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1-06-16
〔摘要〕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簡稱IC)已在國內開展得如火如荼,尤其是高校圖書館,借建新館或館內功能重組之際,紛紛引進IC來提升本館的核心競爭力。文章以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圖書館為例,將IC與學科化服務相結合,努力創建學科信息共享空間(Subject Information Commons,以下簡稱SIC)服務,目前SIC實體空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虛擬空間還有待出臺。結合實踐,文章提出使用Moodle系統來設計SIC的虛擬環境。
〔關鍵詞〕信息共享空間(IC);
學科信息共享空間(SIC);Moodle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8.016
〔中圖分類號〕G250.7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8-0062-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IC Virtual Environment Based on Moodle
——Taking the Library of Nanhai Campus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Zhang Yanyan
(Library,Nanhai Campus,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Foshan 528225,China)
〔Abstract〕Information commons(IC)has been carried out in full swing in China,especially university libraries,they try to introduce IC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their libraries on the occasion of building a new library or 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The article takes the case of the library of Nanhai campus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which combines IC with subject services and tries to build Subject Information Commons(SIC)service.Physical space of SIC has been built in this library,and has been put into use already,but the virtual space havent yet to be introduced.Based on this,the article proposes using the Moodle system to design a virtual environment of SIC.
〔Key words〕Information Commons(IC);Subject Information Commons(SIC);Moodle
1 背景介紹——Moodle和SIC
1.1 什么是Moodle?
Moodle(Modular Object-Oriented Dynamic Learning Environment,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是澳大利亞教師Martin Dougiamas基于“社會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而設計開發的開放源代碼課程管理系統,在Moodle平臺中,教育者(老師)和學習者(學生)都是平等的主體,在教學活動中,他們相互協作,并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共同建構知識[1]。Moodle不僅僅是一個網絡教學平臺,它集知識搜索、知識共建、知識學習、全面互動、知識分享、在線測試、學習過程回顧等為一體,利用Moodle還可以創建虛擬學習社區和基于用戶的個人知識管理系統。
1.2 SIC的由來
信息共享空間是一個經過特別設計的一站式服務中心和協同學習環境,綜合使用方便的互聯網、功能完善的計算機軟硬件設施和內容豐富的知識庫(包括印刷型、數字化和多媒體等各種信息資源),在技能熟練的圖書館參考咨詢館員、計算機專家、多媒體工作者和指導教師的共同支持下,為讀者(包括個人、小組或學術團隊)的學習、討論和研究等活動提供一站式服務,培育讀者的信息素養,促進讀者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2]。如今,IC的發展之勢已經如火如荼,高校圖書館紛紛引進IC,調整本館服務戰略,實現服務創新,從而提升本館的核心競爭力。
在高等院校,學科與專業是劃分用戶群最自然、最基本的依據,在不同的學科領域聚集有不同的教學人員、科研人員和學生,他們之中的許多人有著相近的科研環境、知識結構、心理特征、研究習慣、行為方式等,有著相對集中的、對于學科知識與服務的共同需求。因此,“學科性”就成為高校用戶需求最顯著也最容易區別的特征[3]。為了迎合用戶的這一學科屬性,融合IC和學科化服務雙重優勢的SIC即學科信息共享空間應孕而生。SIC是“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理念作指導,按照學科、專業整合圖書館空間、資源、服務,提供全力支持用戶學習、教育、研究的環境并以學科館員、專業教師等服務形式融入用戶整個學習、研究過程,以解決用戶實際具體問題為最終目標而提供的專業化、個性化的增值服務模式[4]。
一般而言,一所大學都有若干個學科門類或專業,學科門類或專業的數量決定了圖書館學科用戶群的數量。根據學科用戶群的需求,高校圖書館IC應該由多個SIC構成,SIC是IC發展的深化。
