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6日召開的全國財政廳(局)長座談會對做好下半年各項財政工作做出了部署。
會議指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態勢總體良好,但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錯綜復雜。從財政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為財政收入增長奠定了基礎。但提高個人所得稅工薪所得減除費用標準、調整增值稅和營業稅征收范圍、繼續對部分小型微利企業實施所得稅優惠政策等,會減少一些收入,后幾個月財政收入增幅會有所回落,全年財政收入增幅將呈前高后低走勢。同時,逐步提高財政性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覆蓋范圍,提高企業養老保險水平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財政補助標準,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投入力度等,財政支出壓力仍然較大。
會議要求,各級財政部門要準確把握當前經濟財政形勢,既要看到有利條件,增強做好財政工作的信心,又要看到不利因素,未雨綢繆,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下半年,要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扎實做好以下各項重點財政工作。
1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要繼續加強對經濟運行情況的監測分析,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及時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切實把握好政策實施的力度、節奏和重點,提高宏觀調控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更加積極穩妥地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把穩定物價總水平作為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既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要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財稅政策,強化涉農政策銜接和資金統籌,確保實現糧食穩產增產,努力增加主要農副產品供應。加大對生豬生產的扶持力度,加強糧油、豬肉和重要商品物資儲備和投放,做好生活必需商品、原材料進口,促進市場供求平衡和物價基本穩定。落實好免征蔬菜批發和零售環節增值稅等優惠政策,促進減少流通成本。落實好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以及大中專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補助政策,保障低收入群體的基本生活。
2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實好促進教育優先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嚴格執行教育經費法定增長要求,確保財政教育支出增幅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幅,并積極拓寬財政性教育經費來源渠道。研究完善全國統一的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覆蓋范圍擴大到60%,并同步推進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大幅增加公共財政資金投入,加快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資金穩定來源機制。嚴格按規定從土地出讓收益中,計提不低于10%的資金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適當提高比例。增加公共租賃住房供給,抑制住房租金水平過快上漲。規范經濟適用房的建設和管理。積極推進各類棚戶區和農村危房改造。中央財政用預計超收增加的對地方均衡性轉移支付和地方財政預計超收收入,都要主要用于教育、社保、保障性住房建設等方面,確保順利完成全年工作任務。
3大力支持加快水利改革發展。全面貫徹落實2011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和中央水利工作會議精神,促進加快水利改革發展。不斷增加水利建設資金投入。積極籌集各種水利建設政府性基金,細化完善“從土地出讓收益中提取10%用于農田水利建設”的政策措施。在發揮財政資金主導作用的同時,鼓勵和引導社會資金投入水利建設,確保實現今后10年全社會水利年均投入水平比2010年高出一倍。要進一步調整優化水利支出結構,強化對農田水利建設、中小河流治理、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和山洪災害防治的支持力度,著力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促進水利發展更好服務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積極創新和加強水利資金管理,努力做到資金使用及時、均衡、有效、安全。
4繼續抓好預算支出執行工作。要在保證資金安全、規范、高效使用的基礎上加快預算執行進度,不斷提高預算執行的均衡性和有效性。要繼續加快財政支出特別是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保障和改善民生、應對通貨膨脹壓力等方面支出的執行進度。進一步加快中央和地方代編預算及轉移支付下達進度。嚴格預算執行,控制預算追加,既保證重點支出需要,確保中央出臺的重大民生政策有效落實,又厲行節約,切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嚴格執行預算支出責任制度,及時通報支出執行進度,加大督導力度。要進一步規范超收收入使用管理。
5加強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要按照《國務院關于加強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國發[2010]19號)要求,進一步加強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積極防范財政潛在風險。按照分類管理、區別對待的原則,妥善處理債務償還和在建項目后續融資問題。繼續抓緊清理規范融資平臺公司。堅決禁止政府違規擔保行為。研究建立規范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同時,要建立完善地方政府性債務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報告制度和債務信息定期通報制度,實現對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全口徑管理和動態監控。
6加快推進預算公開。要做好財政總預算、總決算公開工作,報經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審查批準的財政總預算、總決算原則上都要向社會公開,并要進一步擴大公開范圍、細化公開內容,做好相關解釋說明。要積極推進部門預決算公開,落實好部門預決算公開的主體責任,地方財政要加強對同級部門預決算公開工作的指導,鼓勵部門進一步細化部門預決算公開的內容。要加強“三公經費”支出統計、分析和比較等工作,扎實推進“三公經費”公開。要結合各地實際,制定本地區財政專項資金公開目錄,采取多種有效形式,深入推進基層財政專項支出預算公開。
7進一步加強兩基建設。全面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水平,重點在基礎,關鍵在基層。要按照部里的統一部署,扎實做好兩基建設的各項工作。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將所有預算外資金納入預算管理。要做好界定預算外資金性質等基礎性工作,區別不同情況,分別納入相應預算管理。對于可統籌使用的資金,應納入公共財政預算;對于難以統籌、具有專款專用性質的資金,要納入政府性基金預算。要加強鄉鎮財政建設。特別是縣級財政要大力支持鄉鎮財政所的工作,及時將財政政策和資金(項目)安排相關信息傳達到鄉鎮財政所,強化對鄉鎮財政干部和農村財會人員財政政策培訓,加快鄉鎮財政信息化建設,充分發揮鄉鎮財政就地、就近實施監管的優勢。
8認真做好2012年預算編制工作。公共財政收入預算編制要做到科學完整,結合本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分稅種、分項目逐一測算稅基以及收入的增減情況。在科學編報本級預算收入的同時,上級財政要提前通知對下一般性轉移支付和部分專項轉移支付數,提高基層政府預算編制的完整性。公共財政支出預算編制要有保有壓,重點保障“三農”、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保障性住房等重點支出,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嚴格控制“三公經費”和樓堂館所建設。要加強項目庫建設,提前做好項目前期準備工作,細化項目預算編制,為做好明年的預算執行工作打好基礎。同時,要做好政府性基金預算、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等編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