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跡墩子前
話說清朝乾隆年間,離江西贛南遂川縣百十里有一個名叫敦子前的山村,有一鐘氏人家,戶主鐘知未是一個精打細算、善于經營的生意人家。
鐘知未早年上過幾年私塾,在這方圓幾十里的小山村里,也算是個有點文化的讀書人了。鐘知未祖上是佃戶,給本村財主周大戶種地。靠著莊稼人特有的省吃儉用、吃苦耐勞的精神,到了鐘知未父親手上,鐘家已置起了一份在當地可算是不菲的家產。加上鐘知未繼承了祖上們置家置業的理想,并為之付出了超過祖上們數倍的努力,也得到了想得到的豐厚的家產,所以到了鐘知未父親過世時,竟擁有田地百十畝、山場五十余座,并建有大宅數幢。當年,又因周大戶犯下人命官司被官府懸賞緝拿,周大戶被迫舉家遷出墩子前,背井離鄉,逃往外地。一時間,鐘知未一家竟成了墩子前的首富,稱譽方圓數百里。
一日,鐘知未正在深宅中堂品茶消閑時光,管家領著一位少年走了進來。管家說道:“老爺,你要找的放牛娃已帶來,請您看看是否合適?”原來給鐘知未看牛的老牛倌已年老體虛,鐘知未早就想找個人來替換,物色過好幾個人,終因工錢太貴而未談妥。于是他要求管家給他物色個放牛娃,工錢當然越低越好。
鐘知未望著眼前這位少年:十四五歲模樣,高高瘦瘦,幼稚的臉蛋,扁平鼻梁,灰黃的頭發,皮膚泛黃色,一看就知道是個缺吃少穿、營養不良的農家孩子,唯有一雙眼睛很精神,看上去透出一股聰穎之氣。
“家里還有其他人嗎?”鐘知未問。
“沒有。”少年答道
“一年要多少工錢?”鐘知未又問。
“老爺”,未等少年開口,管家搶先答道:“不要錢,只管一日三餐飯就行。”
“是嗎?”鐘知未望著少年,有點不相信。
“是的。”少年答道:“我爹,我娘都病死了,留下我一人,只想圖個一日三餐有個飽,哪還敢奢望啥工錢。”
“好,我管你一日三餐。”鐘知未說:“只是放牛時不許偷懶,早上雞鳴時必須把牛趕上山坡吃草,牛未飽人也別想吃飯。”
“是,老爺。”少年好像害怕這到手的差使會飛走似的,趕緊滿口答道。
自此,這個少年便留在鐘家當起了放牛娃。每天雞鳴時分,村里人就能聽到少年“哞哞”的學牛叫聲和少年趕著牛群唱歌的聲音。久而久之,人們就把這個放牛娃喚作“牛歌少年”。
“牛歌少年”手腳勤快,一早一晚放牛回來,挑水劈柴樣樣都干,深得管家和鐘家全家人的喜歡。
這天下午,“牛歌少年”像往常一樣來到牛欄前,牛們看見他都親熱地發出“哞哞”的叫聲。“牛歌少年”照例將牛趕到往常放牛的地點墩子前。
墩子前三面環水,一面靠山,一個緩緩沿下而上的山坡上滿是青草野花,像是鋪了一層厚厚的五彩斑斕的絨毛毯子,這確實是一個放牛的好地方。特別是山坡那邊那棵主干足有水桶大的郁郁蔥蔥的大槐樹,更是“牛歌少年”玩耍的好所在。
每天,“牛歌少年”把牛趕上山坡,照例來到大槐樹下躺下,看天上的白云變化著各種形狀。正在退想之中,突然一只雪白的野兔倏地從他身邊竄過,直鉆進大槐樹下的洞里去了。“牛歌少年”彎下身子伸手去捉,卻怎么也夠不著。為了使手更深地伸入洞中,“牛歌少年”便用手使勁拔拉掉洞邊的一些雜草泥土,扒著扒著,突然觸摸到一塊光滑的條石,“牛歌少年”仔細一看,又一拔拉,竟是一塊松動的尺把寬的方石塊,他順手把這塊方塊石頭拿起來放在一邊,又意外的發現下面竟放著一個蓋著蓋子的泥缸,“牛歌少年”好奇地掀開蓋子,奇跡出現了,出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個個金光燦爛的金元寶。“牛歌少年”驚呆了,他剛緩過神來想伸手摳出這個泥缸時,不遠處有人們相互吆喝著收工的聲音傳了過來,人們正陸陸續續朝這邊走來。“牛歌少年”怕被人發現,慌忙不迭地將石塊放回原外,拔拉些雜草泥土鋪在上面,然后,強作鎮靜趕著牛群回家了。他打算明天早上放牛時再來取金元寶。
