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中國知網的期刊全文數據庫收錄的2000-2009年間科技查新基金論文為統計源,對基金論文的期刊分布、年代分布、作者分布、主題分布、空間分布、基金級別等方面進行多角度分析,揭示我國科技查新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辦法。
〔關鍵詞〕科技查新;基金論文;統計分析
收稿日期:2011-03-13
作者簡介:劉鳳俠(1968-),女,副館長,副研究館員,研究方向:信息服務、文獻資源建設等,發表論文數篇。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1.06.041
〔中圖分類號〕G252.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1)06-0159-03
A Statistics Analysis about Domestic Fund
Papers of Sci-technology Novelty Search
Liu Fengxia
(Libraty,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 110866,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fund papers of published in CJFD during 2000 and 2009 as the source information,this paper made an analysis from distinctive aspects on the periodicals distribution,time distribution,author distribution,subjects distribution,space distribution,fund level and etc..to reveal the present probloms of sci-technology novelty search,and to probe into the solutions.
〔Key words〕sci-technology novelty search;fund paper;statistical analysis
基金論文是指基金資助下經過研究撰寫的論文,它是科研活動的主要產出形式[1],往往反映某一學科、某一領域前沿動態或熱點問題,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有助于研究人員掌握最新穎、最有價值的學術信息,因此受到研究人員的普遍關注與重視。
1 數據來源、研究的內容
本文選取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國知網)中收錄的科技查新基金論文為統計源。以題名為檢索途徑,以“查新”或“科技查新”或“查新檢索”為檢索詞,2000-2009年為時間范圍,選取基金論文及模糊匹配進行檢索,共查出相關文獻28篇,以此作為本文的統計源,從基金論文的數量及年代分布、期刊分布、作者分布、主題分布及基金資助情況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探討我國高校科技查新基金課題的研究熱點、研究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分析,為查新人員及專業研究人員提供有參考價值的學術信息[2]。
2 統計結果分析
2.1 基金論文的數量及年代分布
研究科技查新基金論文的數量及年代分布,可以揭示科技查新研究的活躍程度及發展脈絡。表1統計了2000-2009年間科技查新基金論文的數量及年代分布情況。數據顯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收錄的28篇科技查新基金論文中,2000-2003年基金論文數量為零,2004-2006年基金論文數量較少,發展比較緩慢。從2007年開始,基金論文數量逐年上升,在2008年呈現較快發展的趨勢,2009年基金論文數量有所下降,說明科技查新基金論文除個別年度有所回落外,總體上呈增長趨勢,反映了10年來我國科技查新基金資助課題研究呈現出發展速度不快、研究成果不多的態勢。
表1 2000-2009年科技查新基金論文年代分布
2.2 基金論文的期刊分布
研究論文發表的來源期刊,有利于掌握該領域的核心期刊。表2詳細列出了查新基金論文的期刊分布情況,28篇查新基金論文分布于19種期刊中,其中17篇論文發表在圖書館學情報學期刊上,占發表刊物的78%,9篇論文發表在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上,(這里的核心期刊以2008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依據),占發表期刊的52%,少數發表在高校學報或其他類非核心期刊中,如《醫學信息》、《甘肅科技》等,體現了基金論文的學術性強、影響力大等特點。
表2 科技查新基金論文期刊分布
2.3 基金論文主題分析
統計基金論文的主題,可揭示課題近期研究熱點[3],這對于了解學科發展態勢,預測該領域的未來前景具有一定的意義。本文對28篇查新基金論文進行歸納分析,劃分出12個主題。
表3 基金論文主題分布
經統計,科技查新這一主題位居基金論文數量之首,占論文總數的71%,此外,查新檢索、管理體系、競爭情報等也是科技查新探討的熱點問題。近年來,有關知識服務、信息不對稱等主題日益成為國家基金資助和扶持的重點,關于此類問題也將成為較長時間內研究的熱點。
2.4 基金論文作者及合著情況分析