1.3 Moodle能給SIC帶來什么?
一個完整的SIC應該由實體環境、虛擬環境和支持環境三大部分組成。據筆者粗略調查,國內IC的建設大都將重心放在了實體空間的建設上,用實體空間的舒適、休閑與開放等特點來吸引讀者。筆者認為這是不夠的,在網絡平臺上營造支持開放存取和協同學習的虛擬空間予以輔助實體環境建設同樣重要。隨著廣大用戶工作、生活和學習的網絡化,用戶甚至更需要一個集學習、社交和游戲等為一體的網絡環境,為其提供一站式服務。使用Moodle來創設這樣一個虛擬學習環境有其獨特的優勢。首先,Moodle平臺以建構主義為理論依據,支持每一位用戶相互協作、共同建構知識。其次,Moodle的功能豐富,包括課程管理、作業模塊、聊天模塊、投票模塊、論壇模塊、測驗模塊、資源模塊、問卷調查模塊、互動評價等。再者,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Moodle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軟件,支持本地開發、安裝與使用,利用Moodle來構建SIC虛擬環境的門檻低。
2 基于Moodle的SIC虛擬環境的設計
SIC虛擬環境的建設仍然要圍繞“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來展開,在本文中,筆者是以華南師范大學南海校區圖書館的用戶特征和已有的實體SIC為依托,嘗試創建基于Moodle的SIC虛擬環境。
2.1 本館SIC建設情況簡介
根據本校重點學科的建設情況和本校區的學科特色,我館于2010年整合了財務管理專業的所有實體和虛擬資源、經過精美的布局和規劃,在本館二樓東側建成了財務管理SIC,并配備有相關的技術與輔助人員,形成服務梯隊,跟蹤并解決用戶實際問題。本館建設財務管理SIC的宗旨是利用現有資源開發出更為生動靈活的課程學習支持環境,促進學生進行互動學習,提高學生信息素養,現以財務管理專業為試點,目的是形成一個具有可推廣意義的通用性模板。
目前我館財務管理SIC實體空間已投入使用半年了,虛擬空間還在籌備當中。在資源整合方面,我們正著力將有關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科信息資源(主要包括財務管理專業數據庫、學科導航、精品課程導航庫、課程學習教學參考資料等)收集、整理、加工并存儲于一個可供一站式檢索的平臺中。至于財務管理SIC虛擬學習空間和交流社區等的構建,暫時還是空白。Moodle可以幫助我們解決上述問題,既可以實現開放存取、師生共建知識庫,又集學習、協作研究、社交和游戲等為一體,一舉多得。
2.2 基于Moodle的SIC虛擬環境的設計
有關利用Moodle搭建學習平臺的理論研究很多,其中,伍丹和王益構建的基于問題解決的研究型學習過程的Moodle學習平臺,筆者認為很有借鑒意義。
我們不妨利用Moodle將財務管理SIC虛擬空間也設計成上述五大模塊,即問題情境模塊、信息搜集模塊、綜合研究模塊、成果展示模塊和總結反思模塊。但是結合專業用戶的特殊需求和本館的實際情況,每個模塊下包含的內容會有所不同,涉及到的問題可能會更具體、更專業。
2.2.1 問題情境模塊
把課堂搬進圖書館IC是最大的創新點,也是IC學科化服務的重要環節[6]。專業教師可采用問題教學法,即以情境問題為載體貫穿教學過程,使學生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萌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進而逐漸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主學習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問題教學法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這一點與SIC建設的初衷不謀而合。專業教師可充分利用SIC先進的多媒體教室、豐富的影像視聽資源和一站式的學科文獻資源服務,把教師講解、視聽播放、小組討論、個人查找資料和個人或小組演示結合在一起,設計一個全新的教學模式。
據自己的教學計劃,將課件、參考資料、試題等上傳,并允許學生提問,或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資料上傳至SIC的Moodle平臺。為了便于用戶瀏覽、檢索和下載,學科館員需介入,充當加工整理資料的角色。
