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肖申克的救贖》是電影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經典之作,歷久彌香。其中Andy形象的成功塑造激勵著人們,哪怕身處囹圄,也能用智慧與毅力開拓出自由的新天地,從而實現“強者自救,圣者渡人”,使個體得到真正的救贖。
關鍵詞:《肖申克的救贖》;Andy;形象
《肖申克的救贖》是根據美國通俗小說大師斯蒂芬·金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佳作。影片描述了一位年輕有為的銀行副總裁,涉嫌殺害妻子及妻子的情人,在無法舉證自己清白的情況下,被判處兩項終身監禁,歷經十九年的牢獄生活后,主人公憑借自己的智慧與毅力以及對未來的希望最終成功逃脫。主人公Andy能最終開拓出自己的新天地,不可否認是希望鼓舞著他,是上帝在冥冥之中的救贖,更是他自己十年磨一劍,集睿智、學識、有條不紊與堅韌于一體,不懈追求、奮發努力的結果。
電影開篇利用鏡頭頻繁的切換,從醉酒的Andy,到其妻子與別人的茍合,再到上發條的子彈,中間夾雜著婉轉的音樂,破碎的酒瓶,亢奮的情欲,最后再到庭審時Andy遭受指控后蒼白的辯駁,所有這一切加之旁聽席上人們的憤慨與漠視,觀眾的視覺與感情受到極大的煽動,使觀眾頭腦中縈繞著“到底誰是殺人真兇”這一問題并驅使觀眾探索下去。
而主人公Andy作為年輕有為的銀行副總裁,就在這一天,所有的幸福都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鐵鏈枷鎖,與“混混”“人渣”一起關在充滿暴力、虛偽、變態的監獄中度過余生,心中幾多凄涼與無奈。
在監獄中,每個人都不得不接受“體制化”的煉獄,忍受獄卒的殘暴,提防其他犯人的欺凌,對這里的一切黑暗保持緘默,適應所有教條化的規則,在漫漫無期中消磨著生命。而Andy卻利用自己敏銳的洞察力和廣博的學識,在狹小的夾縫中為自己贏得了一線生存的希望。
救贖有較深的宗教意味,在圣經中把耶穌為解救世人、洗脫世人的罪而獻身叫做“救贖”,所以救贖并不是簡單地指Andy從Shawshank成功逃脫,更多的是強調他幫助Red和其他獄友明白了追求自由的可貴。
另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Shawshank就是現實社會的縮影,有人堅忍不拔,為實現夢想兢兢業業;有人隨波逐流,渾渾沌沌。而Andy即使身陷囹圄仍堅信:“希望,是好事,甚至也許是人間至善。”
有意思的是,幾乎所有在Shawshank的人都認為自己無罪,只有一個人例外,Red認為整個Shawshank只有他自己是有罪的。如果參照圣經,承認自己有罪恰恰意味著一個人心靈的覺醒,恰恰意味著對Christ的接納。那么,此時有一個問題讓人思考:誰是萬能的救世主呢?看完整部片子,你會很佩服Andy,或許他就是上帝派來救贖這些可憐人的,讓他們體味到自由的幸福。
影片中有這樣幾個細節更是充分展示了Andy的廣博才學和持之以恒的人格魅力:
Andy幫助獄警逃稅而為他的獄友們贏得了啤酒的優待,這成了獄友們莫大的幸福,Andy也第一次笑了,Andy作為銀行家的學識第一次得到展示。此外,因為精通財務制度方面的知識,很快擺脫了繁重的體力勞動和其他囚犯的騷擾。不久又開始為越來越多的獄警處理稅務問題,甚至孩子的升學問題。最終Andy成為典獄長Norton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妥善處理每日滾滾而來的黑錢。
為了擴建圖書館,他連續六年寫信,每周一封從未間斷,在得到撥款后,開始每周兩封,終于獲得了正式的、周期性的撥款。Andy終于如愿以償地建成了監獄圖書館,他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追求希望和自由的價值,積極的爭取終將贏得成功。執著是上天賦予我們的無堅不摧的武器,遺憾的是現實中的我們往往因為軟弱,輕易放下了這件武器。后來,Andy興奮地在監獄廣播室向Shawshank播放音樂,整個Shawshank上空回蕩著高亢嘹亮的歌聲。對于Red而言,他完全不懂那是什么歌,但卻覺得尤如天籟之音,Andy也完全沉醉其中,幸福感再一次震撼著每個人的心靈,讓人不得不也為之激動。
幫助犯人獲得高中文憑是Andy充分利用自己學識的又一個舞臺,他在天文、地理、文學、財會、法律等諸多方面的廣泛興趣,使他在為自己播種希望的同時,又在有意無意地救贖著一顆又一顆幾近無望的心靈。
影視作品的力量能夠改變人們的觀念,影響人們的思想,《肖申克的救贖》就是這樣一部充滿智慧與思想的經典電影。一個人的成功需要智慧、執著、信念、理智、知識,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真正成功的人生不是一生下來就注定成功的人生,而是那些明知成功如此艱難卻堅持到成功的那一天的人生。所有的障礙可以永久是障礙,也可以是助你成功的墊腳石。失敗者任其失敗,成功者創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