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青海湟水流域歷史文化追憶之九

2011-04-29 00:00:00馬曉晨
群文天地 2011年21期

文化是一種符號,印證著歷史的印痕。

沒有文化,歷史上不會有永存的事物。

歷史和文化是一個地域的標志,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人類時空隧道永久的記憶,是無形的根,無價的寶。

然而,當尋根文化的守望者們以現代人感受世界的方式去領略古代文化遺風,尋找文化的根脈時,卻發現地域文化顯得那么蒼白,似乎文化價值受到了現代精神的沖擊,以至于在一個大區域塵封已久,或者說孤芳獨賞。然時至今日寥寥無幾的尋根者們依然矗立在歷史文化的故壘上守望著,試圖拋開泥沙綻放其固有的輝煌和燦爛。

中華文化是世界文明的一部分,河湟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河湟文化重要發源地之一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自古以來是河西雄關三河要塞。六千多年的烽火煙塵,涅槃重生,這里已經是史前文明的重要發祥地,是多民族文化交融匯合的前沿,是民俗文化極其豐富的寶庫,是河湟地區文化旅游的景觀畫廊……

讓我引領,走進民和——

序言

臺灣作家席慕容在一首詩中這樣寫道:“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離別后,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备歉璧溃骸拔倚闹杏幸皇赘?,歌中有我父親的草原,母親的河?!?/p>

這是一種鄉愁,更是一種文化。當我們唱著歌子,故鄉的情感自然流露,守望的家園醇如烈酒時,我們欣慰,我們擁有河湟寶地,魅力民和。

這是一塊高天厚土,這里自古就是隸制邊疆。早在原始社會晚期約6000年前,先民已在此繁衍生息。漢魏時為河西雄關之三河要塞,歷來為兵家屯兵鎮守之戰略要地。秦漢以前為羌人居地,西漢時納入中央政權版籍,設郡建縣,金城郡治(允吾,讀鉛牙)就設在今民和下川口一帶。魏晉時期,在今中川、官亭一帶設白土縣。北魏在今古鄯北古城設金城縣,后改為龍支縣。宋為河湟吐蕃唃嘶啰地方政權轄地,后隸于西夏近百年之久。元隸于西寧州,明屬西寧衛,清轄于碾伯所。民國19年(1930年),將樂都縣屬峽(老鴉峽)外二十一堡、循化縣屬北區六大社、李土司所管轄享堂、史納、馬場垣、李二堡及杏兒等地劃出建立民和縣。這里還是古絲綢之路(輔道)和唐蕃古道(南道)的要津,成為青藏高原與內地政治、經濟、文化聯系的通道。

這里是河湟文明的歷史故地,是黃河流域人類活動最早的地區之一。民和,位于青海省東陲,夙有“青海門戶”之稱。西鄰樂都,東界甘肅,北望海北,南通臨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湟水谷地和黃河谷地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成為古老民族繁衍生息之地,羌人游弋、匈奴逐鹿、吐蕃爭雄、西夏統治、中原安撫,歷史的變遷使這里成了西北少數民族的發祥地之一,也是孕育河湟文化的歷史故地。幾千年積淀下來的文化遺存遺風,是旅游開發的寶貴資源。至今考古發現有“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齊家文化”、“青銅文化”等遺址遺跡884處。其中,國家級文化保護單位2處,省級文化保護單位23處,縣級文化保護單位24處。有馬家窯文化馬場類型發掘地及著名彩陶;有我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的喇家遺址;有在藏傳佛教享有盛譽且有神秘感的大慈法王塔院宏化寺和卡的卡哇寺;有古老戲劇的活化石《目蓮寶卷》及歷史上西北罕見的麻地溝刀山會;有演繹吐谷渾金戈鐵馬的土族納頓;有名冠西北的七里寺“花兒”會等等,串串明珠,為燦爛的中華文明史增添了絢麗的色彩,炫耀著民和亙古的歷史文化魅力……

