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1-07-05
〔摘要〕本文闡述了泛在知識環境的概念和特點以及泛在知識環境下用戶信息需求變化,從外刊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出發,提出在泛在知識環境下,進行合理的外刊數字資源整合、加強外刊文獻資源的深層次開發、與用戶共同建設外刊資源的共享空間,使外刊最大限度地走進讀者,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外刊資源。
〔關鍵詞〕泛在知識環境;外刊數字資源;深層次開發;共享空間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8.034
〔中圖分類號〕G25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8-0138-03
On the Exploitation of Foreign Publications in University Libraries under UKEs
Wu Yayan
(Library,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This thesis explained the concept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s(UKEs)and the change of users information requirements under UKEs.From the current exploitation and usage of foreign publication resources,this thesis proposed that resonable resource integration of foreign digital publication resources,reinforcement of the further exploitation of foreign publication resources and cooperative construction of foreign publication resource sharing space with users enable the foreign publications more accessible to readers and the exploitation of foreign publications full and effective.
〔Key words〕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s;foreign digital publication resources;further exploitation;sharing space
1 泛在知識環境
1.1 泛在知識環境的概念
在“數字圖書館計劃”提出整整十年后,2003年6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召開了未來的浪潮:NSF后數字圖書館的未來研討會,并在《知識在信息中迷失》的趨勢研究報告中,將數字圖書館的未來描述為構建“泛在知識環境”。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是由網絡設施、硬件、軟件、信息資源、人等有機組成的新一代知識基礎設施,它是未來知識型社會的一種綜合的全面的數字化信息基礎設施,是通過計算、存儲和通信方面的最大便利,使人、數據、信息、工具、設備等資源能夠更為完全徹底地發揮作用而構建的一種普遍的、綜合性的知識環境[1],為知識的創造者和知識的使用者提供了全新的多樣化的知識傳播渠道和獲取渠道。
1.2 泛在知識環境的特點
“泛在”(Ubiquitous)源自拉丁語,意為“廣泛存在”、“無所不在”。泛在智能具有以下幾個特征:(1)無處不在性。指人們周圍普遍存在著許多內部互連的網絡系統,人們可以通過計算設備方便地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服務,不受時空限制。(2)透明性。指不容易察覺的、無形的,通過一種無縫的、隱蔽的、不可見的方式做出響應。(3)智能性。指以特殊形式表現出超凡的本領,通過自我調整來適應和滿足用戶的需求[2]。
泛在知識環境是基于多種資源的一個有機的動態系統,它不同于目前數字化信息環境的特點在于:(1)以用戶為中心。泛在知識環境更加關注用戶需求,其功能以及所提供的服務都是基于用戶需求設計的,對不同的用戶群提供主動的和個性化的服務。(2)統一、集成的知識資源。人類創造的所有知識資源呈現全球分布式且充分互聯,具備良好的互操作性,并集成在統一的平臺上,實現資源和服務的全球交換和共享。(3)異構網絡的融合。泛在知識環境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多個網絡的異構融合,可協同提供個性化服務的網絡[3]。
