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納稅人承擔向中央政府即HMRC納稅的責任,其中包括個人所得稅(Income Tax)、社會保險稅(National Insurance )、增值稅(Value Added Tax)、公司稅(Corporation Tax)和資源稅(Fuel Duty)等;此外,也承擔向地方政府繳納稅款的義務,主要有地方議會稅(Council Tax)和在英格蘭、威爾士地區所征收的營業財產稅(Business Rates) 。稅收是英國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資金來源,地方政府除稅收、罰款等收入外依靠中央政府的轉移支付。
簡便的納稅流程
個人所得稅占英國全部稅收中最大的比例,其次是社會保險稅。雇主會依據員工收入水平按月計算出當月納稅金額,并從收入中扣除。每個財年(每年4月6日至次年4月5日)結束后,雇主會出具一份P60表格給每位員工,表格中涵蓋該員工全年所繳個人所得稅和國家保險金的總額和每月具體的納稅清單,P60也作為繳稅證明由納稅人保管。通過一張簡單的表格,政府讓每一位公民了解到了納稅的義務、繳稅的流程以及稅收金額是如何算出的。此外,增值稅涵蓋在居民每一筆消費中,政府會根據不同歷史時期和經濟形勢對增值稅率進行適當的調整,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英國政府宣布將增值稅從17.5%調整為15%以刺激消費。增值稅的金額會顯示在每一筆消費收據中,非長期居住的外國公民所繳納的增值稅,在離境時可在海關辦理退稅。
英國地方稅收的征管程序也很簡便,地方政府每年在地方議會稅和營業財產稅稅率確定后,于3月1日前將稅單和相關宣傳資料寄給納稅人,納稅人根據稅單上核定的稅額交納稅款。納稅人可以分10次分期繳納稅款,一次性繳清稅款可以享受一定優惠。在校學生可憑學校證明免除地方議會稅,地方稅收部門會與學校核查每一位學生身份,并納入系統管理。納稅人可以采用郵寄支票、銀行轉賬、網絡在線支付或直接到征收單位交款等多種方式繳納。如果納稅人末履行納稅義務,地方政府將發出催繳通知;仍不繳納的,地方法庭會向納稅人發出傳票;如在傳票規定期限內仍未繳納或補足稅款的,法庭可以授權地方政府扣押凍結或查封拍賣納稅人收入或財物以抵交稅款;情節嚴重的,還可判入獄。
“以支定收”的管理
英國中央與地方政府的事權劃分比較明確,地方政府主要提供住房、教育、消防、治安、公路、衛生、規劃、健康、社會福利、兒童和老年人照顧以及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服務。每年11月到12月份,地方政府都會制定詳細的收支預算征求各方面意見,并在次年2月份左右提交地方議會討論通過,以便在4月份新的財政年度執行。
英國地方稅收是典型的“以支定收”的管理辦法,先確定地方政府各項支出的總額,再減去中央政府按一定標準計算確定的轉移支付金額、營業財產稅返還金額以及地方其他收費的預計金額,其余額就是應通過地方議會稅征收的稅額。近幾年,英國地方稅額每年都不斷上漲,主要原因是占地方政府收入大頭的中央政府返還數額增長較少,無法滿足地方政府提高服務質量所需的資金,但是為了防止地方稅過快增長,中央政府對地方稅實行封頂(Capping)干預,即規定地方稅的增長限額。如果地方政府不服中央政府的封頂,可向副首相辦公室上訴,副首相辦公室審議后提交下議院決定是否實行。
英國的地方政府除了規定許多地方稅收減免優惠外,還實行住房和地方議會稅福利計劃(Housing and Council Tax Benefit)。這種福利計劃不是直接從應納稅稅額中扣減的,而是根據低收入個人的不同情況,向納稅人發放地方福利。低收入納稅人根據地方議會稅福利規定和自身情況,如實填寫地方議會稅福利申請表,經地方政府審查批準后,可按周領取地方議會稅福利。一方面幫助低收入的個人履行地方議會稅納稅義務,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貧富差距,體現了稅收的公平性。
稅收流失估算
在英國,政府高度重視稅收流失估算工作,這也為英國“做實”稅收創造了必要保障條件。首先,估算稅收流失工作有明確的法律依據。英國從2005年起實施《信息自由法》,要求HMRC向社會公布稅收流失估算結果以及估算方法,使HMRC開展稅收流失估算工作成為為公眾服務、提高稅收管理透明度的一個必然要求。
其次,法律規定第三方有義務向HMRC提供納稅人有關收入信息。這是HMRC估算自我雇傭者、取得投資收益者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稅和資本利得稅以及中小企業公司所得稅的必要條件,也是對大企業進行稅收流失估算所不可或缺的基礎。這就使得稅收部門變被動為主動,能夠有針對性地調查風險環節、獲取有關數據,同時也達到了預先規范納稅人行為的目的。
此外,英國的社會統計基礎雄厚,HMRC能夠從相關政府部門和調查機構獲取充分的數據信息。再加之HMRC設立專門的估算機構,不斷優化估算方法,提高估算結果的準確性。
通過稅收流失估算的戰略,英國政府一方面優化納稅服務,減少出錯可能,例如推進網上在線納稅服務、開展納稅培訓等,減少納稅人填報申報表的錯誤,同時降低其納稅成本。其次也可主動防止偷稅漏稅行為,例如推行避稅方案披露機制,主動規范中介機構與納稅人行為,累計挽回120億英鎊稅收。另外還能有效鎖定風險,加大查處力度,例如從離岸金融機構獲取信息,推出離岸披露機制,挽回因低報離岸資產而導致的4.5億英鎊的稅收損失。
高度透明無“水分”
縱觀英國稅收體系,不難看出政府在每個稅收環節都盡其所能,通過各種形式,告知納稅者相關的稅收信息。例如,稅額確定后,地方政府將稅單和相關資料一并寄給納稅人,告知納稅人應納稅額、稅率稅額的確定方法、稅收優惠規定、納稅人的權利義務以及地方政府的支出情況和收支增減原因,真正做到收支公開、透明,做到地方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政府根據《財政穩定法》定期對外公布預算前報告、預算報告、資源會計報告以及月度報告等內容。除此之外,英國政府還對外公開很多與預算有關的文件。如財政部、國內收入署、海關總署等部門發布的文件,作為其部門預算的補充,解釋收支措施的背景與細節等。
為了便于公眾理解和判斷,英國財政部等各大政府機關都已在網上公布財政數據,英國財政部每年也都會公布公共開支指南。其中包括詳細的開支分項,以PDF格式或excel表格方式在互聯網上公布。此外,英國政府還專門建立了“數據英國”(data.gov.uk)網站,將公眾關心的政府開支、財務報告等數據整理匯總并發布在互聯網上,并對其中的熱點議題和重要開支進行進一步闡釋,并對公眾意見進行反饋。更有意思的是,在2009年英國財政部便社交網絡twitter(微博)上注冊了官方帳號@hmtreasury,第一時間將財政動向在互聯網上公布,內容涉及所有財政事務。
英國的稅收體系從指定稅率、征收流程,到政府預決算報表都事無巨細地公布給納稅人,嚴格的審計和媒體輿論的監督,讓英國財政真正做到了真實、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