史前文明的絢麗色彩

早在距今5000年前的原始社會晚期,民和盆地山巒重疊,森林密布,鳥獸成群,古老的湟水河悠悠然穿境而過,形成了一片自然綠洲。生活在這里的先民們,基本過上了定居生活,一叢叢半地穴式的圓形或方形的房屋,散落在湟水兩岸。除了狩獵,他們還在靠河床的洼地用石刀翻挖開肥沃的黃土,種上原始的谷物和蔬菜。秋收后為了把狩獵獲得的肉食與脫去糠殼的谷物煮熟而食,他們用粘土做成陶罐,表面又用獸毛制成的類似毛筆的畫具畫上黑白相間的大圓圈、網格、菱格、米字、波折及變體人形等符號和紋樣,再燒制而成,并用它煮食肉類和谷物。于是,在他們原始的生活中,產生了一項偉大的創造——彩陶,這就是被現代史學家稱為史前文明的“馬家窯文化”。

二十世紀20年代,考古學家、瑞典人安特生首先在洮河流域,即今天的臨洮馬家窯發現了一種新石器時代晚期的文化遺址,因發現之地叫馬家窯,故命名為“馬家窯文化”。此后,在上述廣大地域內相繼發現了眾多的同一類型的文化遺存,即“石嶺下類型”,位于甘肅省武山縣城關鎮,彩陶紋樣多為變形鳥紋、弧邊三角紋及圓圈紋,以鯢魚紋最具特色;“馬家窯類型”,位于甘肅省臨洮縣,彩陶紋樣以旋渦紋、波浪紋、弧邊三角紋居多;“半山類型”,位于甘肅省和政縣洮河半山遺址,彩陶以小口寬肩大腹雙耳罐最有特色,花紋以紅黑相同的鋸齒紋、旋渦紋等幾何形狀為主。隨后他又來到民和盆地,在地處湟水下游南岸的川口鎮邊墻村發現了屬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的馬廠塬遺址,即“馬廠類型”。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文物普查中考古學家們又進行了詳細調查、測繪,因其獨特的文化內涵而成為馬廠類型的命名地,從而成為研究青海東部新石器時代晚期和青銅時代文化關系的重要遺址。馬廠類型的彩陶器形以小口折沿寬肩罐為代表,彩繪有很多大圓圈、網格、菱格、米字、波折及變體人形等圖案和紋樣。

馬廠類型馬廠塬遺址分為居住地和墓葬地兩部分。居住地在村莊的北部、西北部一帶,墓葬地則在村內村北及村西地區,全遺址面積約15萬平方米。從居住地的文化堆積及墓葬地中出土的隨葬品分析,該遺址文化遺存以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為主,還包括有齊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唐汪式陶器等多種文化遺存。遺址斷面暴露有灰坑,地面散布有大量陶片,馬廠類型有蛙紋、圓圈紋泥質彩陶壺和彩陶罐、雙耳盆、夾沙紅陶盆、罐、甕等;齊家文化有泥質紅陶罐、雙大耳罐、折肩藍紋壺;辛店文化有夾沙紅陶罐、繩紋罐、鬲、豆、盆、甕及彩陶壺、罐等,彩陶紋飾有雙鉤羊角形紋、連續回紋、S形紋、太陽形紋;唐汪式陶器有渦紋彩陶壺、夾沙紅陶罐等。另發現了一件特別珍貴的馬廠類型泥塑人頭像彩陶壺,還采集到玉斧、石刀、骨針等生產、生活器物。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眾所周知,研究馬家窯文化的重要價值早已被史學界所公認。中原地區仰韶文化的彩陶衰落以后,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又延續發展數百年,將彩陶文化推向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度。馬家窯文化以彩陶器為代表,它的器型豐富多姿,圖案極富于變化和絢麗多彩,是世界彩陶發展史上無與倫比的奇觀,是人類遠古先民創造的最燦爛的文化,是彩陶藝術發展的頂峰。它不僅是工業文明、農業文明的源頭,同時它源遠流長地孕育了中國文化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它神奇輝煌的藝術魅力至今還在震撼著我們的心靈。

馬家窯文化的高度發展,是新石器時期華夏文明晨曦中最絢麗的霞光,折射著中華先民在遠古時代所達到的多項文化成就,馬家窯文化不僅包含著史前時期眾多神秘的社會信息、文化信息,同時它創造了中國畫最早的形式。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繪制中以毛筆作為繪畫工具,以線條作為造形手段,以黑色(同于墨)作為主要基調,奠定了中國畫發展的歷史基礎與以線描為特征的基本形式。彩陶是中國文化的根,繪畫的源,馬家窯文化將史前文化的發展推向了登峰造極的高度,創造了繪畫表現的許多新的形式,馬家窯文化的彩陶圖畫,就是神奇豐富的史前“中國畫”,因而具有非凡的文化價值。

