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及固原,必先想到土地貧瘠、資源缺乏、干旱少雨……這個生態條件惡劣、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的地區,素有“苦瘠甲天下”之稱。
在這樣的一個欠發達地區,如何走出一條改善民生之路來?
錢該不該花
這樣的一組數字別有深意。
今年上半年,固原財政就統籌資金19157萬元,用于推進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補助標準由年均120元提高到200元;撥付養老保險基金6133萬元,保證離退休人員工資及時足額到位;籌措195萬元,將1432名失地農民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解決了鹽化工征地拆遷失地農民基本生活問題;安排小額擔保基金400萬元、爭取貸款貼息資金130萬元,撬動銀行發放小額擔保貸款1567萬元,扶持200多名下崗失業人員和復轉軍人等實現就業創業;籌措223萬元,組織培訓轉移勞動力8433人、勞務輸出27.1萬人;籌措143萬元,兌現了438名公益性崗位人員工資補差,及時發放三支一扶、特崗醫生和高效畢業生生活補貼;籌措資金160萬元,專項用于軍轉干部安置、殘疾人就業培訓和康復、流浪乞討人員救助、孤殘兒童救助等方面;截止目前已下達各類資金1324萬元,撥付555.2萬元用于發放上半年3246戶廉租住房租賃補貼資金,受益人數9896人。
財政為什么能拿出這么多錢來改善民生?
記者在2011年固原市政府工作報告找到了答案。其明確提出,今年要完成中小學校舍安全改造工程、認真落實教育普惠政策、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實施13處農村安全飲水工程、落實特殊困難人群救助政策、完善市區公用設施、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目標等28件改善民生的實事。
長久以來,地方政府一度走入一個誤區,陷入經濟發展和改善民生相互矛盾的悖論,認為發展經濟是“掙錢”,改善民生是“花錢”,將改善民生理解為經濟發展的結果,更有甚者將經濟發展直接等同于城市建設。
其實,經濟增長和改善民生不過是一枚硬幣的兩面。正如寧夏回族自治區財政廳廳長王和山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接受本刊采訪時所說:“民生問題,就是發展問題。”
這,正是固原當地的決策思維。
錢從哪里來
在固原,財政的自給度不到10%,改善民生的資金從何而來?一串串民生支出的數字背后,有多少財政人的“精打細算”?
固原市四縣一區基礎設施落后、生態環境脆弱,且貧困面較大、基本公共服務能力薄弱,“陷入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與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的惡性循環。”王和山曾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呼吁說,“改變固原市的貧困落后面貌,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單靠地方自身財力只能是杯水車薪,更重要的是依靠國家的優惠鼓勵政策和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
對于一個主要依靠轉移支付的貧困地區,地方的可支配財力就是經濟發展的關鍵,一般性轉移支付甚至被視為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不少地方要求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的呼聲也隨之愈演愈烈。
對此,記者發現,固原財政卻打出了不一樣的“算盤”。
通常而言,一般性轉移支付解決的是長期的問題,是根據地區財力水平的標準化運作,而專項轉移支付主要是解決具有特殊性的問題。如果從宏觀層面設立過多的專項轉移支付,就等于設立了過多的“特殊”資金,就會違背均衡的概念。因此從國家整體制度層面來看,應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力度,減少專項轉移支付。
然而,若仔細分析固原地區目前亟待改善的發展狀況,就會發現其大多屬于一次性問題,完全可以通過專項資金,解決專項問題。因此,固原財政提出實行專項轉移支付與一般性轉移支付并行,千方百計爭取專項資金,將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的突出位置,積極做好項目申報和資金爭取工作,重點加大對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安居工程建設等民生領域的投入,支持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
錢怎么花好
民生的錢,如何花好?
我們發現,在國內個別地方,給老百姓建了幾個醫院,搞了幾個民生工程,就認為是改善民生了。改善民生從而被工程化。
固原有一個亮點格外引人注目。全民創業行動正在固原如火如荼地開展。
在采取稅收優惠、減免工商管理費的基礎上,通過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出臺小額信貸等優惠政策,鼓勵群眾依靠當地種植、養殖等支柱產業發展加工業,依靠地理優勢發展商貿、流通業,并結合勞務產業鼓勵群眾“走出去”創業就業。對城鄉群眾聯合創辦小商貿、小加工、小制造等創業行為,將加大財政扶持力度,并免征企業所得稅地方留成的40%。農民在集貿市場擺攤設點銷售自產農副產品,免予工商登記,免收各項稅費,對依托農家院創辦的“農家樂”免收地方各項稅費。對長期失業人員、低保人員、殘疾人首次創辦個體、私營企業的,3年內免繳登記、管理和辦證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且政府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并享受社會救助政策標準不變。對吸收就業困難人員超過50人的企業,政府給予50萬元擔保貸款,并在兩年內給予50%的貼息。
此外,市財政還籌集資金,成立小額貸款擔保基金,為具備一定勞動技能和具有就業愿望的下崗失業人員自謀職業、自主創業或合伙經營與組織起來就業的,對其自籌資金不足部分獲得小額貸款而提供的信用保證資金。
除了鼓勵創業,固原市推出的另一項民生行動堪稱創舉。
今年6月,固原市人民政府第77次常務會議,研究通過了《關于做好服刑在教人員職業技術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的實施方案》,將服刑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職責,職業技能培訓經費列入地方財政預算,按每年260人,人均450元的標準執行。并要求市屬各部門,固原市民族職業技術學院、固原監獄密切配合,相互協調,選擇好適合的培訓專業,全力做好這項特殊人員的教育培訓工作,爭取與社會需求接軌。
將服刑人員職業技能培訓工作納入地方政府財政預算,這在寧夏尚屬首次,放眼全國亦不多見。
讓民生根本性改善,讓民眾通過就業創業源源不斷地創造現金流,這樣,改善民生的錢才算真正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