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導入】
馬是人類最忠誠的朋友,也是中華民族兒女最寵愛的動物之一。馬的精神是中華文化積淀中最寶貴的部分之一,豐富的馬文化帶給我們很多啟示。走近馬的世界,我們會有很多收獲,會有很多感悟,但因為馬離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比較遙遠,同學們在寫以馬為題材的文章時容易出現(xiàn)以下問題:
1.缺少對馬的熟悉與了解,言之無物。隨著社會進步,曾經(jīng)與人類息息相關的馬漸漸淡出我們的視線,所以同學們寫作時可能會籠統(tǒng)介紹,缺少細節(jié),語言空洞。
2.文體雜糅,主題不明確。寫馬的切入點有很多,可以圍繞馬的知識寫成說明文,可以圍繞馬的故事寫成記敘文,可以圍繞歌頌馬的某種精神寫成散文等。但正因為切入的角度多,所以我們在行文時容易把握不好文體,寫成四不像。這樣的文章就會主題不明,讓人讀后不知所云。
【佳作借鑒】
馬年說馬
□周止敬
馬,是人類忠實的朋友。它身體高大,面部很長,小耳直立,尾有長毛,四肢強健。給人的印象是憨厚、誠實、淳樸,沒有一點虛假。馬稟性溫馴,有令則行,有禁則止;行走靈活,善于奔跑,適應性強。千百年來成為人們可靠的運輸工具。
我國疆域遼闊,生態(tài)復雜多變,馬匹數(shù)量龐大,品種繁多,既有體形高大、速度快的伊犁馬、焉耆馬,又有適應高寒環(huán)境的河曲馬、蒙古馬。
馬的觸覺、嗅覺極其靈敏,有時能通過對空氣中微量水汽的辨別,找到幾公里外的水源。馬走進山林,能順利沿原路返回,這是馬靠著景物、顏色、聲音、氣味等外界環(huán)境對其大腦的刺激而識途的。馬對氣味的記憶很強,能在迷途中經(jīng)曲折路程重回原地。
馬的眼睛很特別,它的瞳孔是上下扁,左右寬,這和它的祖先野生馬大多生活在開闊的草原上有關。它那上下扁、左右寬的瞳孔能使它在很遠的地方就能看到兩邊的食物或敵人。
人們一般都認為,馬終生站立,永遠直立著睡覺,只是在得了重病時才躺下。馬的確能站著打盹,甚至睡得很香。這是從它們的祖先那里遺傳下來的。遠古的野馬生活在原野里,遇到敵害的突然襲擊,只能迅速逃走。站著睡覺,逃得快。如今的馬住在溫暖安全的馬廄里,不用擔心野獸的進攻。這樣,馬就喜歡臥在柔軟的草墊上,自在地伸開腿。不過,馬也能站立而眠,有時它先站著睡,然后再臥下。
馬有自己的語言,它的語言主要是通過耳朵的不同姿態(tài)來表示的。耳朵直豎起,微微搖動,表示“很高興”;耳朵前后左右不停地搖晃,表示“不高興”;耳朵靜靜地倒向后邊,表示“興奮”;耳朵向前倒或倒向兩邊,表示“疲勞”;耳朵向兩邊耷拉著,頭低下,表示“想休息”;耳朵高揚起,向兩邊直豎,表示“緊張”;耳朵不停地搖動,頭揚起,表示“害怕”。
(選自《動物大觀》,有刪改)
借鑒指要:本文是一篇寫馬的說明文,文章開篇先從馬的形體、性情等方面做了總體介紹,概括了馬留給人的第一印象;然后分別從馬的種類、嗅覺、觸覺、眼睛、睡覺姿勢、語言等方面,運用多種說明方法進行了具體形象的說明,讓人讀后對馬有了全面的了解。本文最大的特點在于:抓住了馬的特征,用簡潔生動的語言進行了條理清晰的說明,有很強的可讀性。
【寫作點撥】
以“馬”為話題寫文章,可以從下列角度構思:
1.可以圍繞“馬是人類的朋友”來寫。從自古以來馬與人類的聯(lián)系密切入手,選取典型材料,重點體現(xiàn)馬對人類作出的重大貢獻。可以寫馳騁疆場的戰(zhàn)馬,也可以寫表演觀賞的馬,還可寫競技場上的馬,等等。
2.可以圍繞“我和馬的故事”來寫。在文學和歷史故事中,我們了解了太多關于馬的知識,在你的生活中,有沒有和馬的近距離接觸呢?從這個角度寫,也很有可讀性。