馬家窯文化產生在遙遠的史前時代。它的圖案之多樣,題材之豐富,花紋之精美,構思之靈妙,是史前任何一種遠古文化所不可比擬的,它豐富多姿的圖案構成了典麗、古樸、大器、渾厚的藝術風格。它神奇的動物圖紋,恢宏的歌舞,對比的幾何形狀,強烈的動感姿態,像黃河奔流的千姿百態,生生不息,永世旋動。它像河湟浪尖上的水珠,引領著浪濤的起伏,臻成彩陶藝術的高峰。它留下的極其豐富的圖案世界,永遠是人類取之不盡的藝術寶庫。它所給予我們的欣賞價值是任何現代藝術都不能代替的。越是遙遠的文化,就越能成為現代生活中最珍貴的收藏觀賞品,因而馬家窯文化彩陶的欣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認識。

誠然,彩陶為5000年的華夏文明史留下了色彩濃重的一筆,馬廠塬遺址的發掘使民和名揚天下。我們慶幸,我們有這樣優秀而豐厚的歷史文化資源。然在1923年后至1988年之前的60多年間,馬廠塬遺址曾遭到了盜墓者和彩陶販賣者的嚴重破壞,特別是文革期間的大會戰,致使大面積遺址被夷為平地。原先65萬平方米的遺址面積,只剩下15萬平方米,而且整個邊墻臺地遺址裸露著大小不同、形狀各異的盜墓坑,彩陶碎片隨處可見。直到1988年馬廠塬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才算是得到了有效的保護。令人遺憾的是,20多年來,這樣一處國家級的文物保護遺址,仍然沉睡在那里,在保護與挖掘地域文化方面似乎沒有起到什么作用。

馬家窯文化的發現,見證了華夏史前文明變遷,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能用文字證明的年代只有3500年。中國史前的馬家窯文化存在于距今5800年到4000年之間,用大量的世界獨有的彩陶圖畫奇觀記載了這一時期的文明和變遷。盡管馬家窯文化石嶺下類型早于馬家窯類型,馬家窯類型早于半山類型,半山類型早于馬廠類型,但也在3500—4000多年之間。況且,除馬廠塬遺址之外,民和地區還發現馬廠類型遺址多達144處之多,馬家窯類型47處,半山類型28處。目前,民和縣博物館收藏有各類彩陶6200多件,其中馬家窯彩陶近5000件。其中,一級文物17件,二級文物32件,三級文物107件,完全可以建立獨立的馬家窯馬廠類型博物館。

一件彩陶代表的只是一個文化符號,而一個文化符號卻蘊涵著遠古的文明史。

民和境內古文化遺存絕非只有馬家窯文化一種,在民和轉導的陽洼坡、楊家泉、肖家,中川的胡李家,前河的白崖溝,官亭的胡熱熱等地,已發現了六處距今六七千年以前的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仰韶文化”遺址。這是迄今青海發現的新石器時代最早的一種文化類型,也是我國仰韶文化分布的最西極限。

除此之外,在河湟兩岸的臺地上及一些山區還發現了繼馬家窯文化之后的“齊家文化”的遺存104處?!扒嚆~文化”在民和分布也很廣,已發現遺址67處。1978年在核桃莊一地就發掘出360多座辛店文化的墓葬,出土了大批青銅器、陶、石器和骨器等。民和地區源遠流長的古代文化,表明很早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勞動、生息、繁衍在這塊可愛的土地上,他們和全國各兄弟民族一道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燦爛的古代文化。

歷史總要留給后人一些殘缺,尤其斷垣殘壁的馬廠文化遺存更讓人追憶和憑吊,去追尋遠古文明那一抹燦爛的祥云,裝點今日的文化生活。我期待著離縣城最近的“馬家窯馬廠文化彩陶博物館”早日建成,文化旅游精品線路早日開通。

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間

4000多年前一個風高月黑的夜晚,黃河在幽暗的夜色中流淌,高大的康格達山下,寂靜無聲。河北岸的窯洞里,一群史前人類正在爐塘邊燒火做飯、取暖嬉戲。突然,身邊傳來一絲不祥的征兆,他們還在疑惑和驚恐中,而災害的魔掌鋪天蓋地頃刻降臨,頓時雷鳴電閃,暴雨如注,山崩地裂,黃河咆哮,災禍將人們吞沒在無邊的黑暗之中……