對論文作者及合著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可以了解該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群以及研究的合作度,可以從一個側面反映課題研究所涉及的廣度與深度,反映基金發揮的效能[4,11]。28篇基金論文的作者人數總計56人,其中獨立撰寫的論文8篇,占論文總數的28.5%;2人合著的論文12篇,占論文總數的43%,3人以上合著論文8篇,占論文總數的28.5%,其中只有隆新文、張云坤發表2篇相關論文,表明在科技查新領域研究中,絕大多數作者只發表1篇論文,反映了該領域研究的作者分布比較散,課題研究不夠深入和系統化。
通過對20篇合著論文的作者進行分析,大部分合著論文都是同一單位不同人員之間的合作完成,其中5篇論文是由同一單位參加課題研究的不同作者合作完成,只有3篇論文是由不同單位的作者聯合撰寫,這說明科技查新領域的研究主要局限于單位內部人員之間的合作,缺乏橫向的聯合與交流。因此,加強與外單位的合作及與同行的交流,對于深化該領域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2.5 基金論文地域及論文產出單位統計分析
分析基金論文的地區分布可以了解基金論文產出的地域性。統計結果如表4所示:28篇基金論文來自10個省、2個自治區及2個直轄市的33個單位,且各地區發表論文數量極不平衡,其中江蘇省發文6篇,居各地區之首,吉林省發文5篇,安徽3篇,而很多地區該項研究還沒有得到任何科研基金的扶持。按照論文產出單位類別進行統計,情報所發文4篇,省圖書館5篇,醫院發文1篇,高校發文18篇,高校發文占基金論文總數的64.3%,這充分表明在科研能力和水平上,高等院校具有較強的實力,是我國科技查新課題研究的主力軍。
表4 科技查新基金論文地區分布
2.6 基金論文的資助級別
科研基金根據資助機構的不同分為多種級別[1,17],資助基金級別可以反映該學科所受資助基金的主要來源以及所受的關注程度,本文將科研基金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廳局級及高校級四個級別。下表的基金級別統計顯示了2004-2009年6年間我國科技查新資助基金的主要來源。
表5 科技查新基金級別統計
28項基金項目中僅有1項為國家級資助,11項為省部級資助,11項為高校級資助,5項為廳局級資助。從數據可知,我國科技查新資助基金渠道還比較單一,主要以高校基金及省部級基金為主,國家級資助力度還很小。國家級資助產出基金論文1篇,吉林省的1項省級資助基金產出論文5篇,11項校級基金資助中,有2項分別產出論文2篇,其它均為1篇,表明基金項目論文產出數量有待提高。
3 對 策
綜上,2000-2009年間我國科技查新基金資助論文經歷了從無到有、緩慢、平穩的發展趨勢,研究結果表明:基金論文研究的差異性、資助渠道的單一性、產出論文的低效率性等仍是目前我國科技查新基金資助論文面臨的主要問題。
3.1 拓寬科技查新基金項目的渠道,加大項目的資助力度 科技查新是科技管理活動中進行創新評估的重要手段,是一項深層次的信息咨詢工作,具有廣泛性、行業性等特點,因此該領域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國家、部委、省市及高校、情報單位的重視。但從對查新基金論文的統計中,我們不難看見,目前對科技查新研究的資助主要以高校資助為主,資助的渠道還比較單一,國家和各級政府部委的基金資助較少。所以科技查新研究要加大與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間的合作,多渠道的籌措基金,提高科技查新研究的實力。
3.2 增強薄弱地區科技查新研究,改善查新資助不平衡現象 由于各地區查新站設立的不平衡導致查新研究具有很大的差異性。在查新機構非常集中華東和華北地區,查新工作開展的比較活躍,查新課題的研究也備受關注,受到的各級資助也較多,如江蘇省在這方面居于前列,而經濟、科技、文化發展水平偏低的西北地區由于設立的查新站少,查新研究相當薄弱,因此各級主管部門除應考慮在以上地區增設查新站外,也應采取措施加強薄弱地區與活躍地區的合作,推動查新研究的開展。同時,各級相關部門更應加大對其資助的力度,解決查新研究資助分布不平衡現象,發揮科技查新促進科研發展的作用,進一步提高薄弱地區科研水平。
3.3 加強科技查新領域的研究,提升基金論文的產出力度 目前,有關科技查新研究雖然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資助的力度也逐年增加,但產出的論文數量并不多,而且產出的主要基地在高校。從上述的統計數據來看,22項基金項目共發表論文28篇,平均每個項目發文1.27篇,發文率較低,表明查新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因此在加強科技查新領域研究的同時,要提升查新基金論文的產出力度。近年來,高校以外的單位參與查新研究逐年增多,在研究過程中形成了高校、情報所、科研單位合作研究的科研趨勢。
3.4 提高不同地區、不同部門之間查新研究的合作率 基金論文合作研究是現代科技發展的必然趨勢[5],它可以使研究者之間相互取長補短,提升科研水平和研究深度。鑒于目前科技查新研究存在的地域性、不平衡性及低合作率等現狀,應進一步加強查新研究的合作意識,加大該領域的研究力度,加強薄弱地區與活躍地區之間的合作,努力形成該領域的核心力量。
參考文獻
[1]龍雪梅.從基金論文看國內高校文獻檢索課的研究進展[J].圖書館學研究,2010,(6):15-18.
[2]石光.圖書情報學核心期刊基金論文的統計分析[J].現代情報,2008,(5):22-24.
[3]常李艷,華薇娜.從基金論文看我國情報學的發展[J].新世紀圖書館,2009,(1):6-10.
[4]相東升.從基金論文看圖書情報學課題研究[J].江西圖書館學刊,2005,(3):9-11.
[5]高凡,王惠翔.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基金論文產出力調查研究與定量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04,(1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