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三維,張明義,寧東賢,曹亞萍,李紅玲
(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山西臨汾041000)
芝麻是一種優質油料作物,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廣泛應用于食品和醫藥加工領域,其也是我國出口創匯的優勢農產品之一。高產優質是芝麻生產發展的必然要求,而培育優良品種是實現高產優質最有效的技術措施。晉芝6號是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小麥研究所采用有性雜交系譜法選擇,經多年綜合抗性鑒定和品質檢測培育而成的優良新品種,2010年3月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晉審芝2010001)。該品種抗多種病害,耐旱,抗倒伏,品質優,豐產性好,適宜山西省及相同生態區春播和夏播。
1998年選用農藝性狀好、適應性廣、品質較優良的中熟品種豫芝4號為母本,以綜合抗病性好、耐旱、穩產的早熟品種晉芝1號為父本,配制雜交組合。該組合F1表現雜種優勢強,綜合抗性和農藝性狀好,1999年選擇優株收獲混脫后于第2年種植F2。2000年種植F2群體約450株,經過單株抗病性、產量性狀和籽粒外觀品質篩選,確定18個優異單株參加第2年F3株系種植。2001年該組合的18個F3株系中的01371和01376表現綜合抗性好、生長勢強、花期早、產量性狀和籽粒外觀品質優良,從中各選擇20個優異單株混脫。2002—2003年在小麥—芝麻復播的芝麻重茬地連續2 a種植01371和01376混選株系,種植規模20m2(約300株),從中選擇產量性狀表現突出、抗芝麻枯萎病,兼抗莖點枯病和葉斑病的優異單株(30~50株),2002年多株混脫并測產,2003年分單株脫粒。2004—2005年在芝麻重茬地按株系種植上年選擇的抗病優異單株,2005年對種植的16個株系經田間鑒選,收獲5個品系,再經產量測定和品質檢測,確定其中的05612為最優品系,定名為臨芝7號。2006—2007年參加芝麻品比試驗,其綜合抗性和產量性狀表現突出。2008—2009年參加山西省芝麻區試和生產試驗,2010年通過山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晉芝6號。同時在山西省南部進行多點示范和擴繁,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和豐產性,受到芝麻種植戶的普遍歡迎。
該品種為單稈型品種,在稀植和肥力較足情況下,莖下部也可長出2~3個分枝。莖方柱形,莖稈及蒴果茸毛較短而少。株型緊湊,葉色深綠,葉柄較短,中下部葉片較大、長橢圓形、缺刻小,上部葉片較小、柳葉形。初花期較早,花冠白色,始蒴位低,每葉腋3花,節間短,結蒴密而均勻,蒴果四棱形,果莢長2.7 cm。一般株高為160~180 cm,主莖果軸長70~100 cm,單株蒴果數80~120個,多者可達200個以上。每蒴粒數70~80粒,籽粒灌漿速度快,成熟時落黃好,頂梢癟果少,收獲時莖、葉、果均轉為青黃色,葉片多自然脫落,蒴果在田間不易炸裂,收獲后經晾曬,蒴果易集中開裂,一次脫粒率高。
晉芝6號屬中早熟品種,在山西省南部種植,春播生育期120 d,夏播生育期95 d。莖稈粗壯,根系發達,生長勢較強。較抗倒伏,耐旱耐漬,落葉性好,抗莖點枯病、葉斑病和枯萎病,適應性廣。千粒質量為2.5~2.8 g,籽粒扁卵形、種皮白色、顯淺黃細紋,籽飽皮薄[1]。加工品質表現為蛋白質和脂肪含量都較高,符合國家油用一級標準。據農業部油料及制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測試,蛋白質含量為22.86%,粗脂肪含量為54.22%,油酸含量為45.4%,亞油酸含量為40.5%,亞麻酸含量為0.5%。
