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爭吵數月的美國債務鬧劇暫時告一段落。
總統奧巴馬在當地時間7月31日晚間宣布,美國會兩黨領袖就提高債務上限、減少聯邦赤字達成了一項協議,以避免美國出現歷史上首次違約以及由此將對美國經濟產生災難性的影響。
這項協議將分兩步走,把債務上限提高2.4萬億美元,并初步規定在10年中削減支出約9000億美元。在第一步,債務上限將立即提高1萬億美元,第二步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再提高。該方案要求國會就平衡政府預算的憲法修正案投票。不過兩次提高債務上限都無需國會批準。方案還要求成立一個由兩黨議員各占一半人數的專門委員會,負責監督財政狀況。奧巴馬則敦促國會兩黨議員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批準這套提高債務上限的方案。
世界經濟完全被歐美債務危機綁架了,歐元區債務危機剛剛有所緩解,美國債務危機又唱起主角。盡管美國會兩黨在最后時刻達成妥協,但投資者想過安寧日子真的還是很難。
債限談判各有盤算
在此番美國債務談判中,共和黨人堅持認為,短期內大幅降低開支不會傷害經濟。他們認為將資金留在私營部門要比留給政府花更好。然而目前大量的政府開支并非來自納稅或借款,而是美聯儲大量印發貨幣。過去十年多以來,美聯儲降低借款成本,商業銀行擴大放貸,負債率和資產值都在上升。而一旦美聯儲和商業銀行被迫切斷貨幣來源,資產價格與負債率就會下滑,衰退就隨之而來。
至于民主黨提出為了平衡預算需要增稅,而這明顯是不可能的。美國經濟的GDP15萬億美元,然而債務有115萬億美元,稅收根本無法填平這樣的缺口。哪怕是將收入占GDP的比例從現在的14%提高到2000年時的20%,也不足以填補社保和醫療方面的缺口。現在需要大幅削減福利支出,但民主黨拒絕面對現實。
值得慶幸的是,經過數月激烈論戰,美國兩黨在提高美國債務上限問題上終于達成一致。距離8月2日違約期僅余一天,雙方博弈最終結果吸引了全球目光。美國兩黨在最后關頭彼此妥協,避免出現債務違約。因為違約造成的嚴重后果各方都無法承擔,不僅美國,整個世界都會受到難以想象的沖擊。
假如美債真的違約
假如美國債務發生違約,那又將對美國產生什么樣的后果呢?
美元貶值致儲備地位喪失。美元兌主要貨幣的貶值,這不僅令美國國民承受貨幣貶值的負擔,而且還會令美國主要債權國資產大幅失水,新興市場國家恐再次面臨輸入型通脹壓力。更加致命的是,美元貶值將令美元國際儲備地位喪失。由于市場恐慌性情緒升溫,投資者將出脫美元轉投其它貨幣或資產,美元將迎來大量的拋售。資金將持續流入黃金、瑞郎等安全資產中。之前黃金價格突破1600美元及瑞郎兌美元持續刷紀錄新高,正說明市場對美債的恐慌氣氛愈發濃厚。
市場利率將大幅飆升。美聯儲主席伯南克7月21日在國會參議院作證時就已經指出,一旦美國成為債務違約國,美國就將失去其它國家羨慕的AAA優質評級,今后美國將被迫為借債支付相當高的溢價。美國政府已經預計本財年的開支要比收入高1.5萬億美元,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要被迫以借債度日,而獲得貸款并支付利息的成本將大幅上漲。
美國經濟衰退威脅增大。近月以來,美國經濟數據表現糟糕,經濟增速已經出現放緩。若美債出現違約,則貸款成本上升將進一步導致支出減少。由于資金逃離美債及美元等資產,貸款活動將減緩,由此可能會帶來類似導致前一次衰退的信貸緊縮。即便增長放緩本身并不足以導致經濟重新陷入衰退,但隨之而來的信貸緊縮將給予致命一擊。這可能迫使美聯儲實行第三輪量化寬松(QE3),向銀行系統注資。
美債國際地位喪失。美國聯邦政府繼續推行邊緣政策的時間越長,國際投資者就會越質疑美國政府債券的安全性。美國可以為了避免違約而挪用其他項目的資金,按時償還貸款。政府可能別無選擇,只能暫停向聯邦雇員發薪或者暫停社保支出。盡管這種情況看似很極端,但即使這樣也只是將危機爆發的時間推遲到下一次貸款到期的日子。美國良好的投資聲譽毀壞了,僅這一點就可以看到借債人壓價收購其國債。
提高稅收和大幅削減開支。傳統的貸款渠道可能會被切斷。這將使政府無計可施,只能提高稅收減少開支,其情況要比國會議員們目前所談論的更糟糕。即便國會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了協議,美國的外國債權人也會提高警惕。它們會要求美國提出一個可信的方案,減少赤字,并讓國際市場放心,美國政府這次必須真的打算減少其對赤字財政的依賴。而不斷地增加數以萬億計的美元負債使得美國有可能會失去對其自身命運的掌握。如果出現最不可能的情況,即美國的債權人,如中國和日本決定收回貸款或者拒絕繼續提供貸款,這個事實會在短期內變得更清晰。
美國必須勒緊腰帶
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美國的債務規模同樣無人能及。之所以會出現當前的亂局,恰恰是因為美國聯邦政府的舉債總額已突破法定的14.3萬億美元上限,如不提高,美國政府將不能再發債以償還到期債務和利息,從而出現違約。
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暗示有出臺第三輪量化寬松的可能。然而,金融界了解情況的人士都明白,美國財政部新發行的債券中,70%都是美聯儲在購買。也就是說,美國政府成了自身債務的頭號顧客。只有通過增加貨幣供應和擴大美聯儲自身資產負債表才有可能做到這一點,而這種做法遲早會撐不住。
這還不是唯一的風險。經濟學家們已經證明,當公共債務占GDP的比例超過90%時,經濟增長狀況必將惡化。但美國已經處于這個區間了。龐大的14.3萬億美元債務不僅意味著美國是全球第一大負債國,而且標志著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水平已逼近美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的100%。這還只是聯邦政府的負債,如果把美國各州和地方政府的債務以及受政府支持企業的債務加在一起,美國公共債務總額已達到GDP的124%,為歷史最高水平。與此同時,美國政府財政赤字也已占到GDP的10%。
雖然眼下美國國會兩黨就提高債務上限達成妥協,但談判困局折射出的實際上是美國經濟長期隱患。得益于美元的國際儲備貨幣地位,美國政府一直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獨享低廉融資成本,這助長了美國政府寅吃卯糧的財政習慣。過度消費以及由此引發的高負債和高赤字一直是美國經濟的一大隱患。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使得美國政府的債務形勢變得更加嚴峻,其債務水平不僅沒有下降,反而進一步擴張,經濟刺激計劃使私人部門負債進一步轉入公共部門負債。
提高債務上限雖然可以暫時消除美國政府的違約之虞,但以債養債的做法絕非長久之計,只會讓問題日趨嚴重。正因為如此,各大信用評級機構連日來均警告說,即便美國國會就提高債務上限如期達成協議,如果美國政府不能拿出強有力的措施整頓財政,其信用評級仍有可能遭降。
有鑒于此,我們還該為美債的“不違約”歡呼嗎?
(作者供職于江蘇淮安市發展和改革研究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