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張素珍
浙江中小企業 艱難中前行
□ 本刊記者 張素珍

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新光工業區已經人去樓空。圖/張素珍
“狼真的來了,但大多數中小企業可能已經來不及跑!”
浙商王舒在與本刊記者聊天中反復重復著這句話。王舒是一家廚具廠的老板,他所指的“狼”主要是中小企業在經濟社會環境中面臨的更加惡劣艱難的生存和發展狀況,特別是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
窗外“自由”的風穿過江南的青山綠水,王舒卻一臉愁苦地告訴記者:“我不想講自己的故事,因為已經沒有力氣再講下去,現在承受的壓力很可能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浙江的民營企業當中大多為中小企業,這些中小企業現在面臨著最嚴峻的寒冬,信貸收緊猶如一根繩子勒得企業喘不過氣,但仍在艱難中行走。
王舒把記者帶到浙江省樂清市柳市鎮新光工業區內已倒閉的“浙江天石電子有限公司”。
“這是當地的一家明星企業,6月份突然倒閉的時候,周邊好多老板受到影響,憂心忡忡。我當時也很不安,曾經一度想把自己的企業關掉,一了百了,雖然現在仍然苦苦撐著,但感覺看不到希望,堅持不住的時候就想讓它死掉,現在關掉還剩一點錢夠養家用的,如果再堅持半年,沒有新的政策出臺,要家破人亡的。”王舒不斷向記者大倒苦水。
面前這家倒閉的公司現場已是一片狼藉。“中共浙江天石電子有限公司支部委員會”的牌子橫倒在一堆碎玻璃中,廠房里刺鼻的污水橫流,滿地的碎玻璃、破板子。公司已經被“掃蕩”一空,就連墻上的開關也被扣走,廠房屋頂上、公司四周圍墻上的鋼筋被鋸掉,上下樓的電梯不翼而飛。
據對面廠家的看門大伯告訴記者,6月13日,員工聽說老板葉建東跑了,先是恐慌,然后開始一哄而上爭搶企業的辦公用品等設備財產,高利貸公司的瘋狂之舉更是令人震驚:動用鏟車、吊機,整整用了四天時間把電梯、重型設備全部拖走,最后大街上撿破爛的也加入到瘋搶物資行列。
經查,天石公司拖欠員工薪水37.8萬元。一名附近的工廠主說,天石公司欠銀行9千萬,民間借貸2個億。
王舒說,看著眼前的慘淡景象,自己的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目前他的公司已經先后借3次高利貸,總數200多萬元,百分之十的月息,現在仍然四處奔波想辦法向銀行貸款,如果資金不到位,公司只能再堅持半年的時間。
“感覺我的企業像過山車一樣。”浙江某服裝廠的老板劉平把自己價值200萬的寶馬抵押只借貸到50萬元人民幣。
據了解,大量的中小企業暴露出生存危機是不爭的事實,企業的日子很難過,一些倒閉企業老板的逃走也讓其他企業感到人心惶惶,溫州有20%的企業已經處于停工或者半停工狀態,趨勢有愈演愈烈的跡象,如果下半年外部環境不改善,春節前后可能有40%的中小企業會陷入停工、半停工,甚至倒閉。
“目前,原材料上漲、電荒、用工荒并不是我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現在面臨的唯一瓶頸是資金緊缺。”王舒說,公司改造提升原有產品的核心技術已經具備,但與之技術相匹配的資金無法跟上。去年公司的銷售額為2000多萬,利潤15%,經過技術改造,銷售額會翻一翻,利潤是20%之上,將不再是一家簡單的生產加工型企業,而是具備自己的研發隊伍與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企業。2009、2010年先后從銀行取得了貸款,但今年銀行貸款卡住了,企業轉型升級周期一般需要2-3年。前期已經投入400多萬元,現在銀行不給“輸血”,只能向民間借高利貸,而目前公司一個月10多萬元的利潤,不足以還所借高利貸20多萬的利息。
坐在記者旁邊的劉平抹了一把頭上的汗珠:“半年以后,為了保住我的企業,我可能會做一些環保部門禁止的行業,這行業利潤高,可以很快籌到資金,被逼無奈。”
從劉平的談話中聽到最多的兩個字是“很累”。他的服裝廠在2009年開始進行產業升級轉型投資,原本感覺前景很好,設備投資1000多萬元人民幣,向銀行貸款700多萬元。設備改造之前,一個工人操控一臺機器,改造升級后為全部自動化,一個工作可以操控6臺機器。但今年無法再從銀行進行貸款融資,銀行扶持的不連貫性使得企業沒有辦法進行產業升級周期的運轉。
當地有的人認為:“轉型升級固然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方向,但大部分的民營中小企業轉型升級是很難的,因為轉型升級需要資本的支撐,技術的支持,人材的支撐,絕大部分企業尚不具備這樣的條件。
“上月發給工人的薪水,是借我母親養老的錢。”王舒這句話的聲音壓得很低。
在他的身后還有100多名員工。
“他們都是外來務工人員,每個務工者身后就是一個家庭。”桌上的煙灰缸里裝滿了他抽剩的煙頭。
來自江西撫州的鄭少雄,在公司已有3個年頭,三個孩子留在農村讀書,大的15歲,小的只有9歲。這三個孩子每年學費3000多,鄉下還有70歲的父親與65歲的母親。
“家里每年消費3萬多,我現在這里上班每個月可以拿到4000塊錢的薪水。”鄭少雄給記者算了一筆自家的開銷。為了攢下更多的錢供三個孩子上學,他半年回一次老家,這樣不誤工時,也節省路費。
“很想我的孩子,但我要留在這里賺錢養活他們。”這是記者在與外來務工人員聊天當中聽到最多的一句話。
溫州市就業管理服務局局長鄭樹明給記者看了一份“關于溫州市企業用工情況調查報告”:根據市公安局統計,2006—2010年我市暫住人口分別為272萬、316萬、339萬、340萬、335萬。
據統計,中小企業承擔了70%以上的就業,解決了大量的稅收,目前國家60%的稅收是中小企業創造。
中小企業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單元,是社會的一個細胞,它既向國家繳納稅金,又幫助社會吸納安排勞動力,構建社會文明進步都起到重大的作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中小企業不穩,大量面積停工、倒閉,必定會對社會穩定造成影響。
正如浙江省工商局局長鄭宇民所告訴記者的:“民營企業是苦出身,新一輪的困難時期,浙江的民營企業會走出來,正因為他們能吃苦,所以機會也將屬于他們。”
8月12日,溫州市經信委聯合建行溫州分行、全球網和中安擔保共同舉辦溫州市中小企業網絡融資對接會暨建行網商融資服務啟動儀式。據了解,在市經信委的牽頭下,金融機構和金融第三方基礎服務提供商不斷創新合作模式,網絡貸款正在成為探索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新路。同時,據《中國經營報》報道,首次全國中小企業工作會議初定9月召開,一個正部級管理機構或國務院層面的跨部門協調機制,也正在醞釀中。
□ 編輯潘 陽□ 美編龐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