這是發生在現今青海省民和縣官亭盆地的官亭鎮喇家村于4000年前慘烈悲壯的一幕。喇家曾經寧靜安詳的生活從此被打破,暴雨、地震、洪水,接踵而至。一些人幸運逃離,而另一些人則永遠埋沒地下,與災難一同定格在被覆蓋的地層中。

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喇家遺址。1998年深秋,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民和縣博物館的專家們,不斷奔赴今天的喇家村,用手鏟,一點一點揭露并喚醒了沉睡4000年的史前遺址。經過多年的考古發掘,一個個驚人的發現陸續面世,向世人展示了喇家遺址神秘的遠古地下謎案。

在發掘的四座古代房址里,保留的姿態形狀各異的23具遺骸,無聲地述說著已塵封4000年的慘烈災象和感人的故事。

這是一個用骨骼鑄就的彌漫著人間大愛的情景。

2000年春夏之交,考古學家最先發掘出了3號、4號兩座毗鄰的房址。在那個半地穴式建筑的房址里發掘出的許多人骨,著實讓專家們吃驚——遺骸姿勢各異,表現奇特,慘不忍睹。一座房址里竟然有14具骨架!經專家對人骨性別年齡的初步鑒定,4號房址的骨骼,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10具,年齡最小的僅2歲;28—45歲的4具,以少年兒童為主。考古學家通過對人骨殘骸姿勢和相互間關系的仔細觀察,寫下了這樣的手記:

“四號房址,一個母親懷抱嬰兒,蹲伏依靠在東墻下,頭和身體緊緊護著孩子;房屋之間的火塘上方一個十五六七的少年小伙,用他還柔弱的身軀跨步舉起雙臂,似要把垮塌的房頂擎住,但他無力回天,反被壓倒在了火塘上,雙手還仍然高舉。右前方一個大男孩,肢體被坍塌土塊砸成了極端異常狀態的姿勢。

房屋西南角,三個孩子撲向了墻邊的成年女性身旁,而伏在最上面的是勇敢懂事的哥哥,他本來在墻角位置,相對安全,可他要用自己的身軀給他們以保護。

在西北角,驚嚇中的四個孩子的骨骼分布在一起。不知所措卻也相互關照;墻邊一個十來歲的大孩子,撲向前面的小孩,將他護?。灰粋€小不點被壓趴在地上,另一個小家伙緊挨著側翻變形。房里一個年歲較大的爺爺身體蜷曲著和孩子們倒在一起,沒來得及保護孩子,自己先陷入塌落的土堆之下,頭顱在凹坑中掙扎,似在呼喊小孩,頭朝下形成了難解的怪異狀態,頭骨最后也脫離了身軀。

在另一間3號房址東壁下,也是一個母親,緊緊摟抱小孩,跪地仰望上天,似在祈求老天留情;孩子在她臂彎里露出小腦瓜,盡管媽媽懷里給了他安寧,然而蒼天無助,她們仍遭房塌屋倒的埋沒?!?/p>

專家拿筆的手在顫抖,他久久地凝視著那些人骨,下意識地撫摸著母親懷里那個小寶寶的頭骨,他想象著那是一個多么可愛的小生命??!仿佛聽到他在媽媽懷里咯咯咯甜美的笑聲。

后來陸續發掘出了7號、10號、23號房址,加上3 號、4 號房址,共清理出25個人的尸骨。其中, 23號房址位于遺址西區,是一個男人護住一個小孩的遺骸,整個人骨姿勢扭曲異常,而最奇特的是這個小孩嘴上還叼著飲水的小陶杯。

他(她)們都在這大災難的瞬間,展現了人間大愛與人性之美,他們或出于本能,或是親情和愛心使然。但都被無情災害吞沒,只留下讓人動容的來自4000年的感動——男孩勇敢,母愛偉大。我們看到的是黃河畔的悲壯慘劇,同時也是人間友愛的溫情頌歌。

可是,更讓考古學家們吃驚的是,后來對人骨的DNA測試分析和比對,結果竟出乎意料之外,被稱懷抱小孩的母親,她們并非母子關系。

喇家遺址的出土人骨,全部采樣做了DNA分析。如果保存情況良好,實驗室提取到基因片段,將有可能獲得一些重要信息,我們期待這些科學資料的最終公布。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我國唯一一處大型齊家文化中晚期災難遺址,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重大發現。然而,喇家遺址地層泥土中隨意裹挾著的遠古信息絕不僅僅是這些,還有更多讓世人震驚的秘密。

