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自清的抒情散文體現了溫柔敦厚的儒雅風范。一個“情”字在他這里可以生發出不同的思想體驗。無論在親情上還是對待事物的感情上,都呈現出悠悠的情誼。他將個人性格滲透到他的散文創作中,形成自己獨特的情感表達方式,表現為含蓄而清新的藝術人格。
關鍵詞:儒雅;敦厚;情誼;藝術人格
一般來說,多情人總有點兒玩世不恭或情感糾葛,但朱自清是不一樣的,在他的抒情散文中呈現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多情人形象。他自己曾經說過:“我永遠不曾有過驚心動魄的生活,即使在別人想來最風華的少年時代……我的顏色永遠是灰的。我的職業是三個教書;我的朋友永遠是那么幾個,我的女人永遠是那么一個。”他就是這樣簡單質樸、平和淡泊的人。
他的散文沒有慷慨瑰麗的氣魄,卻顯現出細致溫婉的美好。這種具有東方韻味的淳情,在當今的藝術感召力仍不可低估。
一、悠悠情意濃
朱自清散文中的“情”也許不像徐志摩那樣汪洋恣肆、濃烈勇敢,不像冰心那樣明朗純真、甜蜜柔美,但探析朱自清散文的“人情味兒”,其中蘊含的血濃于水的親情、相濡以沫的愛情、誠摯的友情以及深沉的愛國之情,會喚醒置身于物欲橫流的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來細心感受人間悠悠的情誼。一個“情”字在他這里可以生發出不同的思想體驗。
(一)以人類情感中的親情為切入點來品鑒
《背影》是抒寫父子深情的名篇,全篇采用白描手法,寫父親送別月臺買橘子時的背影。這里的背影是父愛的具體表現,父子至情,盡收筆下,動人心魄,感人至深。
父愛子,子憐父,父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都是極平常的,平常中蘊含親情的可敬可嘆,極其感人。而季羨林先生在談到《背影》時,認為這篇文章樸素無華,語言淳樸自然,毫無矯揉造作之處,至于思想性就有失偏頗了。他覺得,朱自清應該把眼光放遠,遠到齊家治國平天下,然后才能真正體會到這篇名文所蘊涵的真精神。
季羨林先生從大處著眼,聯系到社會人生、三綱五常,認為《背影》的思想性不強,自然有他的道理。但是作為一篇美文,并且是以表達親情為主的散文,并不一定要牽涉到社會大環境和安定團結的大道理。“自己所經歷的事情意化,質樸地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以此獲得另一番抒情的聲色。”“朱自清的散文之所以有感染力,能使讀者產生共鳴,就是因為它有‘人情味’;字里行間蘊含著真摯深厚的感情,而沒有虛假偽善的‘道學氣’。”朱自清本人也認為“感覺與感情是創作的材料”。文學創作既是作家內心情感和審美體驗的表達,又植根于作家所生活的文化環境。《背影》抒寫的是作者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雖沒有直接言明社會人生的大道理,卻與民族的文化心理、情感結構和道德傾向血脈相通,包含著深廣的文化底蘊,贏得了讀者的情感共鳴,這已然是“背影”的魅力和價值。
(二)在對事物的感情上,雋永清新,詩意充盈
這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女性意象的恰當運用。朱自清的寫景散文中,女性意象較多。在他的筆端,“新鮮的微風”“像愛人的鼻息”,群花做著她們的清夢,在被微雨洗去的浮艷里,深藏著“恬靜的紅,冷落的紫,和苦笑的白與綠”(《歌聲》)。
這些讓人產生疑慮的女性形象隱隱透露出類似“意戀”的情感傾向。顯而易見,朱自清散文中女性色彩濃重的想法也許是來自作者自身的感情寄予。女性意象不過是朱自清想象中的有點兒美化了的自我,或另一個自我。
二、敦敦儒雅風
朱光潛認為在朱自清身上,就整個性格來說,屬于古典型的多,屬于浪漫型的少;得諸孔顏的多,得諸老莊的少。朱自清一方面受到五四新文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他又是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
朱自清在總結20世紀20年代散文創作情況時說“但就散文論散文,這三四年的發展,確是絢爛極了,有種種的樣式,種種的流派,表現著、批評著、解釋著人生的各面,迂緩曼衍,日新月異,有中國名士風,有隱士,有叛徒,在思想上是如此。”仔細觀察可知,朱自清的散文的“中國名士風”色彩濃厚。我們可以看出代表著中國文人的朱自清獨善其身、心性坦蕩的貞貞情懷。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揭示了一種矛盾,即他的道德律與聽歌欲的紛繁交錯。聽歌是“本我”的沖動,道德律是“超我”的約束,作家內心被矛盾糾纏,最終產生了富有哲理性的思考。這樣一來,朱自清與陶淵明建立了聯系,儒雅而深刻,“質而實綺,癯而實腴”,朱自清溫柔敦厚,樸素雅淡,激發起人們對中國文人志士的尊敬與遼遠的記憶。
三、藝術人格辯
余光中對朱自清的批評是直接犀利的。1977年6月24日,他寫的《論朱自清散文》涉及到文人的氣質以及藝術風格和技術層面。筆者認為余光中先生提及的朱自清散文“藝術人格”不動人一說有不妥之處。
首先,就朱自清與余光中來說,兩人風格迥異。朱自清對于靜態的東西體現較多,而余光中側重動態美。藝術的動人與否在于讀者內心的感受,不能一概而論。
其次,朱自清散文貯滿詩意,是優美的藝術品。清幽玄妙的詩情美、質樸清新的語言美、縝密高超的構思美將抒情的基調巧妙地揉合統一起來,能夠做到不事雕琢,在看似尋常中顯出奇崛的功力,有一種自然的美感。
再次,余先生對文章描寫女性有些偏見。女性是美麗的,朱自清描寫女性,是從藝術的角度去描寫女性,因此給讀者以精神愉悅感而不帶感官刺激性。
在五四時期,魯迅先生說過:“美術家固然必須有精湛的技工,但尤須有進步的思想和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張畫或一個雕像,其實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現。”朱自清的散文有無窮的魅力,真摯樸素、溫文爾雅,朱自清的性情鑄就了他散文的風格。朱自清作品的“藝術人格”在認同他作品的眼睛里是至高至純的,關鍵是看這雙眼睛是誰的,而這個誰又有怎樣的藝術風格。這種格調動人與否由讀者融入自己對藝術作品的感悟而定,也就是因人而論,不能一概而論地定義這種含蓄為不生動。
四、結語
綜上所述,朱自清的抒情散文對他那個時代有不可磨滅的功勞,也給散文創作帶來了樸素溫厚的力量。濃濃的人情味兒、儒雅的風范,秉持著平和忠厚、舒緩清雅的藝術格調。這是一種藝術、一種格調、一種風范,專屬于朱自清,屬于那個遠去的年代,至今回望,我們仍能從中體悟到久久未能散去的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