但“牛歌少年”做夢也沒想到,他所做的一切都被一個人看得一清二楚。這個人不是別人,就是鐘知未。
原來鐘知未的臥室前有一個平臺走廊,鐘知未有個習慣:每天黃昏時分都愛坐在走廊上眺望遠處山坡邊的大槐樹,剛好走廊對面就是“牛歌少年”放牛的山坡。加上平時管家經常在他面前稱贊“牛歌少年”辦事勤快,不會偷懶,所以鐘知未對“牛歌少年”也就格外注意,經常觀察“牛歌少年”是否早上放了牛出去。
這天,他看見了“牛歌少年”在大槐樹下拔拉了許久,“牛歌少年”在干什么呢?鐘知未又隱約看見他好像拿起了一塊石頭什么,之后又埋了回去。這些都引起了鐘知未的注意。這伢子是不是偷了我家什么東西埋在那里啊?鐘知未越想越覺得有蹊蹺。
當晚,鐘知未待“牛歌少年”及其他家人熟睡后,躡手躡腳來到大槐樹底下,發現樹洞邊有一攤新鮮泥土,很明顯,那是“牛歌少年”鋪上去的,于是他順手扒開,又摳出那塊方石塊,掀開泥缸蓋子,啊,一缸光閃閃、金燦燦的金元寶在月光下發出幽幽的白光。
鐘知未幾乎頭暈目眩。但貪財的本性使他漸漸冷靜下來,心想:這難道是以前哪位落難于此或強盜埋下的,他顧不得多想,低低的“嗨”了一聲,使勁將這缸金元寶頂在肩上,借著月光一溜小跑回到了家,又悄無聲息地將這壇金元寶藏了起來。然后,鐘知未躺在床上,幾乎一夜未眠的捱到了天明。
再說同樣是激動得一夜未眠的“牛歌少年”天微微明就起了床,一路飛跑來到大柏槐樹下,一見泥缸已被人摳走,登時急得倒在地上暈了過去。還是管家發現他一早出去,過了吃早飯時間很久還沒回來,派人出去找才把“牛歌少年”背回家來。掐人中,灌姜湯,折騰了半個時辰,“牛歌少年”才悠悠緩過氣來,但目光呆滯,神情恍惚,口里念叨著“金元寶,我的金元寶……”旁邊人都說莫非他想發財想瘋了。只有鐘知未心知肚子明,他甚至不敢拿正眼瞧“牛歌少年”。
由于抑郁過度、茶飯不進,過了十余日,“牛歌少年”終于郁悶而死。也許是良心發現,鐘知未特意囑咐管家買了一副棺材把“牛歌少年”給埋了。
“牛歌少年”死后,鐘知未將這些金元寶又置辦了大批家產。因住在墩子前總覺得心神不定,老夢見“牛歌少年”向他討要金元寶,于是鐘知未決定舉家遷往當時繁華之極的贛州城,成了贛州城方圓幾百里屈指可數的富豪人家。
敗家仔出世
鐘知未先前在墩子前娶了三個老婆,但除三老婆給他生了個女兒剛滿月就夭折外,其余的均是鐵公雞下蛋會蹲不會下。所以鐘知未便在贛州城又娶了個小老婆,這小老婆倒挺爭氣,第三年春上便給鐘知未生下個兒子。但這個兒子生下來的種種不同尋常的表現又使鐘知未心神不定,一想起來就心有余悸。
那天早上,鐘知未的四小老婆腆著大肚子喊痛。鐘知未便一邊吩咐家人好生侍候,一邊派管家去喊接生婆,正當接生婆在給他四小老婆接生時,管家說了一番話使鐘知未毛骨悚然:“老爺,我剛才回家時好像看見、牛歌少年、在咱們家門口溜達”。管家說這番話時也神色惶然。
“莫非他投胎來了”,鐘知未不敢再往下想,又不能向管家說出實情,只是呵斥管家別胡言亂語。
正說著話,從內室傳來“哇”的一聲啼哭,鐘知未的兒子降生了。接生婆和傭人們一個個地向鐘知未道喜。
鐘知未看著兒子長相,左看右看就是與死去的“牛歌少年”相像。想起剛才管家說的話,鐘知未真的有點不寒而栗了,得子之喜,傾時刻間化為烏有,取而代之的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恐懼感。
