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1-05-13
〔摘要〕在分析吉林省專利技術保護現狀的基礎上,從知識產權意識,技術創新、參與國際競爭,專利申請量,企業對專利制度作用的認識和職務發明等方面,闡述了吉林省專利技術許可使用轉讓中存在的問題。并對專利技術使用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應對策略,如建立專利技術保護機制,加強教育,建立健全相關政策等。
〔關鍵詞〕專利;吉林省;使用現狀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8.037
〔中圖分類號〕G255.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8-0148-03
The Using Status of and Countermeasures of Jilin Patent Technology
Jiang Dan Yang Hua
(Institute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Information of Jilin,Changchun 130021,China)
〔Abstract〕Based on analyzing the status of patent technology protection,this paper expound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Jilin patent use right transformation,from the aspects of awarenes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technology innovation,participating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the awareness of patent system andemployees invention.This paper also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patent;Jilin province;using status
鼓勵和推動專利技術發展,不僅是當前科學技術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緊迫需求,更是國家實施產業革命、實現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鞏固、發展和保護好專利技術,才能有效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才能不斷增強高技術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自1985年4月1日實施以來,我國專利事業發展迅速,專利數量逐年攀升,截止到2010我國累計申請專利600萬件,專利技術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吉林省作為以老工業為基礎產業的內陸省份,有效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努力把科技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是推動“十二五”時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實現吉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環節,如何充分利用專利信息,提高專利實施率,是加快我省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課題。
1 吉林省專利的發展現狀
截至到2010年,吉林省累計申請專利67 225件。從專利研發的政策環境、資金支持力度和人才隊伍力量等方面看,我省專利技術的發展趨勢良好,尤其在彩色LED光電技術、生物醫藥和汽車專利等領域成果顯著。但相對于發達省份和地區,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為科研技術力量相對匱乏、地區發展有失均衡、技術產權意識薄弱。
1.1 科研技術力量比例失衡,專業隊伍發展后勁相對匱乏
從專利申請主體的構成來看,僅以在2010年底的申請量為例,江蘇省總計申請量2.6萬件,其中企業占61.3%,個人占30.3%,大專院校占7.3%,科研單位和機關團體僅占0.95%和0.22%。而山東省月申請總量1.1萬件中,工礦企業、個人、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機關團體分別占35.1%、58.8%、3.8%、1.6%和0.65%。而吉林省月申請總量僅有846件,工礦企業、個人、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機關團體分別占10.5%、39.5%、28.7%、21.2%、0.12%。數據表明,吉林省同其他省份一樣,在專利申請的主體中個人和工礦企業占據了主導地位,而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和機關團體的專利申請量很小。實際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及機關團體等單位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高素質人才,這些單位應該有很多科研成果可以申請專利,特別是吉林省數量繁多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更應該出大量的專利成果,然而事實卻相反,問題的癥結主要在于科研人員、科研設施和科研資金的缺乏。
