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苑二剛
網店征稅大幕開啟
□本刊記者 苑二剛

網店繳稅,誰動了免費的“午餐”?
一夜之間,網店的免稅夢瞬間驚醒。今年6月底,武漢市國稅局向淘寶女裝網店“我的百分之一”開出了430余萬元的稅單,被視為是國內針對個人網店課稅第一例。
吸引公眾眼球的不僅是這張430多萬的稅單,還包括這張巨額稅單背后孕育的網店征稅時代即將來臨的預兆,網店征稅的大幕即將開啟。
經過十余年的發展,國內網店數量超過上千萬,網購人群已經超過一億。網絡購物已成國內主流購物模式之一。
對于此次武漢網站征稅事件,網店掌柜們驚呼“狼來了”,擔心低成本、薄利潤環境下養家糊口的飯碗將就此打破;更多的消費者則擔心“羊毛出在羊身上”,網購從此不再便宜實惠。
小米是一家孕嬰用品網店的老板,由于沒有房租、不需要繳納稅款以及其他費用,她的商品價格都極其低廉,可最近武漢市網店征稅的消息讓她有些緊張了:“我的店該不會也要上稅了吧?這樣的話那東西貴了還有多少人肯來買呢?”
如果按照武漢市國稅局對“我的百分之一”網店征稅的項目——3%的增值稅、至少20%的個人所得稅及城建稅、教育費附加稅和地方教育費附加稅(三種稅費按增值稅的12%收)計算,一家征稅前每月銷售額10萬元利潤1萬元的網店,每月應繳稅金總計4261元。如此一來,每月利潤減少了近一半。
著名營銷專家孫路認為,“很多人選擇網購,一是因為選擇面廣,二是因為價格相對便宜。如果實施網店統一征稅,這兩個優勢就喪失了,也會帶來新一輪的行業洗牌。屆時,急劇銳減的網商數量,必定影響整個行業的發展。”
事實上,此番征稅并非突然。自去年7月1日起,《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行為管理暫行辦法》實施,中國的網絡店鋪進入“實名制”時代。對網店征稅的猜測就一時盛起。
一年后,這一猜測成為現實,各界反應激烈,貶多褒少。
“我們不反對征稅,只是要呼吁政府對于網絡這個新經濟領域的征稅區別對待,不能殺雞取卵。”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梁春曉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北京電子商務協會秘書長林亞表示,絕大多數網店受制于經驗和資金,選擇的是低成本創業,如果在萌芽狀態就必須像傳統企業一樣納稅,很多創業的基因將會因此消亡。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政策法律委員會副主任阿拉木斯認為,對網店征稅牽涉相當廣泛,需要實行開門決策,讓公眾輿論與社會大眾參與這一決策的討論。最好由國家稅務總局制定政策、統一部署,而不宜由地方稅務部門單兵突進。
對網店征稅持反對意見的聲音主要發自一些中小規模網站的掌柜們,而一些經營具有一定規模的網店掌柜對征稅事件卻大都持肯定態度。
作為武漢網店征稅事件的當事人——“我的百分之一”網店主人周欽年對稅務部門的征稅行為一直相當配合,在納稅后表示“非常輕松”,“要想做大做強,必須走規范發展之路”。據悉,目前“我的百分之一”網店已與知名風投機構IDG簽約,年內將獲得近千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納稅,也是網店另一種形式的正名,也有利于網店的進一步擴張。不對網店進行征稅,也不利于這些企業的成長。”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付蔚岡表示。他認為,未來網店價格低廉依然是其優勢,但這優勢一定是建立在節約各項物流、倉儲和人工等成本之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免除稅務成本之上。
從這個意義講,網店征稅不是網購低價的結束,而是對電子商務的新挑戰,是對技術、模式、創新、優化等各方面的考驗,是一個新的開始。
□ 編輯于俊霞□ 美編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