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世界范圍內的漢語熱和華人的廣泛分布促使海外華文教育的興起,而國家漢辦為適應國外漢語學習者的需要,建立孔子學院以進行漢語的國際推廣。如何借助漢辦漢語國際推廣計劃來推動海外華文教育的發展,整合相關資源,促進漢語的國際傳播成為世界漢語熱下華文教育重點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海外華文教育;漢語;國際推廣
海外華文教育至少有上百年的歷史,但是由于這類學校都辦于海外且較分散,早期辦學層次也較低,范圍窄,社會形態復雜,國內外教育界對這種教育關注的較少。目前,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越來越多華裔及非華裔人士都在積極學習漢語,不僅希望了解古老的中國文化,更希望與現代化的中國交往。同時,在世界漢語熱的背景下國家漢辦大力實施漢語國際推廣,兩者間該如何互相促進,更好地傳播中國文化。本文試從海外華文教育與漢語國際推廣的關系探討該如何適應新形勢,更好地開展海外漢語教育。
一、海外華文教育的特點
(一)教育的多樣性
辦學形式和教學層次的多樣化。比如有全日制華文學校、業余補習班和社會教育等。這種教育的多樣化反映了世界各國要求學習華文的人士更加廣泛,單一的辦學形式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
(二)教育的終身化
華文教育也是一種語言教育,學會一門語言就必須達到聽、說、讀、寫、用等各方面的交際能力。僅僅由于應急而學習一兩年的華文,這樣如何能達到華文教育原始的標準和要求呢?因此就必須提出教育終身制這個問題。
(三)教育的個性化
當前海外華文教育的對象是華人華僑和其他外國人士,他們學習華文的動機、目的、背景和年齡都不同,對學習華文的要求也不同,社會對每個人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這就要求采取不同的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因材施教。
(四)教育的國際化
海外華文教育不僅包括我國在國內開辦的面向海外的華文教育,而且包括在學習者所在國進行的教育。因此,海外華文教育是國際化教育。
(五)教育的當地化
從海外華文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來看,華文學校的教學是逐步從被當地國排擠到相銜接的。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接受華文教育,將其納入到本國教育體系當中,很多時候給予華文教育和本國語文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這樣就利于更好地開展華文教育。
二、漢語國際推廣
為加快漢語走向世界,提升我國文化的軟實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滿足海外學習漢語愿望的客觀要求,中國國家漢辦提出了戰略性的計劃——漢語國際推廣。國家漢辦十分重視借鑒國際語言推廣的經驗,把漢語的國際推廣作為國家戰略。
漢語國際推廣,有兩方面的重要意義:1.從國家戰略上來說,是中國現代化發展的必然需求。我們只有將中國的東西以中國特有的方式介紹出去,才能讓大家更了解中國,了解中國的現狀和發展,消除隔膜,以文化的交流帶動各方面的交流,加強國與國之間的深層合作;2.從語言教學上來說,隨著各國漢語教學的開展,從小學到中學甚至大學,各國對漢語學習的需求越來越大,而合格甚至優秀的漢語教學人才極度匱乏,這就需要我國制定漢語國際推廣計劃,不僅要在國內大力培養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學相關人才,尤其是雙語人才,而且要向外輸入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最重要的是積極配合所在國的特殊情況,加強所在國本土對外漢語教師的培養,這樣更能夠因材施教,對傳播中國文化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所有這些都是21世紀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是提升我國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渠道,因此,我國要在海外大力建設孔子學院,開展漢語國際推廣活動。
三、海外華文教育與漢語國際推廣的關系
我國的海外華文教育和漢語國際推廣既有區別又有聯系,兩者大部分都屬于語言層面上的學習,需要對漢語聽、說、讀、寫等各方面進行全面的掌握,最終達到能夠交流溝通的目的。但是從教育對象上來說,兩者有很大的不同:海外華文教育的主體多是海外的華人華僑子弟,他們從根本上來說還是屬于華人圈,他們的父輩祖輩需要他們學習華語,其目的是不要忘記自己的血脈,更多地去傳承一些中國悠久的傳統文化,發揚中華文明,加強與中國情感上的聯系。而漢語國際推廣的主體更多的是非華裔的外籍人士,他們學習漢語的動機和目的各不相同,但都是為了更好地了解中國,希望用漢語這個工具達到與中國人交流溝通的目的,同時發展兩國間的貿易往來。當下的世界漢語熱,海外華文教育和漢語國際推廣并行,其各自的主管部門僑辦和漢辦都有其優勢,如何整合兩者資源,成為漢語走向世界的重要推力。漢辦在漢語教師培養和教師選拔上有著極大的專業優勢,而僑辦則更多地擁有地利人和的資源優勢。因此,國家在大力開展漢語走向世界的過程中,一方面需要漢辦的專業支持,另一方面需要僑辦的悠久教育資源,兩者相互扶持、相互促進,以加快漢語的國際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