3.可以圍繞“馬的精神”來寫。我們之所以喜歡馬,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馬的精神讓我們感動。兩千多年以前的烏江江畔,末路英雄項羽將戰(zhàn)馬托付給艄公,自己拔劍自刎,那匹烏騅對江水長嘶,淚流不止,譜寫了一首忠誠的悲歌;關羽的坐騎赤兔馬,在主人被害之后,拒食草料,郁郁而終,譜寫了一曲壯歌。這些經(jīng)典故事,都是對馬的精神的最好詮釋。
我們寫作時應注意:
1.要對馬有全面的認識。先廣泛搜集與馬有關的翔實資料,如與馬有關的典故、作品、繪畫、民俗文化等。在對馬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再來寫,方可胸有成竹,把馬寫活。
2.要有典型事例,凸顯細節(jié)。通過典型事例表現(xiàn)出馬的吃苦耐勞精神與堅忍不拔的毅力,通過具體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贊美歌頌馬昂首闊步、飛蹄勁踏的陽剛之氣,這樣才能把馬寫活。
【學生范文】
馬,我為你哭泣
□孫晨曄
馬,曾經(jīng)因為你的存在,人類才得以快速發(fā)展。然而,在你為人類付出一切的同時,你得到的,除了將你嘴巴勒變了形的嚼環(huán),釘穿你蹄子的鐵釘,你還有什么呢?
馬,我為你哭泣!
曾經(jīng),你矯健的身姿馳騁于沙場,臨危不懼,全力以赴。你是忠誠、勇猛和高貴的化身。沒有你,就沒有秦始皇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沒有的盧馬飛躍檀溪救劉備的奇跡,就沒有成吉思汗十萬鐵騎建帝國的壯舉……歷史上,你留下了太多美談。然而當人類發(fā)明了機械后,你漸漸遠離了人類的生活,人類便不再為你驕傲,也不再對你心存感激,你只是偶爾在爺爺為孫子講的故事里充當一下主角。
馬,我為你哭泣。
曾經(jīng),你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身上披著美麗的瓔珞,主人出門,你就是他身份的象征。你有著迅捷的速度、可視面達360°的視覺、發(fā)達的嗅覺和聽覺。沒有你,人類只能困于狹小的空間。然而今天,你只是賽馬場中人類賭博的工具,你仍然在奔跑,在拼搏,在揮灑汗水,可那只不過為了滿足人類無聊的游戲欲望。
馬,我為你哭泣。
曾經(jīng),你是草原的驕子,藍藍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你在碧綠的原野上飛馳,身影展現(xiàn)著你最動感的美麗。然而今天,很少能看到你美麗的身姿,你的家園正遭受著越來越嚴重的破壞,昔日肥美的水草在風沙的侵襲中日益減少,你也漸漸成為偶爾供游客拍照時的背景。你沒有了昔日的剽悍,只與可憐的“馴服”二字相伴。
馬,你豪邁而剽悍,你忠誠而無言,你曾與人類同生死共榮辱,經(jīng)歷了數(shù)千年的風風雨雨。盡管你曾得到過“馬作的盧飛快”的贊美,曾被賦予白龍馬的傳奇,曾有人為你作出《十面埋伏》的動聽曲目,但如今,你卻在歷史的舞臺上悄然隱退。站在歷史長河的岸邊,望著你——這一曾經(jīng)高貴的動物,我不禁潸然淚下。
點評:文章采用了“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開篇寫出人類對馬的不公平待遇,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調(diào);接下來連用三個獨句段“馬,我為你哭泣”,從三個側面寫出了作者對馬的不幸遭遇的同情,一氣呵成。每個側面都采用了對比手法,感情強烈,很有感染力;最后用飽含感情的語言再次直抒胸臆,深化了文章主題,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