1.2 區域發展有失均衡
2010年我省的專利申請量為6 400件,其中長春市就有4 200件,占了總申請量的65.8%,超過總量一半以上。而同期廣州、濟南、南京、沈陽4市的專利申請量分別占各該省申請總量13.6%、19.2%、8.17%、29.4%。其中12月份以上4市占省內月總量分別11.88%、39.1%、11.27%、19.53%,而長春所占的比率則為68.3%。從比例數據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無論是長期還是短期,長春市專利申請量在吉林省所占的比率明顯高于廣州、沈陽、南京、濟南4市在各自省所占的比率。這說明,與廣東、遼寧、江蘇和山東4省知識產權發展較為平衡的情形不同,吉林省的發展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在省內經濟較為發達的長春。從另一個角度看,在吉林省的專利申請量同廣東、遼寧、江蘇、山東4省相比差距極大的前提下,長春市的專利申請量卻毫不遜色于廣州、沈陽、南京和濟南,無論是從2010年的申請量,還是12月份的申請量,還是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各單項的申請量,均占有很高比例。
再以延邊為例,2002年上半年,延邊州的專利申請總量54件,包括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只占到了長春市5月份專利申請量的22.3%。這說明,知識產權發展的極大不平衡在吉林省是的的確確存在的。
1.3 技術產權意識薄弱
2010年江蘇省專利申請量為23萬件,山東省為8萬件,廣東省為15萬件,同為東北地區的遼寧省申請量為3萬件,而同期吉林省的專利申請量僅為0.6萬件,分別是江蘇省的2.7%,山東省的8.0%,廣東省的4.2%,遼寧省的18.8%。2010年12月份,江蘇省的專利申請量為2萬件,山東省為1萬件,廣東省為2萬件,遼寧省為0.7萬件,而吉林省為0.08萬件,分別是江蘇省的3.3%,山東省的7.6%,廣東省的3.7%,遼寧省的12.3%。從以上這兩組數據可以看出,吉林省在2010年專利申請量相對較少,不但不能與經濟相對發達的省份——江蘇、山東和廣東相比,就連與同處在東北地區且經濟發展程度不是很高的遼寧也不能相比,而且差距還相當巨大。雖然從比例上看,2010年12月份,吉林省的專利申請量同以上幾個兄弟省份間的差距在縮小,但這種縮小是短期內的縮小,不能說明問題,而且差距仍然非常明顯。
在數量較少的專利申請量中,同其他省相比吉林省的發明專利所占的比重較大,而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所占的比重較小。從發明專利所帶來的社會效益比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大的角度來看,發明專利所占的比重較大的情形值得稱道。反過來,發明專利比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的所要求的標準都要高,出現高標準的發明專利所占比重較高的現象是不正常的,這不能說明吉林省重視發明專利,而只能說明總體上吉林省廣大民眾的專利意識薄弱,因為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申請的主體要比發明專利的廣泛,后者絕大部分是科技人員,而前者可以是普通的勞動者。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吉林省總體上的專利意識不強。
2 我省專利差距的表現
2.1 專利質量方面體現明顯
從專利審批標準看,發明專利與實用新型專利主要區別在于創造性存在不同的要求。發明專利要求具有突出的實質性特點和顯著的進步,而實用新型則只要求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此外,大部分國家以及國際組織所指專利通常也僅指發明專利,因此,發明專利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的專利質量存在著差距。例如我省專利人周興躍發明的小學生保健課桌,專利本身雖然很實用,但技術含量不高,市場潛力不大,使其最終沒有很好占領市場。
2.2 非職務專利和職務專利的比例差距明顯
有資料顯示,發達國家的職務發明與非職務發明比例為9∶1,也就是說10件發明專利中有9件屬于企業或者科研機構。而我國則反過來,非職務發明與職務發明的比例是7∶3。如果按綜合指標來考察,中國并非知識產權強國,職務發明與非職務發明的比例倒置就是一個重要表現。非職務專利的比重過大也是我省專利市場的一大趨勢,它們的轉化和產業化比起職務專利也有著更大的難度。
我們都知道宋元明這個非職務發明人。他是一位省送變電工程公司的退休職工,因為吸煙,家里的被單、衣物經常被燒壞,使他萌發了發明一種能阻止煙蒂引燃的防火香煙的想法。在兒子的幫助下,父子倆經過多年反復研究、實驗,一種在煙嘴連接處套一層錫箔的防火香煙研發成功。2001年獲得國家實用型專利。先后獲得了省煙草專賣局科技處、省技術研究所、省安全生產監督局等相關部門領導專家的鑒定和認可,省里的領導也對防火卷煙給予了充分肯定。
然而,在該發明專利的市場轉化過程中卻遭遇尷尬。為推廣“防火卷煙”,宋元明在幾年時間里,東奔西走,先后與省內外多家卷煙廠進行聯系,至今沒有太大的進展。據一從事卷煙行業多年的人士稱,宋的發明的確好,有可能引發一場煙草業的革命。但現在要實現防火卷煙的生產,必須更改生產流程,增加必要的環節,這對煙草生產廠家來講是不合算的。另一位生產商更直白地說,現在,增加生產成本多少且不論,煙草行業只管生產,行業主管部門并沒有要求生產廠家對吸煙后可能出現的諸如失火等災難后果負責,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與卷煙廠合作沒有成功的情況下,宋元明曾試圖個人進行生產,但到工商部門辦理營業執照時,又因缺少煙草專賣局的許可而擱淺。一些有興趣的投資者也因煙草專賣法的限制,無法投資生產。除了受到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實施條件等方面的影響外,還有一些企業領導人對于非職務發明人的專利存在種種模糊認識,或根本不想花錢購買專利,或認為某些實用型專利賺不了大錢,存在虧損風險等,使得專利轉化出現問題。
