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局(化名),中部地區Z市財政局局長。以大刀闊斧的財政改革為同行所稱道。2010年及2011年上半年,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均居該省中后部。
痛苦中的穩步增長
《新理財》:財政改革這么多年過去,您認為最重要的是什么?
甲:當然是收入。你們不是說了嘛,財政的根本任務是為當地政府理財,手里沒錢的財政,能干什么。
《新理財》:我們知道,您這些年做了許多讓財政增收的動作。
甲:你說的對。九幾年的時候財政改革,那是我們最難的時候。我們想到的最直接的增收辦法就是徹查各部門的小金庫。一直到現在,Z市也是徹查小金庫相當嚴厲的一個市。我對他們說了,要錢不要命(大笑),拿出錢來,既往不咎。其余在稅務的當收則收等等,我們也下了很大的功夫。
《新理財》:但這兩年您這里的財政收入增幅都是在全省后幾位……
甲:這也是我比較郁悶的一件事,也是我不討領導喜歡的一個原因。前些年因為我們有資源,財政收入還是不少的,就算現在來說在全省財政收入也不算少。我們少的是增量。但我感覺我們并沒有增長那么快的基礎。我們作為財政部門,該做的我們都做了,難道還要我們做那些不該做的?但不做,增長速度就上不去,領導就不喜歡。
《新理財》:所以您認為財政收入的增長在于主政者的推動和要求?
甲:如果這么說的話也不盡然。財政收入今年增長很快,有通脹的原因,有一線城市打壓房價抬升二三線城市地價房價的原因,但這些原因在年初預算中我們都已經考慮到了,我們現在的增量就是我們應有的增量。我們這么想,但領導往往不這么想。他們想的是越快越好。
《新理財》:那您認為為什么會出現這種逼著財政增收的事情呢?
甲:這是一個考核機制的問題,地方官在任,怎么評價你做的好或者不好?現在我們主要就是看GDP的增長,財政收入的增長。相對于一些兄弟城市因為政績工程之類被領導強制要求非常快的增長,我市的領導還是相對好一些的,沒有對我們要求太高,同為財政人,我們很為他們的處境擔心。
《新理財》:每年都要增加這么多,財政是怎么做到的?
甲:還是回到前面那句話。領導認為浮夸的數字能夠“鼓舞人心”,財政就得去做。其實很多主政者懂如何治理一個城市,但并不懂財務,也并不懂財政。他們所謂的數字對于我們來說就是真金白銀,怎么做?只有去收稅,去收費,多收還不行的話,找企業喝茶,明年后年的(稅)都交上來。不然就做賬,空收空支,做財務的都會。
《新理財》:但這種模式一定是沒有持續性的。您怎么理解?
甲:就是因為沒有持續性,所以我們不做。今年達標了,明年達標了,領導拍拍屁股走人了,爛攤子還是咱們財政的。現在有資源有企業我們可以多收稅,以后沒有了怎么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到時候才是真正難辦的時候。所以我們力求財政收入真實,雖然真實的數字可能就沒那么好看。市領導雖然感覺對不起臉面,起碼對得起良心。
張某(化名),東部沿海地區A市財政局辦公室主任,經濟學碩士。A市財政收入及增長速度長期處于該省前列,但最近由于領導換屆,省會城市B趁機迎頭而上。由于壓力巨大,張某長期處于焦躁狀態。
糾結中的非常增長
《新理財》:我們發現,上半年A市的財政收入增長近50%?這也太快了一點吧。
乙:對。你要是看過B市的財政收入就知道什么原因了,他們比我們增長的還快。我們再不快的話,他們就趕上我們了。
《新理財》:趕上又有什么問題?
乙:問題大了。如果趕上我們,市領導的換屆選舉可能就會受到影響。他受到影響,也不會讓我們好過。況且下面的縣已經立下軍令狀了,在選舉出結果之前全力增收。一旦被B市超過了,縣領導也不好過。
《新理財》:什么是“軍令狀”?
乙:其實就是在報上開出一個專欄,把每個縣的財政收入情況即時反應上去。看起來是讓老百姓了解一下財政收入進程,實際上是對每個縣財政收入情況的即時監控。哪個縣最少,它面臨的壓力就最大。所有人都要按時收上來規定的錢,不達標的,會怎么樣很難說。
《新理財》:那您認為這種增長是正常的嗎?
乙:一個市的財政收入在沒有任何可以產生巨大利益的原因的時候,半年增長了一半怎么能叫正常?每次市領導的換屆都要弄的財政部門雞飛狗跳,平時還好說,這種突然就讓你增收的方式真的難以接受——你別笑,很多地方都這樣。領導換屆,我們就像打仗一樣。
《新理財》:這么短的時間內是怎么收到那么多錢的?
乙:主要還是稅收。土地方面來說收入增長的很快,但遠遠達不到領導要求的水準。那么短時間,那么巨大的現金流也只能從企業和銀行手里拿出來。其實企業多交稅很多時候也只是走個過場,財政拿的還是銀行的錢,對企業經營肯定是會有影響的,但一般時候不會傷筋動骨。來年還要收的。
《新理財》:這些財政收入都是實數嗎?
乙:虛增收入的事情在財政來說屬于大忌,但很多時候也沒有辦法。對于我們來說因為稅收來源比較豐富,真金白銀的收稅現在看來還能夠達標。但下面一些窮縣他們只能做賬。任務下來了,不完成的話縣太爺的帽子就有問題,即使是假的那也得上。
《新理財》:你一直在說“沒辦法”,指的是什么?
乙:所謂“沒辦法”,是對“屁股指揮腦袋”的無奈。許多主政者缺乏最基礎的財政知識,只知道大拆大建大操大辦,GDP像飛一樣。B市領導在換屆之前說要幾年大變樣,基本上把整個城市拆了一遍,看見GDP上升了,市領導就吵著要財政收入也追上GDP。我們A市一看也有危機感了,兩個市領導較勁,我們說什么,他們哪聽得進去。
《新理財》:你認為現在最緊迫的是什么?
乙:雖然我知道可能說了也沒用,但我還是要說,財政為政府理財,起碼要有一個與主政者對等的話語權。現在的情況是財政對行政的無條件服從,連提個建議的口子都沒有。不是每個市政府審批通過的項目都要無視預算立刻上馬,很多地方每年的預算都因為各種看起來很急迫的項目而變成了廢紙。而那些項目在財政看來可能投資回報率極低。所以論緊迫的話,從技術上降低現在太不冷靜的財政收入增長速度可能倒還在其次,主政者不理解財政的苦衷,一意孤行下去,想減速絕無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