視了時代演變所賦予它的新地位。在網絡時代,諸多電子圖書以簡潔和低成本而替代著傳統書籍;同時,網絡時代也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在此背景下,在缺少服務創新的當下,圖書館傳統服務模式已難滿足民眾的閱讀需求。
2.圖書館服務模式過于單一。伴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人們對書籍的需求已從原來的消遣之用,逐步延伸到對專業知識的積累之需。不難知曉,以“國家圖書館”為代表的公共圖書平臺,為各行各業的民眾提供了知識信息搜集、查閱等支持。然而,諸多基層公共圖書館仍然滿足于“提供閱讀的場所”這一要求,在服務模式上缺少針對性和適應性。從而,難以滿足各層次民眾的閱讀需求。
3.圖書館服務模式缺乏柔性。剛性化的服務模式主要體現在:(1)閱讀地點的剛性;(2)閱讀時間的剛性;(3)借閱程序的剛性。當然,剛性化的服務模式有助于提升圖書館的運轉效率。然而,在現階段民眾生活節奏顯著加快、工作壓力明顯增大的背景下,以上剛性化服務難以滿足他們的切實閱讀需求。
綜上所述,上述三個方面的挑戰實則體現為服務意識的薄弱。為此,下文將在“內在要求”的基礎上,探討圖書館服務優化的對策。
二、新時期圖書館服務的內在要求
新時期面對大力發展文化產業的戰略安排,面臨著廣大民眾對“終身學習”的實踐,須滿足這樣幾個方面的內在要求:
1.適應民眾不斷演變的閱讀習慣。伴隨著我國信息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民眾在習慣上網瀏覽新聞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網上閱讀的習慣。并且,該習慣的養成直接與他們目前的生活方式相適應。為此,公共圖書館若一味地遵循傳統服務模式,將在守舊中失去大部分青少年讀者。不難理解,在我國全民閱讀率遠低于發達國家的水平面前,只有適應了民眾不斷演變的閱讀習慣,才能在原有基礎上增大他們的閱讀積極性。
2.針對民眾需求開展個性化服務。公共圖書館所面對的讀者不僅存在著年齡差異性,還存在著學歷差異性。由此,不同文化層次的民眾前往圖書館的目的便有所不同。包括:簡單的閱讀需求、查閱文獻、搜索生產技術信息等,都是公共圖書館應提供的服務內容。從而,針對民眾需求開展個性化服務則顯得格外必要。
3.根據新情況開展柔性化服務。現在許多大城市出現了流動借書網點,這一新事物便是適應都市民眾生活方式的一種服務創新。盡管,該服務創新現階段還很難在所有城市推廣。但是,根據新情況開展柔性化服務,仍是所有公共圖書館所須重視的內在要求。
三、圖書館服務優化的對策
結合目前所面臨的挑戰以及內在要求,圖書館服務優化的對策如下所述:
1.建立多元化圖書服務。建立多元圖書館服務需要以傳統服務為核心,根據圖書館自身經費狀況適度延伸服務領域。在服務領域的延伸中,應始終把握信息化技術對民眾閱讀偏好的影響。如,建立電子閱覽室。通過購買相關圖書資源,為民眾提供網上閱讀的收費服務。通過引入收費機制,不僅可以增強民眾的閱讀效率,還能滿足電子資源的充分利用。與此同時,傳統服務模式仍是廣大民眾所需求的,因此,應在原有基礎上提升服務的主動性。
2.開展個性化圖書服務。開展個性化圖書服務,并不需要對每一位讀者開展針對性的服務,而是通過服務職能分工,根據民眾的不同需要開展專業性的服務。上文已經指出,簡單的閱讀需求、查閱文獻、搜索生產技術信息等,都是目前民眾來圖書館的目的。因此,在圖書館職能分工基礎上通過各部門分工協作,分別為民眾提供上述服務。
3.構建柔性化圖書服務。根據上文可知,柔性化的圖書服務實則滿足了民眾現實的閱讀需求。面對原有閱讀地點的剛性、閱讀時間的剛性、借閱程序的剛性而言,需要一一給予克服。其中,克服閱讀地點的剛性化現階段容易解決,因此,可以從這一環節入手。具體來說,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與各單位取得聯系,在充分了解職工借閱需求信息的前提下,開展送書上門服務。也可以以社區為單位,集中組織送書上門服務。
四、還應關注的新問題
針對縣域圖書館的服務優化,還應關注目前出現的新問題。
1.應分析縣域的資源稟賦條件。資源可以被看作為:有形與無形兩個方面。縣域的資源稟賦條件,對于縣級公共圖書館讀者群趨向的影響表現在:因縣域資源稟賦條件的異質性,將促使各縣域內的讀者群形成不同的閱讀趨向。基于我國縣域人口地理分布上的廣泛性,這就使得各地資源稟賦條件的異質性較為明顯。
2.應分析縣域的外部生態。縣域外部生態的動態演化效應,將使得縣級公共圖書館的讀者群趨向發生動態適應。動態適應性的現實特征就表現為,讀者群趨向的可變性與非線性。同時,東部與西部農戶的外部生態并不同質,區域分層結構是其生態環境的分布特征。由于這種特征,不同區域讀者的動態演化趨向,就表現為一種異構性。
結 語
考察目前公共圖書館的運轉情況時發現:盡管,圖書館的圖書資源能在一定程度上滿足當地民眾的需求,然而,卻很難看見當地民眾踴躍前往借閱或閱讀。該狀況不僅未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圖書資源,還不斷弱化公共圖書館的內在功能。因此,須滿足適應民眾不斷演變的閱讀習慣;針對民眾需求開展個性化服務;根據新情況開展柔性化服務。惟有通過三管齊下的服務模式重構,才能實現公共圖書館服務優化的結果。
在我國提升文化產業地位并大力發展文化的背景下,只有不斷優化圖書館的服務質量,才能順應時代的需要。
參考文獻:
[1]公育梅.縣級圖書館建設與發展的思考[J].圖書館理論理實踐,2009(3).
[2]馮玲.新時期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新思路[J].圖書館,2009(4).
(作者單位:廣東省惠州市博羅縣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