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采用等體積的丙酮和酒精提取幾種常見夾竹桃科植物葉綠素a和葉綠素b以及總葉綠素,用分光光度計法測定其含量。結果表明,3種夾竹桃中葉綠素a、葉綠素b和總葉綠素含量為:雞蛋花>夾竹桃>黃蟬。這導致葉色呈現出不同的色彩,使它們在同等條件下其光合產物迥然不同,導致其生態習性和高度也有所差異。
關鍵詞:夾竹桃科;葉綠素;比較分析
中圖分類號:O657.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439-8114(2011)16-3392-0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lorophyll Content in the Leaves of Three Apocynaceae Plants
HUANG Qiu-chan,WEI You-huan,WEI Fang-li,SU Fei,LIANG Xue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logy Engineering,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ongzuo 532200, Guangxi,China)
Abstract: The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and total chlorophyll in several common Apocynaceae plants were determinated by spectrophotometry after extracted with equal volume of acetone and alcoh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ents of chlorophyll a, chlorophyll b and total chlorophyll were as follows: Plumeria rubra> Nerium indicum Mill.> Allemanda cathartica L.. As a result, the different colors in their leaves, varied ecological habits and height were represented.
Key words: Apocynaceae; chlorophyll; comparative analysis
隨著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綠色植物改善生活環境的作用。由于綠色植物可通過光合作用吸收CO2并釋放O2,因此,綠色植物成為人們改善生活環境的首選材料。常見夾竹桃科植物不僅葉片鮮綠且花色艷麗,是大多數城市園林栽培首選對象之一。研究表明,葉片各項形態和生理學指標都密切反映了植物對環境的適應策略,對植被更新、群落以及生態系統演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義[1]。植物的光合色素含量與其光合同化能力、生長發育特性和營養狀況等具有密切的相關性。研究不同植物葉片葉綠素的含量有助于認識葉片光合作用變化規律[2]。為此,本試驗采用丙酮和酒精作為提取劑,以分光光度法對雞蛋花、夾竹桃、黃蟬3種常見夾竹桃科植物葉片中的葉綠素a、葉綠素b和總葉綠素含量進行測定,并對其含量進行比較分析,以期為闡明夾竹桃科植物葉片內部結構和光合效率等生理功能提供實驗依據。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雞蛋花(Plumeria rubra)又稱緬梔子、蛋黃花,為夾竹桃科雞蛋花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夾竹桃(Nerium oleander)又名柳葉桃、半年紅,為夾竹桃科夾竹桃屬常綠大灌木;黃蟬(Allemanda cathartica L.)別名黃喉鵑,為夾竹桃科黃蟬屬常綠直立或半直立灌木。
丙酮和無水乙醇均為分析純,購于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將丙酮和無水乙醇等體積混勻后,即為樣品提取液。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光學儀器廠UV-7502 PCS)。
1.2方法
采集新鮮試驗材料中的成熟無病蟲害葉片,用紗布擦凈葉片表面污物,避開主脈部分進行取樣。稱取0.100 0 g碎葉片(長、寬均為0.2~0.3 cm)置于20 mL比色管中,加入15 mL的樣品提取液,避光浸泡24 h,其間劇烈振蕩2次,直至葉片完全失去綠色為準。以混合提取液為空白對照,分別測定649 nm和665 nm波長下的吸光度[3],按下式,分別計算葉綠素a、葉綠素b和總葉綠素含量:
Ca(mg/L)=9.784×OD665 nm-0.99×OD649 nm;