2.2.2 信息搜集模塊
開始收集與解決問題相關的信息時,學生必然會碰到這樣一種困惑:面對浩如煙海的信息,如何才能從中獲取有效的信息,取我所需,為我所用呢[5]?專業教師可以和SIC學科館員密切合作,允許專業館員提前查看教學計劃和參考文獻等,針對課堂要求進行推薦閱讀和導讀。邀請學科館員根據課程要求授受信息檢索、信息加工處理、信息評價的方法與技巧,并進行隨堂輔導。
在虛擬SIC中,圖書館根據教學要求配備豐富的學科資源,如專業數據庫、學科導航、教學參考資料以及專業精品課程導航庫等,并將其與圖書館的書刊檢索系統、Google學術搜索、Baidu集成在Moodle平臺上實現一站式檢索,與學院或系教學單位合作,共建學科博客,提供學科實時通訊、學術動態、學科人物、核心刊物、相關鏈接(如本學科學術帶頭人的博客、學術團體的門戶或網站等)等。本館的一個特色是為財務管理專業用戶精心籌建了財務管理專業精品課程資源導航庫,該庫將財務管理專業國家級、省級以及校級精品課程盡收入庫,并根據具體課程配備相關的教學參考書目、專業必讀書目、核心期刊書目、電子資源、常用工具書、相關的學術網站等。
在這個階段,每個學生的分工是不同的,學生需把自己查找的資料進行加工整理,上傳到Moodle平臺上,以便于資料的存檔、查詢及記錄學生研究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所以學科在線參考咨詢服務必不可少,便于學生課前和課后隨時咨詢問題。
2.2.3 綜合研究模塊
在學生進行了信息搜索的自主學習階段之后,每個學生帶著對自己任務的深刻理解,參與到小組討論活動中。學生各抒己見,討論可以使學生的思維過程外顯化,也易于運用集體的智慧快速全面地解決問題[5]。Moodle平臺中提供聊天室、討論區、Wiki等工具,師生、學生之間可展開各種討論與交流,必要時可邀請學科館員參與。同時,為了輔助SIC實體討論區服務的開展,Moodle需要添加實體研討室的網上預約系統。平等、自由的討論環境旨在為用戶提供協作式學習平臺,只有通過協作,用戶才能夠對認知對象有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用戶而言,證券投資與交易模擬會場、會計模擬實驗等的實體和虛擬的社區建設也不可或缺。
除了交流和討論,Moodle平臺還可以為用戶提供學術調查或投票,用以獲取科研數據,并配備有統計工具,方便用戶處理科研數據。
2.2.4 成果展示模塊
研究成果是用戶經過親自動手、動腦,用戶之間進行合作、交流、研究等產生的結晶,是知識創新的成果。研究成果一般以課題研究論文、課題成果展示課件、研究活動總表、研究報告、PPT、網頁、研究日記等形式呈現出來。在此階段,學科館員需要繼續隨堂進行信息素養培訓,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如何撰寫研究報告、綜述、論文等和對計算機軟硬件相關知識進行指導和訓練(如軟件工具使用方法、電子表格使用技巧、演講稿制作與演示等)。鼓勵用戶將不同形式的研究成果上傳至Moodle學習平臺,并支持下載。學生提交成果后,教師根據情況對其進行評閱、打分和反饋。
2.2.5 總結反思模塊
總結反思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可以幫助用戶養成總結和反思的習慣,并能客觀地評價自己或他人的表現或成果,通過總結反思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高效進行自主學習。Moodle平臺支持師生對上傳的研究成果進行同伴評價、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學生在評價中進一步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教師也可對自己的整個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針對不足之處進行改進。平臺上的聊天室和討論區為教師和學生的總結反思搭建了交流的平臺[5]。
高校圖書館可以將living library引進SIC,living library是近幾年國內外興起的一種全新的圖書館服務方式,它將“人”作為可供借閱的“圖書”,讀“書”的方式就是“交談”。SIC可以將成績突出或經驗豐富的用戶作為“living book”,供其他用戶“借閱”,讓用戶之間自己交流,總結、分享學習方法、技巧等知識,從而達到知識共享最大化。living library支持實體和虛擬雙重借閱。讀者可以在網上預約“living book”,也可以直接通過網絡與“living book”進行交流。