2006—2007年在山西省農科院小麥所參加芝麻品種產量比較試驗,2006,2007年平均單產分別為1 552,1 494 kg/hm2,較對照品種晉芝1號分別增產18.5%和22.3%。2008—2009年參加山西省生產試驗,2 a的12個試點有10個點增產,平均單產1 080 kg/hm2,較對照品種晉芝1號增產10.3%(表1)。2008—2010年在山西省南部大面積春播和麥茬夏播示范種植,表現出良好的抗病性、豐產性和適應性,單產普遍達1 200~1 500 kg/hm2。其中,2008年在臨汾市堯都區大陽鎮春播的一塊旱地(1 100m2)單產高達2 496 kg/hm2。

表1 晉芝6號參加山西省生產試驗結果
晉芝6號綜合抗性好。山西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植保室連續2 a在芝麻重茬地對晉芝6號進行抗性鑒定,其病情指數為:枯萎病5.42%,莖點枯病為2.94%,葉斑病為11.31%,確認其抗芝麻枯萎病、葉斑病和莖點枯病。另外,經多年多點調查,該品種抗旱性強、耐鹽漬、抗倒伏,不論在旱地、水地或鹽堿地,還是在干旱或多雨氣候條件下,都表現良好,較對照品種增產顯著。
芝麻種子小,頂土能力弱,又怕水漬,應選擇地勢較高、排水條件好、土質疏松、非芝麻重茬的地塊種植。春播芝麻應在5月份前整好地,施足底肥,耕翻后耙耱2次,確保整地質量,做到地平土碎、上虛下實。夏播芝麻提倡硬茬播種,粗播精管。硬茬播種就是在小麥收獲后用秸稈還田機滅茬,不再耕翻耙耱,只在麥茬行間破土開溝直接播種。
芝麻萌發和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0~30℃,氣溫低于12℃時易受冷害。芝麻又是無限花序作物,盡量延長芝麻生育期是保障芝麻豐產的前提。因此,應根據各地耕作和氣候條件,選擇最佳播種時期。一般當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春播,山西省中部在5月下旬、南部在5月中旬播種為宜。山西省南部的夏播多在油菜和小麥收獲后的6月上中旬播種,夏播要求搶時播種,越早越好,一般不遲于6月20日。掌握適宜的播種深度是保障芝麻全苗壯苗的關鍵,過深或過淺都會影響出苗,造成缺苗斷壟。覆土深度一般應控制在2 cm左右為宜。播種方式以條播為好,搶墑播種,播種后要及時鎮壓保墑。如墑情太差,為趕播期,可干土播種,播后鎮壓,然后根據天氣預報等雨或澆蒙頭水,以確保一次播種出全苗。播量以5~7 kg/hm2為宜。
芝麻的營養生長期較短,生殖生長期長,前期需肥量小、中后期需肥量大,對磷、鉀肥和微肥較為敏感。施肥原則是以磷、鉀肥為主,減施氮肥,增施微肥。一般在中等肥力地塊,春播可施農家肥4.5 t/hm2左右,三元復合肥(N∶P∶K=15∶15∶15)300 kg/hm2;麥茬夏播在播種時可施三元復合肥250 kg/hm2作種肥。在初花期追肥增產效果最為顯著,因為此后是生長最旺盛時期。追肥應以氮肥為主,結合澆水或降雨前開溝條施尿素150~200 kg/hm2,施后覆土。葉面增施微肥可顯著增加單株蒴數,促進早熟,增加粒質量,提高品質。在整個花期和結蒴期結合防治病蟲,在晴天的下午噴施 P,K,B,Zn,Fe,Mo 等多元葉面微肥,每隔10 d噴1次,共噴施3~4次[2-4]。
培育壯苗和合理密植是爭取芝麻高產的關鍵。芝麻出苗后,應及時查苗補種和間苗定苗,以確保苗全苗壯苗齊。缺苗較少的地塊可采取移栽補苗,移苗應在雨后或陰天傍晚進行,帶土取苗,移栽后點水保活;嚴重缺苗時,應及時補種,以保證全苗。為培育芝麻壯苗,防止苗擠苗、苗荒苗,要及時進行疏苗、間苗和定苗。在芝麻長出1對真葉時進行疏苗,2~3對真葉時間苗(做到去弱留強),3~4對真葉時定苗。根據晉芝6號生育特性,春播適宜的留苗密度是15萬株/hm2,麥茬夏播以18萬株/hm2為宜。