喇家遺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黃河北岸二級階地前段的官亭鎮喇家村,自1999年至2007年底,歷時9年,勘探總面積約60萬平方米,現已發掘了近3000多平方米。共發掘清理出讓世人震驚的災難現場,規模巨大的環壕,供人們集中活動的小型廣場,結構獨特的窯洞式建筑、干欄式建筑,依墻壁或墻角而建的壁爐,祭壇和高等級墓葬、白石灰面特殊地面建筑等重要遺跡遺存。還發現了大量陶、石、玉、骨等珍貴文物,特別是反映高等級社會和禮儀制度的黃河石磬、大玉刀、玉璧、玉環、玉斧、玉錛等玉器。而且,黃河石磬、大玉刀都被譽為“黃河磬王”、“玉刀之王”,均是我國迄今為止最大的“王者之器”。有發達的制陶、制石、制骨等手工業,更有制作精美玉器的作坊,以及我們的先民在4000年前就已經用谷子、黍子做成的面條等等。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印象之中,我國黃河上游的西北地區,一直貧窮落后,文化不發達。但喇家遺址發掘的上述考古器物和遺存,對此提出了質疑,一些重要的出土文物,預示著這里曾經閃爍過文明的奪目光彩。

據考古工作者對已有的考古證據來看,喇家遺址是一處新石器時代齊家文化中晚期遺存,是兼有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等不同時期文化內涵的巨大聚落,抑或是一個文明發達、擁有寬大環壕、祭祀廣場的遙遠城邦古國。

祭祀天地,溝通人神,這是一種人類邁入文明時代的精神活動。而在4000年前,也就是處于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晚期,一個還沒有文字產生、歷史記載的遙遠年代,卻有這樣規模很大的祭祀禮儀,寬約10米、深達3、4米的環壕,仿佛看到了古城墻的影子,聽到了城內人聲嘈雜、車馬喧囂的市井回音。

而且,那把被稱為“王者之器”的大玉刀,是部落權力的象征;那些玉璧、玉環等玉器,除青海本地產的昆侖玉之外,還有來自新疆和田的羊脂玉。試想,早在4000年前,那個人們只能用神話來想象的年代,在遙遠的西域和田,可能就有一支商隊出發,他們涉過流沙沿著昆侖山前行,到達青海的格爾木,然后又匯同這里的玉石商人繼續向東長途跋涉,到達了今天的喇家進行貿易。眾所周知,絲綢之路的商貿活動早在4000年前就已經很發達了。這就說明,史前的喇家很可能是一個商賈往來、貿易繁榮的大聚落,也因此必然有大規模的人類聚集。

這一時期,原始農牧業和飲食文化也有了很大發展。2002年深秋的一天,考古專家在揭去已經發掘出土的一個陶碗時,竟揭開了又一個神秘面紗。在20號房址的地面上,一只倒置的陶土碗,在碗底有面條,長約50厘米,直徑約0.3厘米,粗細均勻,顏色鮮黃,與現在的拉面形態相似。我國最早記錄面條的文字出現在1900年前,而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一直認為他們在2000年前就發明了面條?,F在如果喇家遺址出土的這碗東西就是面條的話,那么我們就把面條出現的時間推溯到了4000年前。這可能嗎?而這個陶碗處于喇家遺址沉積物底層3米以下的一個房址內。如果它真是一碗面條的話,沒幾天就應該發霉變質,怎么可能還會保存4000年之久呢?

然而,奇跡就是這樣出現的。隨后標本被帶到北京。2005年,經科學家們幾年的分析鑒定,運用先進的植硅體分析技術,從80多種植物中進行對比和鑒別,艱辛的科研工作沒有白費,最終專家發現面條是粟(小米)和黍做成的。這一多學科合作的研究成果在英國著名的《自然》雜志上發表,一舉轟動世界。立刻在全球引發了強烈關注,面條首創于中國的歷史定論因此一錘定音。

可是,也就在4000年前左右,中華古文明形成的關鍵階段,這一地區的人類活動卻突然消失了。當黃河中下游已培育出早期的城市文明之后,這里才開始出現散亂的游牧民的帳篷,是什么擋住了文明的車輪?把西北地區的早期文明,摔出了歷史發展的中心舞臺!

