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七十六章云: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強大處下,柔弱處上。又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水,是道家所推崇的一個吉祥物,老子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上善若水”這個詞到現在還非常有生命力,常和一些20世紀80年代后才有的時尚新詞一起出現在媒體中。但看到這個詞的人是否能真正理解老子“上善若水”的本意,就很難說了。我們看老子所說的水最能接近道的特征:
水是柔弱的,但水的力量有時候也大得驚人。民國時,長江上游的峽谷被一塊如同小山尖一樣的巨石塞住,堵了好幾天,甚至導致下游的江水水位都降低了,但在當時的條件下一時也沒有辦法,最后還是完全靠江水自身的力量給沖開了。可見水的力量是非常大的。海上的大浪有時能將鋼鐵制成的艦船打成兩截,也能將幾十噸的龐然大物高高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