3 基于Moodle的SIC虛擬環境的技術實現問題
Moodle是一個免費的開放源代碼軟件,技術門檻低,可操作性強,對學習者的計算機技能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并會使用IE瀏覽器的人就可以方便使用,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Moodle比較容易安裝,可以支持大量的多種類別的課程。所有的界面設計風格一致、簡單、高效。Moodle在安裝時可自定義管理者來對網站進行管理。管理者可以自由設定網站顏色、字體大小、版面等。而且一些代碼已經清楚的寫出,方便用戶按照自己的要求對其進行修改。
每一位用戶都可以個性化地設計和打扮自己的用戶界面,學生用戶可建立一個在線檔案,包括相片、個人描述、E-mail等,而且這些信息可以依據用戶要求不呈現。
教師可以設定課程的登錄密碼,以防止那些閑雜人等進入,課程的開設賬戶僅僅對建立這些課程和教授課程的人公開。Moodle平臺支持用戶自由、開放存取信息資源,支持顯示任何電子文檔、Word、Powerpoint、Flash、視頻和聲音等。
基于Moodle的圖書館虛擬SIC的建設難點在于建立集成檢索平臺。筆者認為可以引進參考引文鏈接系統來實現各種資源的無縫鏈接,從而為用戶提供一站式檢索。目前基于OpenURL的參考鏈接系統主要有以下幾種產品:SFX、WebBridge和LinkFinderPlus[7]。這幾種產品都被圖書館用來整合本館資源,比如華東師范大學圖書館使用WebBridge將搜索結果不僅僅局限在圖書館的館藏上,還拓展到了本館的電子資源和館外的網絡資源當中。
Moodle系統可以為SIC提供豐富的交流和討論工具。Moodle聊天室支持平滑的、同步的文本交互,聊天窗口里包含個人圖片,支持URL、笑臉、嵌入HTML和圖片等,所有的談話都記錄下來供日后查看,并且允許用戶查看。Moodle有多種類型的論壇可供選擇,例如教師專用、課程新聞、全面開放和每用戶一話題,甚至可訂閱論壇,這樣帖子就會以E-mail的方式發送給用戶。Moodle內置有COLLES、ATTLS問卷調查工具,用戶可以隨時查看在線問卷的報告,包括很多圖形。數據可以Excel電子表格或CSV文本文件的格式下載。Moodle系統在設計時可嵌入一些基本的統計工具,方便用戶統計科研數據。
基于Moodle建設SIC虛擬環境具有很大的可行性,Moodle界面簡單,易操作,功能豐富,且具有可開發性,對提高用戶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會有很大幫助,界內人士不妨一試。
附:Moodle系統體驗平臺網站
①Moodle(魔燈)中國:http://www.cmoodle.cn/
②魔燈社區:http://moodle.org/
參考文獻
[1]Moodle[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83396.htm,2010-04-27.
[2]信息共享空間[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1050643.html?fromTaglist,2010-04-27.
[3]吳鳳玉.面向學科的高校圖書館知識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05,(8):29-31.
[4]學科信息共享空間[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007109.htm,2010-04-27.
[5]伍丹,王益.利用 Moodle學習平臺開展基于問題解決的研究性學習[J].中小學電教,2007,(7):30-33.
[6]劉曉霞,杜慧平.IC的學科化服務探索——以上海師范大學信息共享空間為例[J].圖書館雜志,2008,27(8):38-40.
[7]張茵,李娟,樊紅俠.WebBridge參考引文鏈接系統及其在資源整合中的應用[J].情報雜志,2008,(9):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