據考古學家詮釋:引起喇家遺址災難的是一場地震,而摧毀聚落的是隨后而來的山洪和黃河大洪水。因此,史前喇家的文明就此被埋地下。

黃河上游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之一,齊家文化是這一地區文明發展的關鍵階段。喇家遺址的發掘為這一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喇家遺址的一個重要收獲是發現了結構相當完整的窯洞式建筑遺跡,明確了窯洞式建筑應當是齊家文化的主要建筑形式這一長期困擾學術界的問題。而且對于黃土地帶窯洞式建筑的發展歷史和聚落類型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001年喇家遺址被國務院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一,被稱為“東方龐貝”,其歷史比意大利龐貝古城上溯了2000多年。同時,2002年,中央電視臺《發現之旅》 欄目拍攝的三集電視片 《史前部落的最后瞬間》 播出后, 喇家遺址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關注。2011年,中央電視臺《走進科學》欄目拍攝制作的電視專題《四千年前的長壽面》播出后,喇家遺址更是世界考古學界高度關注的焦點。目前已修起了喇家遺址博物館,進入后期的綜合研究階段。

喇家遺址與大禹故里

喇家遺址潛藏的遠古信息,帶給考古界多學科、多層面的研究領域,也給歷史學家和文人學者無窮的遐想。

早在喇家遺址發掘前的久遠年代里,民和官亭地區的土族民間,曾經流傳著許多關于治水英雄大禹的神話傳說。如大禹趕石的傳說、大禹斬蛟龍的傳說、大禹洞和龍鳳山的傳說等等。在這些神話傳說里,大禹儼然是一個頂天立地、神通廣大、力大無比、能化身黑熊的天神。從這些神話傳說中,我們仿佛看到大禹這個神人在喇家遺址附近的積石山鑿山劈峽導引黃河的依稀影子。

喇家遺址所在的黃河上游官亭盆地,南岸是甘肅積石山縣,北岸被稱為三川地區,現以土族聚居為主,盆地內是海拔1800米左右的黃河階地。黃河自西向東穿過積石峽,像是無限眷戀三川這片肥沃的土地,緩慢地畫了一個大大的“∽”形,然后一頭扎進寺溝峽蕩然而去。

當喇家遺址被考古學家和史學家們無可辯駁的事實確認為4000年前一個文明程度很高的聚落或城邦古國時,有學者提出,或許喇家遺址就是大禹故里。于是乎,附和應聲者與日俱增,那么,這個說法能成立嗎?

大禹是中華民族的治水英雄,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然而,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大禹治水的故事只是一個傳說,自然治水英雄大禹也是傳說中的神話人物。既然是神話人物,那與喇家遺址又有何干呢?

2002年,一件出現在香港的青銅器引起了考古學界和史學界的極大興趣。我國夏商周斷代工程首席科學家李學勤先生解讀了這件青銅器上的銘文,令人信服地證明了大禹這個人物的真實存在,使“大禹治水”不再是神話傳說。

這件青銅器被稱為“遂公盟”,是西周時期在祭祀典禮上用來盛放食物的器具。這件銹跡斑斑的青銅器上有10行共98字的銘文。當李學勤憑借幾十年研究古文字的功底,認出開首:“天命禹敷土,隨山浚川”時,他便大喜過望。他驚喜的是這恰是《尚書》里出現的文字。在此前發現的歷史典籍中雖零星可見提到大禹,但關于大禹治水的記載這是第一件,這確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發現??梢哉f,“遂公盟”是人們發現的唯一一件記載了大禹治水事跡的物證。據李學勤考證,“遂公盟”的作者是遂國的國君,是舜的后代,造于公元前大約681年。這件物證有力地證實了大禹確有其人,大禹治水是真實存在的。這件“遂公盟”目前被收藏在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無獨有偶,民和縣喇家遺址的逐步發掘,更進一步地證實了大禹其人存在的真實性。據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人員介紹,喇家遺址是距今4000年前的災難遺址,保留了古地震、古洪水等多重災難痕跡。1999年發掘至今,喇家遺址出土了十數具姿態各異的人類遺骸,忠實記錄了災難降臨的瞬間,說明了4000年前黃河泛濫“人或為魚鱉”的現實;同時出土了大量罕見的巨型玉器如“大玉刀”、“玉璧”、“玉環”等;還有“黃河石磬”,這些都是“王者之器”,是高等級社會至高無上權力的象征。可以說,喇家遺址證實的洪水災難和“遂公盟”上記載的大禹治水互為印證。2006年9月15日,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副主席鮑義志先生在《青海日報》撰文發表《喇家遺址與大禹治水》一文時,用5條根據推斷了喇家遺址是大禹故里:①大夏河流域包括此處黃河兩岸是夏后氏成長的地方,“黃帝以姬水成”(《國語·晉語》);②《新語·術事》中載“大禹興于西羌”,西羌活動地區就是如今的青海、甘肅;③喇家遺址和大禹治水的時間均為4000年前;④《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禹“導河于積石”的積石峽就在喇家附近;⑤喇家遺址出土的巨型玉刀和被稱為“黃河磐王”的巨型石磐象征至高無上的權力,當時只有大禹這樣的人才擁有這種權力。

