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學科專業體系、課程設置、師生情況、教學設備、繼續教育等方面對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進行了系統的闡述和梳理。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整理和分析,認為臺灣地區的圖書資訊學教育雖然有些微瑕疵,但總體已達到了較高的水平和較穩定的狀態。
〔關鍵詞〕圖書資訊學教育;高等教育;臺灣
收稿日期:2011-03-17
作者簡介:張華姿(1978-),女,文獻信息中心副主任,館員,研究方向:臺灣資訊研究,發表論文2篇,參與編寫專著2部。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6.024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6-0087-08
A Summary about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Taiwan
Zhang Huazi
(Taiwan Research Institute,Xiamen University,Xiamen 361005,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 in Taiwan about the speciality system,the course arrangement,the staff-student condition,the teaching facility,the continuing education and etc.By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ated data,it pointed out that in spite of a little inadequacy,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in Taiwan has reached a higher level and come up to a relatively stable period.
〔Key words〕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Taiwan
中國的圖書情報學教育可溯至上世紀20年代武昌文華圖專的成立。1949年海峽兩岸隔絕后,大陸在學科發展上主要參照蘇聯模式,而臺灣的學科建設則受美國影響較深。1955年,臺灣省立師范學院(現名臺灣師范大學)在社會教育學系設立了圖書館組(現名圖書資訊學組),這是臺灣地區設置的第一個圖書館學專業。1961年,臺灣大學于文學院內成立了圖書館學系(1997年改名為圖書資訊學系),為臺灣第一個在大學內設置的圖書館學系[1]。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臺灣地區的圖書資訊學教育已達到了比較穩定的態勢,本文將從學科專業體系、課程設置、師生情況、教學設備、繼續教育等方面進行較為深入的闡述。
1 圖書資訊學專業設置
起步于上世紀50年代的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經過幾十年的穩步發展,到上世紀90年代已形成了包括本科、碩士、博士的完整體系。目前開辦圖書館學教育的系所有9個,其中,開展本科教育的有6個,分別為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以下簡稱臺大)、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以下簡稱輔大)、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以下簡稱淡大)、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系(以下簡稱世新)、玄奘大學圖書資訊學系(以下簡稱玄奘)、臺灣師范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圖書資訊學組(以下簡稱師大圖資組。該組已于2007年停止本科招生)。開展碩士研究生教育的8個,分別為臺大、輔大、淡大、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以下簡稱政大)、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中興)、臺灣師范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以下簡稱師大圖資所)、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以下簡稱世新資傳所)以及交通大學電機資訊學院在職專班數位圖書資訊組(以下簡稱交大)。提供博士研究生教育的目前只有臺灣大學和臺灣師范大學2家(臺灣師大圖書資訊學研究所于2009年開始招收博士生[2],政治大學也將于2011年開始招生[3])。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系所基本情況表