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圖書館已經是無所不包并且融入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社會知識庫,知識創造、傳播和保存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學術交流系統以及用戶信息需求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圖書館不再是讀者獲得信息的主要渠道,而成為了“知識社區”[4]。在以用戶為中心的泛在知識環境下,我們必須研究用戶的需求變化,重新審視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
2 泛在知識環境下用戶信息需求的變化
2.1 用戶信息需求形式的變化
泛在知識環境下,通過新的數字技術和網絡化通信,開放存取得到進一步發展,用戶可以更加便利地進行網絡瀏覽、付費下載或免費獲取全文[5]。人們習慣于通過Google、Yahoo等搜索引擎來獲得信息,Blog、wiki、電子數據庫等也廣受歡迎,電子資源已經成為信息搜索的主要工具,同時,越來越多用戶的信息需求形式從單純的文獻服務需求轉向集文獻服務、聯機檢索、科研查詢、文獻傳遞,參考咨詢等為一體的知識提供和搜索服務相結合的個性化服務,而不再滿足枯燥繁鎖的“書架”查找閱讀方式。因此,利用電子資源的優勢并對其進行深層次開發利用整合出符合讀者需求的個性化資源,提供最新、最快、最有效、最具讀者學術參考價值的服務,才能滿足泛在知識環境下的用戶信息需求。
2.2 用戶信息需求行為的變化
泛在知識環境中用戶的行為從被動地接收信息轉向主動參與信息傳播:通過博客和各種個人社區進行世界范圍內的信息交流與分享,利用電子郵件開展日常交流,利用論壇進行群體交流,利用網絡文件傳輸來大規模共享數據或信息,用戶知識獲取的方法發生了改變。全面的數字化環境不僅意味著用戶對信息的可獲得性的極大提高,而且使得越來越多的個人或機構可以打破特定機構的壟斷,方便地、低成本地大規模發布、獲取和存儲信息[6]。
隨著用戶信息需求形式和行為的改變,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中外刊建設應該實施怎樣的策略來滿足更多用戶的多樣化信息需求,是其面臨的首要挑戰。
3 外刊資源開發利用現狀
3.1 紙質外刊訂購品種少
外刊是高校圖書館所有信息載體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國際交流的主要載體,能及時反映出各個學科發展的新成果、新動向、新水平,使讀者了解各學科的最新發展水平,是高等學校師生科研工作的重要工具。大多數外刊用戶目的性很強:主要是想了解與專業相關的最新的國外學術動態。因此,每個讀者對外刊的需求各不相同,表現出極強的個別性和獨立性。然而圖書館外刊采購經費有限,外刊的價格卻在不斷大幅上漲,原版期刊每年以10%遞增,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期刊,上升幅度更大,外刊經費的增幅遠不及外刊價格的上漲幅度[7]。盡管我校圖書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對外刊的經費投入,但仍然不可能滿足每個讀者的需求,只能訂購一些大多數讀者需求的和學校所設立的重點學科的相關刊物,外刊訂購數量總體偏低,品種少,外刊文獻保障能力低,影響學校科研的縱深發展。2010年,我校東校區圖書館訂購紙質外刊種類共132種,其中工科類專業外刊共115種,占87%。
3.2 紙質外刊利用率低
現階段我校圖書館紙質外刊利用率偏低,據筆者觀察分析,主要有讀者自身和圖書館外刊管理服務兩方面原因。
從讀者自身看:(1)外語水平不足。大部分讀者的外語水平還達不到可以毫不費力地閱讀國外專業刊物的程度,對外刊所載論文的閱讀和理解存在著障礙,很難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在客觀上造成了大量相關學科的外刊閑置。(2)檢索效率低下。許多讀者對外刊館藏缺乏必要了解,只知道自己需要關于哪方面的文章,對圖書館有哪些資源他們卻不知道,也不知道所從事的專業有哪些最著名的外刊。他們不了解這些外刊的檢索路徑,缺乏外刊的檢索知識與技能,缺少檢索策略和方法,搜索能力有限,檢索效率低下。
從圖書館外刊管理服務方面看:(1)時空限制。我校紙質外刊采用“集中統管”的管理模式, 收藏在圖書館外刊閱覽室內,不得外借。由于受開館時間和場所的限制,讀者利用外刊的方便程度受到限制,不能隨時隨地以最便利的方式瀏覽最新信息,使期刊的時效性受到影響,得不到充分利用。(2)缺乏對外刊文獻的深層次開發利用。受“重藏輕用”的傳統思想影響,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工作仍主要集中在訂購、編目、上架等環節上,無暇顧及對外刊文獻的深層次開發利用,不能有效地揭示館藏資源,造成資源閑置和浪費。