這一觀點一經提出,就引起了海內外史學界、考古學界、文學界的關注。青海師范大學歷史系張得祖教授說,中國上古時期的夏、商、周三朝,夏朝是唯一極度匱乏史料記載反映的朝代。大禹作為治水英雄,其活動區域一直為史學界爭論。史學界關于大禹故里有三說,分別為大禹出自中原、出自東夷、出自西戎,近年來大禹出自西部,為西戎領袖的看法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認可。喇家遺址的考古發現,再次印證了大禹出自西部說。有關環境地理學家研究認為,喇家遺址所處的官亭盆地處于黃河第一階梯,3000—4000年前,這個盆地處于洪水多發期。

同時,在民和官亭鎮、中川鄉的部分村莊發現了相關于史料記載的種種遺跡。在位于民和縣原峽口鄉峽口村的華尖寺(又稱“花亭寺”,“森格靜房”)發現了兩處馬蹄形狀的石窯,其中一處石窯已被人為破壞。還有四五處大小水缸,能明顯看出是人工制造的。還意外地發現了一個大型石礅,石礅上有奇怪的花紋圖樣,形如車輪、魚、方形圖案等。此外,當地農民每逢端午節在位于積石峽口的“禹王洞”,以“獻羊”的方式來舉行祭祀大禹的活動。

大禹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夏朝的奠基者。大禹又是歷代傳頌的治水英雄,他公而忘私,三過家門而不入,艱苦樸素,卑官菲食。他親臨現場,身先士卒。為了治理水患,累得腿上沒了毛,走路時兩腿都不能交替著往前邁,只能兩腿蹭著往前走,說他“步不相過”。正因為如此,百姓才擁護他做王,大禹才創立了夏代。大禹“改堵為疏”體現的是一種創新的精神。大禹的精神是中華民族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而大禹“敬民、養民、護民、教民”的民本思想也是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應該發揚光大的。因此,確認大禹故里在民和當然不能排除是擴大民和及全省的文化內涵,而且對文化和旅游業、經濟和社會事業的發展產生重要而積極的影響。

我們期待著喇家遺址4000年前的泥土里傳遞出更多的信息,發掘出更多的史前文明的佐證!

(未完待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欧美一级片在线|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久网下载| 欧美性色综合网|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嫩草国产在线| 在线色国产| 免费看av在线网站网址| 久久黄色一级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综合色88|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亚洲三级成人|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欧美亚洲一二三区| 九九热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国产毛片基地| 亚洲福利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国产免费精彩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一区| 99久久国产精品无码| 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女|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五月激情综合网|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在线电影| 久久毛片基地| 欧美三级视频网站|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天堂中文在线资源| 9丨情侣偷在线精品国产| 午夜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网站|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毛片在线看网站| 亚洲无码91视频| 伊人91视频| 国产精品hd在线播放| 日韩色图区| 又粗又硬又大又爽免费视频播放|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国产成人调教在线视频| 色综合成人| 女人18毛片一级毛片在线 |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日韩av手机在线| 性视频久久|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久久男人资源站|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嫩草研究院|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欧美区一区| 欧美色图第一页|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 亚瑟天堂久久一区二区影院| 亚洲色图欧美一区| 国产av剧情无码精品色午夜|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中文无码影院| 国产麻豆另类AV|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a天堂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你懂的| 福利视频久久|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久久综合伊人77777|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国产精品亚洲αv天堂无码| 成人亚洲国产|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亚洲综合18p| 老熟妇喷水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a级片| 国产一二三区在线| 最新日韩AV网址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