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提升校園文化層次,是高職院校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辦好特色專業、品牌專業和構筑特色校園的有效途徑,關系到高職院校自身的改革、發展與穩定,對學生的職業定向教育、職業道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以及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優化育人環境,加強師生合作,改善人際關系等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和扶持高等職業教育,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建設和培育良好的校園文化,形成富有自身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日積月累的過程中受到其特有的校園文化的熏染和洗禮,是每個高職院校肩負的重要而緊迫的責任。高職校園文化是塑造高等職業教育形象,增強高職院校外在競爭力和內在凝聚力,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工程,是高職院校精神風貌和辦學特色的集中展示。因此,高度重視和發展校園文化應當也必須是各個高職院校的當務之急。同時高職院校作為高等教育的組成部分,其校園文化具有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共有的特征,但高職院校的定位是以就業為導向,以服務為宗旨,走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辦學道路,培養第一線需要的技術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復合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的特殊性決定了打造高職院校校園文化應具有自身鮮明的特色。
一、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我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學校提升了辦學水平,豐富了學生文化生活,也提高了文化素養和道德水平。同時也暴露出了許多問題, 應當引起我們的關注,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念不明,思路不清
部分高職院校,對校園文化建設理念的認識還不夠全面、準確,一味地模仿和復制普通高校的校園文化模式,上級要求什么就建設什么,別人有什么就發展什么;對校園文化建設思路的理解不夠深入到位,缺乏整體規劃,無章可循,工作被動;對校園文化建設機制的把握不夠系統、科學,建設無序,與社會企業文化脫鉤,缺乏職業環境熏陶。還有一些院校甚至認為學校有校園、辦公樓、教學樓、教師、學生就可以了,認為學生在教室學習,教師在課堂授課就夠了,把資金投入在美化、綠化校園環境上,是舍本求末,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是對正常教學秩序的沖擊,是浪費時間,設立文化活動設施,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是搞花架子,這些認識不同程度的影響著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
(二)重外輕內,頭重腳輕
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載體, 制度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保障機制,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內涵。一些院校把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等同與校園環境的美化和教學設施的建立,一味強調發展校園環境和硬件建設,重視外在的物質基礎建設,輕視內在的人文精神積累,這種做法脫離了物質文化建設的宗旨,校園物質文化建設的目的是使它成為承擔精神文化的載體,建設物質文明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精神文化建設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中實質性和根本性的組成部分,忽視精神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建設只能流于形式。
(三)通俗文化,沖擊主流
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商品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上涌現了各種各樣的通俗文化,這種文化是以網絡文化為主,包括時尚文化、流行文化、手機文化、課桌文化、廁所文化、以及社會低級文化交匯形成的文化形式,它是校園文化的低級層次,具有較強的娛樂性、時尚性、調劑性,這種文化思潮沖擊著高職主流校園文化。
(四)社會誤解,發展無序
我國高職教育起步較晚,許多高職院校是由國家重點中專、技校升格發展起來的,大學校園文化氛圍嚴重不足,社會認可度不高,所承載的精神風格還不夠鮮明和突出,許多高職院校對校園文化缺乏科學全面的了解,導致認識上的偏差。高職院校的教職工來自于各個學校、各個層次,他們沒有形成統一的人文精神和對文化歷史的認同感、歸屬感,而學生則多是無緣進入普通高校學習的高考成績比較低的學生們,加重了社會對于職業教育的誤解,無論是在高職院校工作的教師還是在這里學習的學生都有著較大的自卑感和弱勢感。院校缺乏對校園文化結構和功能的深刻了解,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處于被動的從屬地位,主流文化在學生中處于失語狀態,因此在校園文化在發展上呈現出無序性。
二、高職院校提升校園文化層次的途徑
(一)明確目標,整體規劃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發展目標和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密不可分,建設什么樣的校園文化應根據培養什么樣的人才來決定。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需要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目標的準確定位,才能形成特色校園文化的正確框架和充滿濃厚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氛圍,從而明確校園文化發展思路,結合自身辦學方向及理念,進行必要的總體規劃與設計,在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任務、方向、措施、效果等具體方面進行深入的研究,明確發展思路在總結、探索高職院校共同的校園文化建設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自己院校的歷史沿革、辦學方向、培養目標、專業發展方向和所處地域環境進行分析、研究。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環節是整體規劃,結合學院中長期發展目標,對校園文化進行總體規劃、系統設計和嚴密的組織實施,從而促進校園文化與學院目標協調發展。堅持服務宗旨和就業導向的辦學方針,使學院校園文化建設緊緊依托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地方支柱產業振興的需要。明確這一核心問題,進一步確立為誰培養人和培養什么樣人的問題,校園文化建設緊緊圍繞這一發展主題去進行設計和實施,進而推動高職院校整體事業發展。
(二)整合資源,優化結構
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應適當地引入社會文化因素,讓學生提前了解社會環境,與普通高校相比,高職院校所培養的人才主要是服務于地方經濟建設,與地方的關系較為密切,具有明顯的區域性。因此,應注重引進區域文化,整合區域資源優勢和自身資源優勢,充分利用區域文化教育資源,使之成為校園文化的延伸和拓展,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為地方服務”的理念,立足于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充分利用鄉土文化資源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激發師生熱愛祖國河山、建設美麗家鄉的感情。同時,在高職院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過程中,還要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優勢,吸引地方政府、企業以及社會各界參與,實現科研和實訓基地的共建、共管、共用、共享,在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同時,實現科研和實訓基地投資主體多元化,以保證科研項目的順利完成和實訓設備的及時更新,從而優化整個院校全方位資源優勢結構,整體提升院校核心競爭能力。
(三)完善機制,創新模式
作為校園文化的內在機制校園制度文化,包括學校的傳統、儀式和規章制度,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校園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規章制度、規范了師生的行為,才有可能建立起良好的校風,才能保證校園各方面工作和活動的開展與落實。但僅有完整的規章制度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有負責將各項規章制度予以執行和落實的組織機構和隊伍,因此,還必須加強相應的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也就是說,制度文化建設實際上包括制度建設、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組織機構建設和隊伍建設是確保制度建設落到實處,并使其真正起到規范校園人言行的關鍵環節,校園文化組織機構的健全和完善,校園文化隊伍的勤奮與能干,對正常開展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決定性的作用。
校園文化建設滲透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管理、生活及各種校園活動等方面,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青年學生成長成才的內在需要,更是推進學校和諧發展的重要載體。
參考文獻:
[1]孫菲.淺議新形勢下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02).
[2]付子順.推進特色高職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選擇[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09(03).
(作者單位: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工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