由表1可以看出,上世紀90年代以來,臺灣地區的圖書資訊學研究生教育蓬勃發展,本科教育和繼續教育并駕齊驅,為臺灣地區培養了一批批基礎理論扎實的實務工作人員;長期以來,博士研究生教育是比較薄弱的環節,只有臺大于1989年設立了博士點,近兩年來有所發展,師大圖資所于2009年開始招生,政大也將在2011年開辦。從教育機構所在的地理位置來看,基本分布在北部和西北部地區。如表1所示:9個機構中在臺北市的有4個,臺北縣2個,新竹市2個,最靠南端的1所位于臺中市的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也還是在中部;南部和東部竟為零,區域分布極為不平衡,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南部和東部地區圖書館事業的發展。
2 課程設置
2.1 本科課程設置
課程設置在很大程度上決定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影響著他們的職業競爭力。總體來看,臺灣地區各圖書資訊系所在培養目標上有所差別,但基本相同,均強調造就手腦并用、理論與實務并重的優秀人才,培養具有現代觀、國際觀以及未來觀的圖書館及其相關產業之信息服務研究、教學及從事實務工作的各類型人才,使其不但要能科學化、有系統地搜集、處理、制作及運用各類型數據,同時更要善于獨立思考、判斷及表達意見。
因此,在課程設置上,除了要求學生系統地把握傳統圖書館學基礎理論外,同時加強了數字圖書館、多媒體及計算機網絡等與信息社會息息相關的課程。低年級以圖書館學基礎課程為主,以培養其核心專業能力,繼之加入信息科技的應用,以滿足市場需求,爾后進行分科分類及各主題的研討,高年級與碩士研究生則以管理與項目研究為主。同時,透過實習以及圖書信息產業界專業人士的經驗分享,期望學生畢業后能夠順利進入職場,貢獻所學,服務社會。
為尊重大學學術自由并建立各校特色,臺“教育部”于1995年取消部定必修科目的要求,由各系自行制定必修課程[4]。大體說來,目前各校本科課程結構包括:(1)各學院共同必修(即校定必修)科目20~34學分,如國文、英文、歷史與文化、體育等,以型塑學生的基本人文素養;(2)系定必修科目39~78學分不等,各圖書資訊學系所有所差別,名稱也有異,主要有圖書館學導論、計算機概論、圖書館管理、信息組織、參考資源與服務等,此為專業學習的關鍵所在;(3)輔系外系副主修科目,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修系外的一些科目。通過選修課的學習,擴展知識面,提高適應不同社會需求的能力;(4)通識教育科目,如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生命科學等,通過通識科目的學習,提高了學生的基本素質和人文情懷。各校畢業學分數從128~139學分不等:臺大、淡大要求139學分,為最高,世新大學要求134學分,師大、輔大、玄奘均是128學分[5]。
具體說來,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系所開設的專業課程雖有所差別,但總的說來大致可以分為如下幾類:
基礎理論與方法:如圖書館學導論、圖書分類編目、圖書館學統計、信息組織、館藏發展、資訊素養與應用、競爭情報、目錄學、信息心理學、主題分析、索引及摘要、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等。
電子技術及其應用:如計算機概論、程序設計、圖書館自動化、數位資訊組織、多媒體數據制作與典藏管理、資料探勘等。
讀者服務:普通心理學、閱讀與圖書館、人際溝通與讀者服務、 服務管理等。
信息機構管理與實務:圖書館管理、圖書館人力資源管理、檔案管理、知識管理概論、圖書館作業評估、圖書館實習等。
其他相關的課程:如傳播學概論、兒童讀物、圖書信息法規、各類型圖書館、圖書館建筑、圖書出版等。
其他一些相關主題的研討。
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科技的日新月異,為適應圖書館事業發展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各培養單位均會根據實際情況,對本系所的課程作出一定的增刪,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培育出更能勝任本職工作的專門人才。
2.2 碩士課程設置
碩士研究生教育是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碩士畢業生是臺灣地區圖書館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其課程設計強調知識的整合與應用,除原理與方法的基礎課程外,特別設計兼顧理論與實務的重點課程,期望學生能兼具獨立思考與具體操作能力。
現有8所圖書資訊學系所對碩士研究生畢業要求的學分從24~36不等(不含碩士畢業論文3~6學分),其中必修科目2~4門,包括研究方法和與圖書信息有關的課程,學分最少的6分,最高的12分。由此可以看出,在重視專業基礎原理與研究方法訓練的同時,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研究生教育大大提高了選修課所占的比例(12~24學分),這不僅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更合理地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還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為畢業后盡快投入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外,對于本科畢業于非圖書資訊學專業的碩士生,臺大、政大、中興還要求其先修相關課程,以便快速獲得本專業的核心知識,為開展進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礎。臺大包括:參考資源與服務、信息搜集與組織、圖書信息學[6]。政大包括:信息組織與主題分析、參考資源與服務[3]。中興包括:圖書資訊學導論、參考資源與服務、資訊搜集與組織、圖書資訊學實務。交大規定核心課程包括參考資源利用與檢索、數位圖書館技術、詮釋語言與系統設計、數位圖書館經營與管理、程式語言、電腦網絡與圖書資訊系統[7]。
