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演員倪萍新書《姥姥語錄》,在歲末由中華書局出版,走入讀者的視線。開篇中倪萍說,這本書她“在心里寫了五十年”。相比當年暢銷一百多萬冊的《日子》,在十四年后出版的這本《姥姥語錄》里,讀者讀到更多的將是一種經過歲月沉淀的睿智與沉靜,成熟與豁達。
《姥姥語錄》把“感動人心的人生智慧書”作為全書的關鍵詞,通過走進99歲姥姥的平凡一生,感受書中傳達的“姥姥式”價值觀與生活態度,與讀者分享一種樸實無華的人生智慧。書中還特別配有倪萍的畫作20幅,倪萍為每幅圖畫專門配寫了文字,圖文并茂、親切自然。《姥姥語錄》,即日起全國同步上市。分享質樸無華的人生智慧
“寫本《姥姥語錄》是姥姥生前我倆就說定了的。”熟悉倪萍的朋友見了她時總是提起姥姥語錄……白巖松說,“倪姐,快寫寫姥姥吧,我們需要姥姥的精神。”所以,跟姥姥的約定、朋友的期待讓倪萍很自然地在思念姥姥的日子里拿起筆,寫下“這位家家都有的老人”。
姥姥走的時候99歲。用姥姥自己的話說是“一輩子沒有大幸福,小幸福一天一個”。姥姥很平凡,她的“不知道”成全了她的幸福。她有自己的一套處世原則,她這些質樸的語錄,看似普通卻很受用,讓她比“有文化的人活得還明白”。難怪倪萍說,“我的老師是姥姥。”在這本適合幾代人共讀的《姥姥語錄》里,讀者不難尋到,姥姥究竟用了怎樣看似與眾不同的教育方式,培養塑造了觀眾、讀者眼中的“大名人”倪萍。說人話,說實在話,辦明白事兒
倪萍說,近二十年做電視節目主持人的體會就是,“我始終要求自己把語言打碎了,把心放平了,把文詞拆開了,用最直接的方式把話說出來”。姥姥對倪萍的評價則是足夠的言簡意賅——“說人話”!
諸如此類,書中所展現的生活中樸實至極的倪姥姥充滿“個性”的家常話兒比比皆是。多大的道理經姥姥一說都顯得樸實了,從多小的事情中姥姥也總能講出大理兒來。
“盼望、盼望,盼多了、望多了,你那個盼望就能實現了。”
“后退的人都是暫時吃虧,給別人一條路就等于又給自己找了一條出路。”
“靠山山倒,靠人人老。靠來靠去你就發現了,最后你靠的是你自己。”
“自己不倒,哈都能過去;自己倒了,誰也扶不起你。”
“吃啞巴虧的人心里都有數,沾啞巴光的人心里更有數。”
“管哪兒的肉皮兒都好撕開,就是臉皮不好撕。撕一塊兒你試試?這一輩子臉上都有塊兒疤。”
“平淡是真,普通是好,這都是懶人說的話。你去問問山頂上的人,他要是和你說實話,他保準說他這一輩子不后悔,下一輩子他還上山頂。”
用倪萍自己的話說,“想在姥姥雞毛蒜皮的語錄中找點大事件很難,姥姥的一生注定了就是一個普通的家庭婦女,一個圍著鍋臺轉了一輩子的小腳老太太。大事出自哪里?沒有性。放大了不是姥姥,縮小了也不是姥姥。就這樣吧,一個真實的姥姥,一個家家都有的老人。”
為本書錄制“語音版”
文如其人,就像倪萍平素給人的印象:親切、自然……《姥姥語錄》里沒有復雜華麗的文字堆砌,尋不到所謂“專業”的寫作技巧和程式,從書中的敘事里看,就是“一個真實的姥姥,一個家家都有的老人”,而收放自如的筆觸間傳達出的卻是能夠感動人心的“平凡人的大智慧”。
倪萍筆下一則則與姥姥之間愛的故事生動又樸實——盡是身邊日常之瑣事,可讓人讀起來卻很難不為之動容——不經意間被喚起的可能“似曾相識”的情景片段足以觸動現代人本以為麻木已久的,心中最柔軟的那一角,甚至為之潸然淚下。
行文中倪萍對山東方言在運用上的巧妙掌控,也為這本“智慧書”增加了十足的生趣。據悉,與圖書的出版同步,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之約,倪萍特別為本書錄制了“語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