2.3 政策環境差距明顯
到目前為止,地方乃至整個國家相關的法律法規還沒有一個相對完善的扶持和鼓勵政策,尤其針對非職務發明人。在這一點上,“珍珠玉米糊”的發明人劉明輝深有體會。它是一項玉米深加工的新專利產品,市場前景非常好,對玉米產量全國第一的吉林省來說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可這樣一項填補國內空白、有利于千家萬戶的實用型專利,卻因下一步轉化資金不到位而入市無門。
3 對我省專利發展的建議
3.1 改變重推廣輕發明的不利現狀,提升發明專利的主動性、積極性
我們建議,對于社會已經認可的專利技術,特別是企業內部的非職務發明成果,應該近水樓臺先得月,創造條件優先使用,盡快轉化為經濟成果。對于本企業不能使用而社會上又急用的專利技術,消化技術形成產品向社會推廣。這樣可以一舉兩得,既加快了全社會運用創新技術的速度,企業又可從中獲得經濟效益。
要提高專利效益,必須強化自我保護意識,不失時機地申請國內外專利,從而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的成果不受侵害。同時,還必須解決生產經營活動中專利成果增值和“維權”問題。
特別是在與企業合作合資中,要強調專利增值效應,專利成果必須作為股金參加經營和利潤分配。
3.2 完善專利人和企業家中介平臺,填補專利轉化空白
我們認為,首先應該加快基礎設施平臺的進一步完善。在這方面,吉林省已經走在了前面。
2003年12月,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成立了全國首家專利超市,這是國內惟一一家將科技成果轉化成生產力的中介信息機構;其次,應建立產業技術孵化園區,讓專利人在這里盡情地發揮,吉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正在籌備之中,而且已經簽定一部分協議;再次,加強人才隊伍培訓;對此,我們一直在積極策劃和籌備著。擬于年中開辦第一期農村經紀人培訓班,逐步規范和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使之成為農業發展、農民致富的生力軍;充分利用我省現有資源,把老科學家組織起來,讓他們充分發揮余熱,對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難題給予指點,這對我省的經濟科技的發展將起到一個舉足輕重的作用。
3.3 突出技術研發優勢,加大對資金投入
務必突出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術優勢,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是人才和知識的積聚和發源地。資金和經費的短缺使科研人員無法集中精力搞研究,或者是缺少儀器設備等造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現象發生,這樣一是浪費了人才,二是創造不出科研成果,對經濟的發展也是一種莫大的損失。因此,政府應加大對教育和科研的資金投入,讓科研的繁榮來推動經濟的穩步快速發展。
3.4 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從根本上保護和鼓勵專利研發積極性
鼓勵企業、科研機構等主體增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力。企業尤其是高技術企業、科研機構是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出發點和立足點,必須大力增強這些主體的知識產權管理水平、運用能力和保護能力。
總體來說,搞好我省專利技術發展,還是一項長期復雜的系統工程,做好這項工作,概括起來應該重點“樹立三種觀念、做到四個堅持”,即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專利興省的戰略指導觀和保護專利的從業價值觀,在具體實施中要堅持高起點規劃、堅持高標準檢驗、堅持高水平策劃、堅持高智能管理。切實用專利技術帶動科研成果轉化,真正為我們科技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才能真正使我們科技成果在“十二五”宏偉工程中取得質的突破和量的飛躍。
參考文獻
[1]覃克服.關于我國高校專利申請的理性思考[J].中國科技信息,2004,(23):31.
[2]徐關壽,徐珍,周傳仁,等.浙江省專利代理業存在問題和發展趨勢研究[J].科技通報,2009,(3):369-375.
[3]劉麗艷.吉林省專利保護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14-17.
[4]房華龍,王艷坤.專利技術分析方法探討[J].中國發明與專利,2011,(1):77-79.
[5]陳志剛,張維華.風險投資對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分析[J].研究與發展管理,2000,(6):47-51.
[6]盛洪昌,劉麗艷.關于吉林省專利技術使用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2004,(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