說起來這個小孩也還真有點特別哭鬧起來就沒個停,正當奶娘不知所措時:“嘩啦”一只貓把神龕上一只精致的花瓶打碎了。奇怪,小孩不哭了。小家伙好像在品味剛才花瓶破碎的聲音,但過了一會兒又哭了起來,奶娘試著將一只沒用的花瓶往地上一摔,奇跡又來了,小孩又不哭了,如此反復再三,只要小孩哭鬧,就非得摔花瓶不可。于是人們經常聽見鐘知未院里先是聽見小孩哭聲,隨后便是一陣陣的摔花瓶的聲音。
看到這一切,鐘知未更加認定這個孩子一定是“牛歌少年”投胎而來的,怎么辦?幾次想將這個小孩送人,可四小老婆死活不肯。
怎么辦?難道眼看著這個敗家仔長大后將自己千辛萬苦積攢下來的萬貫家財揮霍至盡。不行,得想出個法子弄死他才行。鐘知未開始見縫插針地尋求機會想弄死這個敗家仔,但事與愿違,幾次均以失敗告終。
一次是趁媳婦串家門的空兒,鐘知未把兒子抱在一米多高的神龕邊沿,想由上天來決定兒子的生死命運,可是,奇怪的是,兒子直往里滾,壓根不往外翻,鐘知未怒發沖冠正要趁無人之際將其摔死,不料兒子卻“哇”地一聲哭了起來,哭聲驚動了傭人,鐘知未只好罷休。
一次不行,那就再來一次。那天,四小老婆回娘家去了,鐘知未支開傭人,抱著兒子來到屋后的一口水塘邊玩耍,他把兒子放在水塘邊一塊木橋上,然后,轉身馬上離開,他想,這下兒子肯定會掉下水塘去淹死,等一會叫他來打撈尸體就是。可是,鐘知未萬萬沒有料到,一個多時辰過后,當他來到水塘邊來尋找兒子時,不知怎地,兒子竟然爬回到了水塘崖邊,不哭不鬧的,玩得正歡,鐘知未氣急敗壞,想一腳把兒子踢下水塘里去,正在這時,傭人來找兒子喂午餐了,鐘知未只收手,讓傭人抱走了兒子,鐘知未坐在塘邊一個勁地嘆息:天意,天意啊!
還有一次,鐘知未將兒子放在衣柜里把門關緊,想把他憋死。可過了半晌后打開柜門一看,兒子睡得正香呢!鐘知未百思不得其解,仔細一看,原來柜子背面被老鼠咬了個大洞,空氣流通著哩。
多次置兒子死地未果,鐘知未便失去了信心,只好隨他去啦。不過鐘知未還是為兒子留了條后路:在贛州城里買下三百六十五間店鋪,并囑托鋪主:萬一將來他兒子落魄,就在每間店鋪輪流度日,好讓他了此一生。誰知他精心安排的這條后路,卻被他兒子一夜之間揮霍殆盡,此是后話暫且不提。
橫財鄉里
轉眼間,鐘知未的兒子已長到八歲了,按照當地規矩,鐘知未將兒子送到私塾,照慣例由先生給取了個學名:鐘萬斗,名字很好,才高八斗、萬貫家財的意思,不過鐘知未本來對兒子失去信心,也沒有太多去在意這個名字的含義。
鐘萬斗在私塾念了幾年書,東西未學到多少,可他花錢的本領卻委實出了名。他曾公開在同學面前炫耀:每天要玩一千萬貫,吃一千萬貫,用一千萬貫。
玩一千萬貫,怎么玩?鐘萬斗自有辦法。買紅寶石粉染河水玩。紅寶石粉是當時名貴至極的化妝品,唯有貴族家庭才買得起。而鐘萬斗一下子就買了兩大擔,(相當現在的100公斤)在河里淘洗玩耍,染得整條河血紅一樣,弄得河兩岸的人們只好到幾里外的地方挑水喝。此舉使得鐘萬斗一夜之間名傳鄉里,方圓百里均知道贛州城里出了個花錢如流水的鐘萬斗。
吃一千萬貫,如何吃?鐘萬斗頗費心思,一日閑逛集市,路過一個賣魚苗的攤子,鐘萬斗眉頭一皺,有了主意。他隨即花高價收購城里半寸以下的魚苗,當時魚苗很貴,以條數論賣。鐘萬斗將買來的魚苗煮爛,揉成團。你想呀,一只半寸魚苗有多大,所以到頭來用一千萬貫買來的魚苗也不過揉成拳頭大小的魚肉團,鐘萬斗只幾口就吃了下去。弄得以后數十年內贛州城內闊老爺們比闊時還不忘出難題給對方:你闊?你吃過魚苗肉團嗎?
