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很多土生土長的悉尼人一樣,我受教于奧林匹克游泳教練霍比·卡拉里。
一股受熱散發的消毒水氣味,從不遠處的游泳池飄來,令我想起卡拉里教練家中后花園的室內泳池。在那里,卡拉里與他的妻子厄秀拉,親自教導過大批像我們這樣的小蝌蚪、海豚和海龜怎樣去游泳。
他名聲很響,因為他培養了3枚奧林匹克金牌得主、100米~1500米自由式游泳紀錄保持者沙恩·古爾德。
我不知道他記不記得,有一頭醒目黑發的他,跟我們在泳池上上下下、貼身教導的日子。但多年來,我一直將卡拉里頒發的兩圈小狗式游泳證書自豪地粘貼在臥室的墻上。
幸虧有了他們家的泳池,游泳才成為我最心愛、也是唯一擅長的運動。后來,我多次參加了跨省市校際自由泳、蝶泳比賽。游泳不單單成為屬于我的運動,還是很好的自我調節方式。每次我游泳后,都不再感到悲傷,仿佛痛苦都被融在水里了。
現年90歲的泳界名人卡拉里先生說過,游泳游得好,是人生一大資產。的確,游泳對于我,真的是使我受益匪淺的資產。
除了那句話,他也曾在最后一節游泳課后,悄悄對我母親說過一些話。我并不知道他們談了什么,那時候我剛剛6歲。當我從水中鉆出來,爬到地面時,他深深嘆了一口氣,對我母親說:“帶她回家吧,她以后的水平只能跟現在一樣。”
當然,母親那時并沒有將這番話告訴我。她并不愿意因為教練的可怕預言,就毀了我的游泳生涯。她甚至放任我在后花園的泳池游泳;每一個游泳比賽,她都到場為我打氣;她還會開著我們那輛迷你汽車,連同其他年輕游泳者一同去悉尼參加大大小小的游泳聚會,在那里,我們可以進行切磋比賽。
盡管我猜測過,她這樣做是不是為了令卡拉里大跌眼鏡,但最終明白,她只不過不愿意讓自己的女兒聽到諸如“你永遠只能在這個水平”這類束縛自我的話。
直到我40歲,能夠證明我在泳界的成就時,母親才告訴了我卡拉里教練的那番話。當時我很震驚,但同時也慶幸當時并沒有聽到這些。我多次有沖動想寫信給他,告訴他他判斷錯了——我超越了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游泳運動員。但我并不責怪他,可能當年自己表現得實在糟糕和令人絕望。
我說的這個故事,不是隨便評價,也不是一個身心疲憊的游泳教練的抱怨,我覺得它告訴我們,家庭教育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不要依賴專家去肯定孩子的潛能,退后一步耐心觀看,你會從孩子的行動中得到答案;而且,永遠不要低估發掘興趣和不斷練習的作用。我的經歷,就是這些啟示最好的證明,也因此,游泳成為我人生中最持久的愛好。
現在,母親的老年癡呆癥越來越嚴重,很多名字、地方、日期和人,她都記不起來了。我知道,她或許還有很多東西沒有告訴我,也將永遠都不能告訴我了。但我因此而心感恩惠,慶幸自己不曾知道——有時候,做一個好的父母,就是不要把所有的話都告訴孩子。
(摘自《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