芝麻苗期生長緩慢,易造成草荒,采用化學除草可大大減輕中耕除草的勞務投入。在芝麻出苗前,采用化學除草劑50%乙草胺或40%氟樂靈每公頃1 500mL對水525 kg,向地面均勻噴霧,封閉地面,能有效防除多種單子葉雜草和小粒雙子葉雜草,藥效可持續1個月以上。芝麻噴施植物生長調節劑可有效防止植株狂長,培育壯苗,增強抗逆能力,促進成花坐果,顯著提高產量。一般在芝麻初花期前(4對真葉時)每公頃噴施多效唑450 g;在盛花期,每公頃噴施多效唑750 g,增產效果顯著。但要注意一次使用多效唑的藥量不可過高,以免造成藥害傷苗[5]。
晉芝6號芝麻抗病性較強,但在重茬地種植或多雨年份,也常有病害發生。為有效防治病害,花期可結合噴施葉面肥,用50%多菌靈800倍液,每隔10 d噴施1次,連噴3次。芝麻蟲害主要有蠐螬、地老虎、蚜蟲、芝麻螟等,可分別選用辛硫磷、敵百蟲、吡蟲啉、菊酯類等藥劑進行防治。在芝麻苗期應重視對蠐螬和地老虎的防治;在生育中后期要重點防治蚜蟲、紅蜘蛛和芝麻螟等害蟲。
芝麻為無限花序作物,收獲前20多d的花序為無效花序[6]。為減少黃梢和瘦果癟粒現象,改善芝麻生育后期營養狀況,提高品質和產量,應在收獲前20 d左右去梢打頂。一般在晴天下午將芝麻主莖及側莖頂尖掐去約1 cm[7]。
芝麻收獲期不宜過早也不宜太晚,過早植株養分沒能向籽粒充分轉化,導致粒質量降低而影響產量;收獲太晚常有蒴果炸裂,易造成落粒使產量損失。一般是在植株的莖葉和果實轉為淡黃色、大部分葉片脫落、下部蒴果的籽粒呈固有色澤時為芝麻的最佳收獲期。收割時將植株整齊地扎成小捆,在曬場立架晾曬,注意通風,防止雨淋。當約50%的蒴果裂開后,可逐捆頭朝下磕拍進行脫粒,經過2~3次晾曬和脫粒以后,即可完成全部脫粒。將種子曬干至含水量14%以下時,進行精選入庫保存。
晉芝6號為中早熟品種,適于山西省及相同生態區種植。
從育種實踐來看,我國芝麻育種處于國際領先水平,近年來選育的新品種增產潛力大,品質優良,像晉芝6號在高產地塊單產高達2 700 kg/hm2以上。從加工品質來看,國產芝麻優于進口芝麻,產品附加值高。但是,現有的芝麻品種抗病耐漬性差,再加上宣傳推廣力度不夠,生產中有相當地區還是種植農家種,栽培技術不配套,導致產量低而不穩,制約單產的進一步提高,影響農民的種植積極性。因此,創制抗病耐漬新種質、選育優質高產新品種、改進雜交制種技術手段將成為今后芝麻遺傳改良的主攻方向。同時從生產和應用實際出發,開展輕簡化栽培、病蟲草害綜合防控、耐重茬、間作套種等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專用型新品種選育研究,芝麻新產品開發、產品規范化加工技術及生產工藝研究,將成為推動我國芝麻產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1] 左聯忠,馬希驥,武翠萍.春播芝麻主要性狀與單株產量的相關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1995,23(1):11-13.
[2] 趙應忠,危文亮,劉紅艷.高產抗病優質芝麻新品種中芝12的選育[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4,26(1):75-77.
[3] 李錄久,丁楠,王家嘉,等.安徽省芝麻高效平衡施肥技術研究[J].高效施肥,2010,24(1):37-40.
[4] 孫克剛,王英,李貴寶,等.芝麻高產優化施肥推薦模型建立及其應用[J].土壤通報,1997,28(3):135-136.
[5] 陳郅啟,石昭象.芝麻生育特點與栽培技術研究[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1981(4):65-66.
[6] 張定選,王自云,徐春雨.夏芝麻打頂技術的研究[J].河南農業科學,1990(7):12-13.
[7] 張明義,張合記,徐文生.芝麻兩次打頂高產栽培技術[J].山西農業科學,1990(7):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