2.3 博士課程設置
博士生教育是頂尖的精英教育,在培養目標上,臺大、師大圖資所均明確提出意在培養圖書信息學相關領域師資以及研究人才、信息服務機構的高級管理及領導人才,畢業生將同時具備一定深度的理論,以及獨當一面的研究能力。課程的設計要強調理論性、前瞻性與深層性,尤其著重鼓勵學生與現行業界實務的反思,以期對產業服務有前瞻性貢獻。因此,兩校的博士研究生課程均以專題研究研討為主,如圖書信息學研究趨勢、知識組織專題研究等。對外語水平的要求較高,如臺大還要求需選修以前沒有修過的外文1年,且入學后至取得學位前須發表中英文論文各1篇于指定期刊。在畢業學分要求上,不含博士論文,臺大為24學分,師大為28學分。修業年限均為2~7年。
3 師生情況
3.1 師資情況
師資隊伍建設是一個學科發展的基礎,教師隊伍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一個學科的發展水平。同時,圖書館學又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開展圖書情報工作和提供信息服務必須利用計算機、自動化技術以及管理學、教育學等方面的知識。因此,在規劃課程、聘用師資時,各校均強調理論與實務并重,除了聘任學有專長的專任教師外,也特別聘請產業界及圖書館實務界專家擔任兼任教師,以培養學生核心專業能力,滿足市場需求和社會發展。
表2 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教師(包含專任與兼任)統計表
輔大包括日間部與進修部。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鑒·2009年》
從表2可以看出,臺灣地區現有專任教師63名,占教師總人數的35%,其中男性為29名,女性為34名。擁有博士學位的有52人,占所有專任教師的83%,其中,師大圖資組、臺大、政大、中興、交大、師大圖資組老師均有博士學位,說明所開展的教育層次越高,對教師的學位要求也就越高。
在兼任教師方面,共有116人,占教師總人數的65%,其中男性61名,女性55名。擁有博士學位的有53人,占所有兼任教師的46%。在所有系所中,以輔大的兼職教師人數30名為最多,大概因為該校開辦夜間進修班的緣故。
表3 專任教師博士學位背景統計表
輔大包括日間部與進修部。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鑒·2009年》
從表3可以看出,在具有博士學位的52位專任教師中,學科背景為圖書資訊學的有31位,占60%,仍為絕大多數;其次為電腦資訊,為10位,占19%,說明隨著電子技術在圖書館界的應用,對畢業生除了要求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素養,技術水平的掌握也被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視。
3.2 學生情況
在校學生方面,根據2008年7月的統計數據,臺灣地區6個圖書資訊學本科教育點共有在校生1 407人,其中男生432人,女生975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2.25倍,男女生比例懸殊;碩士在校生440人,其中男生136人,女生304人,女生人數是男生的近3倍。臺大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博士班每年招生5名學生,自1989年開始招生,到2007年共招46人。現有學生27人,男生6人,女生21人,男女比例仍然懸殊。在畢業生方面,截至2008年7月,共有本科畢業生11 100名,其中男生2 243名,女生為8 857名,男生僅及女生的1/4;碩士畢業生960名,其中男生228名,女生732名,女生人數是男生的3倍多。博士生方面,臺大現有在校生27人,男生6人,女生21人,均以女生居多。
對于本科與碩士畢業生,在未來發展的問題上,升學者有圖書信息、管理學、新聞傳播等領域或出國留學的選擇;就業者則可以根據個人興趣愛好偏向,選擇圖書信息或檔案管理、圖書館專業、出版傳播等領域。至2008年7月,臺大的博士點設立19年來,有17位學生畢業,就業去向一般為圖書資訊學系所、大學通識教育科任教或圖書館界服務。
表4 本科教育階段學生情況統計表(包括在校生和畢業生)
注:在畢業生人數方面,師大的只限圖資組;世新大學的不含二年制在職專班。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鑒·2009年》
表5 碩士研究生學生情況統計表(包括在校生和畢業生)
注:臺大、世新、師大圖資組均另有在職專班。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鑒·2009年》
4 教學設備
教學設備包括館藏圖書資料、實驗室、視聽與教學設備、電腦與網絡設備以及編目設備等。一個教育機構的教學設備對提高教學水平、開拓學生的思維以及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等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就臺灣地區現有的9所圖書資訊學系所,在圖書資料館藏方面,有專業圖書室的學校有臺大、輔大、淡大、政大、中興,其中以臺大圖書資訊學系圖書室館藏最豐富,館藏圖書23 250冊,期刊211種,視聽資料416冊、件,電子資源212種,合計24 089冊/件。在實驗室部分,輔大、世新、玄奘、政大、中興、師大圖資所、交大等都有設置,共有9個實驗室。玄奘、師大圖資所、交大沒有視聽設備。所有學校均有電腦與網絡設備。編目設備以臺大最為完備,其他學校都沒提供。具體情況如表6:
表6 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系所教學設備一覽表
續表6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鑒》(2005-2009各年)
5 繼續教育
繼續教育是學科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圖書館學的繼續教育不僅為圖書館員素質的提升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也推動了圖書館學教育的發展。近年來,臺灣教育主管部門積極推動回流教育,加上信息時代圖書館管理發生巨大變革,加大了圖書館員對于在職教育的迫切需求。為響應政府的號召并配合館員的需求,臺灣的圖書館學教育機構都積極辦理繼續教育活動。按照學分制度,可分為有學分的繼續教育和無學分的繼續教育。
有學分的繼續教育包括:學分班、學士在職專班、碩士在職專班。無學分的繼續教育有研討會、研習班、演講。2003-2008學年中,各類型繼續教育總體開展情況如表7、表8:
表7 2003-2008學年度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系
所有學分繼續教育總體情況統計表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鑒》(2005-2009各年)
表8 2003-2008學年度臺灣地區圖書資訊學系所無學分的繼續教育總體情況表
資料來源:《“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鑒》(2005-2009各年)
由表7、表8可以看出,近年來,臺灣地區的圖書館學繼續教育得到了很好的發展。有學分的繼續教育方面,無論在開班個數還是參加人數,都保持了一定的水平,且比較穩定。這表明此種類別的繼續教育適應市場的需求,為本地區的圖書館工作人員提升自身素質提供了很好的渠道。而無學分的繼續教育也蓬勃發展,5年中共舉辦研討會33場,研習班36班次,專業人士的演講171場,參與人次達到14 052。
6 結 語
綜上所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臺灣地區的圖書資訊學教育已處于比較穩定的發展狀態,相對于臺灣島內2 300萬的人口總數,6個學士點,8個碩士點,2個博士點(2011年將達3個)的學科教育規模已屬較高水平的發展態勢。不足的是,在地理區域分布上,偏重于北部,中部以及東南區域比較弱,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當地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尤其是制約了圖書館學繼續教育的開展。在課程設置方面,不僅注重傳統專業課程和計算機與網絡相關技術課程的開設,也注重人文社會情懷的教育,注意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開設了如國文、歷史與文化、文學與藝術、歷史思維、生命科學等相關課程。在師資水平上,有博士學位的專任教師已達83%,且大多數學科背景為圖書資訊學博士學位,基本能夠滿足目前的教學需求;師生比例上,除玄奘(19.7%)和淡大(12.3%)較大外,其他學校都在10%以內。在教學設備方面,各校均已較齊備,當然,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應當重視編目設備的購置。在學習氣氛濃郁的寶島,圖書資訊學的繼續教育也不例外,多年來蓬勃有序地發展著,不僅為圖書館及相關信息服務工作崗位輸送了大量人才,也豐富了圖書資訊學的學科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云瑾.臺灣圖書資訊學教育發展歷程與特色[J].引進與咨詢,2003,(5):16-19.
[2]臺灣師范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http://www.glis.ntnu.edu.tw/webpage/program/program.html[OL].2010-10-28.
[3]臺灣政治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http://units.nccu.edu.tw/server/publichtmut/html/w155/cw155.html,2010-11-06.
[4]臺灣“國家”圖書館輔導組.“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鑒.2005:270.
[5]臺灣“國家”圖書館輔導組.“中華民國”圖書館年鑒.2009:226.
[6]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暨研究所.http://www.lis.ntu.edu.tw[OL].2010-10-28.
[7]臺灣交通大學電機學院/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http://dpeecs.nctu.edu.tw/introduction/index.aspx[OL].20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