Cb(mg/L)=21.426×OD649 nm-4.65×OD665 nm
葉綠素a含量 (mg/g. FW)=Ca(mg/L)×提取液總體積(L)/樣品鮮重(g)
葉綠素b含量(mg/g. FW)=Cb(mg/L)×提取液總體積(L)/樣品鮮重(g)
2結果與分析
2.1常見夾竹桃科植物形態結構和地理分布
2.1.1雞蛋花的形態結構和地理分布雞蛋花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株高5~8 m,小枝肥厚多肉。葉大互生,厚紙質,矩圓形或矩圓狀橢圓形,長20~40 cm,寬7~11 cm(表1),稀疏地聚集于枝的上部,多聚生于枝頂,葉脈在近葉緣處連成一邊脈(圖1A)。雞蛋花是強陽性花卉,喜陽光充足,日照越充足生長越繁茂。原產美洲熱帶地區[4]。
2.1.2夾竹桃的形態結構和地理分布夾竹桃為常綠大灌木,株高約5 m,葉3~4枚輪生,在枝條下部為對生,窄披針形,長11~15 cm,寬2~2.5 cm(表1),下面淺綠色;側脈扁平,密生而平行(圖1 B)。喜充足光照、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不耐寒,一定程度耐空氣干燥。現廣植于亞熱帶及熱帶地區[4]。
2.1.3黃蟬的形態結構和地理分布黃蟬為常綠直立或半直立灌木,株高1~2 m,葉3~5枚輪生,橢圓形或倒披針狀矩圓形,全緣,長5~12 cm,寬達4 cm(表1),被短柔毛,葉脈在下面隆起(圖1 C)。喜高溫、多濕,陽光充足。遍布于熱帶地區[4]。
2.2常見夾竹桃科植物葉綠素a含量的比較分析
夾竹桃科植物雞蛋花、夾竹桃和黃蟬葉綠素a和葉綠素b含量見圖2。
由圖可知,雞蛋花葉片中的葉綠素a含量最高,達到1.397 mg/g. FW,夾竹桃次之,為0.801 mg/g. FW,而黃蟬的含量最少,僅有0.496 mg/g. FW,葉綠素b與葉綠素a的趨勢類似,雞蛋花中葉綠素b含量最高,達到0.855 mg/g. FW,夾竹桃中葉綠素b為0.494 mg/g. FW,黃蟬的含量僅為0.282 mg/g.FW。
光是植物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環境因子之一,各種植物在一定的光照環境里,形成了不同的性狀特征。本研究中三種夾竹桃科植物的株高、葉長和葉寬特征差異較大(見表1),這主要是由光照環境決定的,而光照環境也導致了三者葉片顏色的差異,上述研究結果也證實了三者葉片中葉綠素含量的差異。由于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最主要的器官,與植物營養物質積累密切相關,因此,我們推斷,植物葉片中葉綠素含量的多少可能與營養物質的積累也有相關性。
另外,在高等植物中,葉綠素主要包括葉綠素a和葉綠素b,前者呈藍綠色,而后者呈黃綠色。由于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差異是導致植物葉色不同的原因,根據圖2結果,可知三種夾竹桃科植物中葉綠素含量差異較大,也是導致雞蛋花為深綠色,夾竹桃為綠色,黃蟬為淺綠色(圖1)的主要原因。
2.3常見夾竹桃科植物葉綠素a/b的比較分析
葉綠素a和葉綠素b對植物生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雞蛋花、夾竹桃和黃蟬中葉綠素a的含量均高于葉綠素b,其葉綠素a/b比值大小順序為:黃蟬>雞蛋花>夾竹桃(圖3),這種比值的差異也是造成3種植物葉色和光合產物不同的因素之一。
3結論
盡管雞蛋花、夾竹桃和黃蟬3種植物均屬于夾竹桃科,但是三者之間的形態結構、地理分布及生活習性均有所差異,從而使雞蛋花、夾竹桃、黃蟬3種植物葉片生長狀態下葉綠素含量有所不同。該3種植物的葉片在生長狀態下的葉綠素a和葉綠素b含量的大小順序均為:雞蛋花>夾竹桃>黃蟬。這種葉綠素含量的差異,直接導致了葉片顏色上的不同,即:雞蛋花葉色為深綠色,夾竹桃的為綠色,黃蟬的為淺綠色。
從三者葉片形狀上看,雞蛋花的葉片最大,夾竹桃居中,黃蟬最小,這種形態上的差異與葉綠素含量大小順序一致,這種正相關性表明葉片葉綠素含量可能會影響營養物質的積累能力,其相關性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 柯嫻氡,賀立靜,蘇志堯. 南方4種木本植物相對葉綠素指標及其分布[J].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0(8):82-86.
[2] 馮立娟,苑兆和,伊燕雷,等. 不同大麗花品種盛花期光合色素含量的變化[J]. 山東農業科學,2010(5):40-43.
[3] 黃秋嬋,韋友歡,黎曉峰. 硅對鎘脅迫下水稻幼苗生長及其生理特性的影響[J].湖北農業科學,2007,46(3):354-357.
[4]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第三冊)[M]. 北京:科學出版社,1995.429-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