用一千萬貫。這點鐘萬斗不假思索就想到了辦法。那天鐘萬斗破例不讓傭人用轎子抬他上學,而是讓傭人們去買一千雙名貴的鞋子,他穿著新鞋去上學,后面跟著十幾個挑新鞋的傭人。鐘萬斗只要發現鞋上沾了泥,就脫下鞋丟掉換上新鞋。你想以前馬路又不是現在那樣的柏油路水泥路,都是泥土沙子路,哪有走路不沾泥不沾塵土的?就這樣,從鐘家去私塾上學不過幾里路,卻被鐘萬斗穿、扔掉了幾千雙嶄新的名貴鞋子。從此,鐘萬斗上學成了一個奇特的場面:鐘萬斗身后跟著數不清的人群,干啥?撿鐘萬斗穿扔掉的新鞋子。
說起鐘萬斗的嗜好,那也無不與他逞財有關。他有的想法簡直令人不可思議
有一次,鐘萬斗請來了兩個木匠,吩咐他們將一根直徑足有三尺的的木頭削成方塊形。叮叮當當干了半個來月,兩個木匠總算將這根圓木削成了方塊形,可他又讓這兩個木匠再將這方塊形木料削成圓形。兩個木匠心里開始嘀咕:早說不就得了,省得削成方形再來削圓形。叮當叮當又干了半個來月,木匠心想這回你總該告訴我們干哈用了Ⅱ巴。誰知鐘萬斗又要他們把圓木再削成方形的,就這樣,圓了削方,方后再削圓,這兩個木匠足足在鐘萬斗家叮當叮當干了半年多時間,直把這根大木頭削成了一根拳頭大小的圓形木條子,這回兩個木匠不敢再往下削了,一個勁的追問東家干哈用?鐘萬斗說出了一句話差點沒把木匠給噎死:做一根三尺長半寸寬晾衣服用的小木棍子。半晌,木匠問為何要用這么大一根的木頭削成這么小的晾衣棍子,鐘萬斗說:“我喜歡聽你們削木頭發出來的叮當叮當的斧頭花子的響聲啊。”直聽得兩位木匠大眼瞪小眼,愣了。
落魄贛州城
丟開鐘萬斗二十余年肆意揮霍鐘家錢財不表,單說鐘萬斗四十歲那年冬天,鐘知未已老態龍鐘,親眼目睹了鐘萬斗這個敗家仔一步步將自己千辛萬苦攢下來的數以千萬的家財揮瞿至盡,終于在一個冬風瑟瑟的夜晚郁郁而死。如果說鐘知未還在世時,鐘萬斗浪費錢財還有所顧忌的話。那么在鐘知未死去之后,鐘萬斗更是變本加厲地揮霍家財,終于有一天,鐘萬斗賣掉了老家最后的一棟屋子,最終淪為乞丐。但是鐘萬斗這個乞丐與眾不同,別人討飯用的是破缽爛碗,他用的卻是自己事先準備好的金碗金筷子。并且他放不下原來財主的架子,討飯從來不開口乞討,只拿金筷子往金碗邊敲一敲,有誰愿給就給,不愿就馬上離開那戶人家,所以他總是餓時多飽時少。
一天,鐘萬斗乞討到了一條繁華的街道,他來到一家店鋪前,剛要敲碗,店家卻熱情地邀請他上樓,并且馬上備了一桌好酒好萊給他吃。因為餓極了,鐘萬斗也沒多問,狼吞虎咽地飽餐了一頓。飯后,鐘萬斗疑惑地問店家為何對他如此優待?開始店家支支吾吾,在鐘萬斗一再追問下才說出原委:原來這條街三百六十五間店鋪正是鐘知未當年買下供鐘萬斗落魄時享用的。不聽便罷,一聽還有三百六十五間店鋪,鐘萬斗的呈財心欲一下子又膨漲了起來。這回他的想法更是奇特:出售店鋪。奇就奇在他出售店鋪的方式,只要交一百文錢,就可用一根光滑的扁擔從光滑的店鋪前的石子路往前溜,溜到幾間店鋪遠就得幾間店鋪。這等好事你說買主多不多,有的一扁擔溜出去,直溜了十幾個店鋪,才一百文錢。鐘萬斗這種奇特的售店方式,不一會兒就傳遍了整個贛州城,一時間萬人空巷,人山人海,只半個多時辰,三百六十五間店鋪被鐘萬斗賤賣一空,數一數只賣得九百文錢,而且由于人群擁擠,鐘萬斗的金碗金筷也不知被哪個小混混趁亂搶走了。鐘萬斗花完那九百文錢,終于落得衣食無著,冷凍相加,真正成了一個流浪街頭的叫花子。他想出家當和尚,可是寺里的主持一聽說他是鐘萬斗,什么也沒說就叫眾武僧將他趕走了。的確,誰會要一個揮霍錢財如糞土的敗家仔呢?鐘萬斗年歲到了四十歲左右,終因貧病交加,在贛州城街頭遭冷凍而死。
鐘萬斗的故事至今在贛中南相傳幾百年了,至今,有許多老人說起,卻一個勁地:“嘖,嘖”嘆息。
故事到此告完,時人有詩為證:
吃不窮來穿不窮。不勤不儉一世窮。
今有敗家仔軼事。說與后人莫隨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