4 泛在知識環境下外刊的開發利用
4.1 進行合理的外刊數字資源整合
外刊資源包括現實館藏外刊資源和虛擬館藏外刊資源:現實館藏外刊資源有紙質外刊、光盤版、電子數據庫3種載體類型;虛擬館藏外刊資源沒有具體固定的文獻信息形態,而是通過計算機網絡技術與通信技術,通過網絡遠程獲取的信息與知識。隨著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數字化外刊以其傳播速度快、實時性強、檢索方便、適宜保存等特點更便于高校師生科研工作。針對我校紙質外刊訂購品種少、紙質外刊利用受時空限制的現狀,泛在知識環境下,必須加強館藏紙質外刊數字化工作,并深入開發利用電子數據庫和虛擬館藏中的外刊數字資源,合理開發出更多的外刊數字資源。目前我們所做的外刊數字化工作多屬于書目數據庫,提供的信息有限,不能充分滿足讀者對外刊資源深層次的需求。
對此,一方面,可以針對學??蒲薪虒W情況,根據學校的辦學方向及專業設置情況,向學校的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傾斜,加強相關專業紙質外刊數字化工作,并按合理比例擴大電子外刊全文數據庫采購;另一方面,有選擇地開發網上信息資源,對可用期刊信息進行整理、加工、評估和利用。同時,在這兩方面的基礎上,自建特色外刊全文數據庫,進行合理的外刊數字資源整合,才能打破時空限制,有效促進外刊資源共享。
4.2 加強外刊文獻資源的深層次開發
在進行合理的外刊數字資源整合過程中,資源是海量的信息,內容廣泛而繁雜,要充分揭示館藏資源,提高讀者檢索效率,還需要加強外刊文獻資源的深層次開發:(1)根據本館館藏特點、以及學校所設的學科,專業性質,通過對本館外刊資源及網絡資源的篩選、整序、建立外刊文獻資源導航系統,制作專門網頁,并將其放入本館主頁,為讀者提供“一次到位”的檢索服務。(2)對重點外文文獻進行綜述、述評,以及編制專題目錄、專題匯編、編譯報道等,并將外刊文獻的目錄、題錄、索引專題資料、報道等輸入計算機,建立相應數據庫,方便讀者檢索利用。(3)對分散在不同外刊里的文獻內容進行識別和篩選,形成關于某一主題的目錄和文獻。
4.3 與用戶共同建設外刊資源的共享空間
泛在知識環境是人人參與的信息共享環境,在進行合理的外刊數字資源整合并對外刊文獻資源進行深層次開發的過程中,外刊用戶也主動參與外刊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知識交流模式由傳統的單向的、線性的轉向實時的、交互性的、專業化和專題化的。泛在知識環境是以互聯網為基礎多個網絡的異構融合,通過由局部到整體的建立館內網——校園網——館際網—
—國際網,通過聯網,加強館際、區際甚至國際的橫向聯系,能夠實現圖書館資源的共知、共建與共享,滿足用戶多層次、多類型、全方位的需求。
順應這種環境,應該在多個網絡下構建基于開放的、融入用戶過程的主題學科外刊知識社區,基于對同一主題的共同關注及其引發的知識需求,將相關的用戶和資源聚集在一起,形成統一、集成的知識資源,提供實時的交流與溝通平臺;用戶可以在社區中發布自己的最新研究成果或者相關需求,館員可以了解用戶需求內容和閱讀習慣,還可以通過網絡開展遠程服務,如E-mail、BBS、聊天軟件等方式,加強工作人員與用戶的聯系,為用戶提供檢索點和資料,融入用戶日常的科研與學習環境,不需要切換場景就可以無縫地使用資源與服務。這樣能夠激發用戶的閱讀興趣,隨時解決他們閱讀過程中的障礙和困難。
在融入用戶過程中,還要加強聯系重點用戶,提高重點用戶參與度(這些重點用戶包括承擔教學任務的骨干教師、學術帶頭人、科研項目負責人)。他們不僅本專業知識豐富,業務水平高,而且對國內外科技動態掌握也多。他們對外刊使用較多,能對各種外刊的價值作出評價,經常征求他們的意見,能夠更好地完善外刊資源的建設,提高外刊利用率。
5 結 論
泛在知識環境營造了有利于讀者快捷了解當代國外重要科技信息、掌握國際最新研究成果及動態的閱讀環境,高校圖書館只有合理整合外刊數字資源并加強外刊文獻的深層次開發,與用戶共同建設外刊資源的共享空間,才能在泛在知識環境下充分有效地開發利用外刊資源,使外刊最大限度地走近讀者,讓讀者可以隨時瀏覽期刊快報跟蹤學科前沿。
參考文獻
[1]孫波.泛在知識環境下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策略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2009,(9):51.
[2]吳燕,張志強.泛在智能與圖書館的未來發展[J].情報科學,2007,25(1):26.
[3]吳燕.泛在知識環境下的數字圖書館發展研究[D].北京: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7.
[4]陳維軍,李亞坤.泛在知識環境下的圖書館[J].圖書館雜志,2006,(9):4-5.
[5]鍋艷玲.“開放存取”環境下圖書館何去何從[J].圖書館學研究,2006,(1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