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娟
(陜西省涇惠渠管理局西郊水庫抽水站 陜西 三原 710038)
陜西地處西北地區,河道來水常攜帶大量泥沙,因此,抽水站進水渠道普遍存在大量淤積的問題。再加之抽水站的進水渠道多為深挖方,地下水位偏高,清淤工作本身的進行非常困難。進水渠道的嚴重淤積,必然導致正常輸水能力減小,長期影響農田灌溉。因此,解決這一問題已刻不容緩。文中筆者將結合涇惠渠西郊水庫抽水站的實際,分析淤積原因,并探討可行的對策。
涇惠渠西郊水庫位于縣城以西約2km的清峪河干流上,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018.40km2。水庫以涇惠渠北干一支渠退水和區間徑流為水源進行調蓄,該水庫以農業灌溉為主,并具有防洪、養殖、旅游、遠期給三原縣城供水等綜合效益,建成后可灌溉農田3.24萬畝,改善涇惠渠灌區面積20.7萬畝。西郊水庫抽水站位于水庫大壩上游右岸,距壩軸線約400m,主要由泵車、坡道、輸水管道、出水池、牽引設備及控制房組成。安裝600QGW2880—24新型潛水泵六臺,單機容量280kW,總裝機容量1680kW,設計揚程25.2m,設計抽水流量4.8m3/s,加大流量5.67m3/s。
西郊水庫抽水站以西郊水庫的蓄水為水源,水庫的泥沙含量大必然導致抽水站的淤積嚴重。
西郊水庫位于冶峪河與清峪河交匯處下游,經上游諸水庫調蓄,進入清河的水流表現為水少沙多,汛期水沙集中,非汛期水量稀少,甚至斷流的特點。其多年平均徑流量僅為736.0萬m3,而多年平均輸沙量39.0萬t,年平均含沙量高達53kg/m3,該值較之著名的黃河三門峽水庫入庫含沙量還高出15kg/m3。
其次,西郊水庫是清河上的最后一級梯級,每年在引用清水徑流的同時,將有大量泥沙泄入。例如,黑松林、前咀子、馮村、官山及賈河灘等五座存在著不同淤積程度的水庫(表1),在當前水保措施還不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的情況下,這幾座水庫為保持庫容必須蓄清排渾。以1997年7月2日洪水為例,賈河灘水庫入庫水量98萬m3,入庫沙量29.0萬m3,除滯洪落淤12.0萬m3外,其余17.0萬m3泥沙全部泄入下游的西郊水庫。
從抽水灌區進水渠道運用的實際情況看,淤積原因常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渠道輸沙能力降低導致淤積。
灌區抽水時,為了節約水頭,將渠道比降值設計得較小。其必然導致渠道的自身輸沙能力降低,再加之抽水站進水渠處流速減小,以至淤積加劇。
(2)超含沙限引水。
當遭遇持續大旱時,轄區內農作物生長急需用水,處于農田灌溉的緊要關頭。此時,往往超含沙限引水用水以緩解旱情,卻造成了進水渠淤積。
(3)泵站運行水位偏高。
造成泵站水位高的原因常見的有兩種。其一是在泵站運行中,片面追求“高效,低耗”,采取高水位運行;二是由于有些泵站機組設計上的原因,在低水位運行時,出現機組振動和氣蝕問題,不得不采取高水位運行。
(4)水量調配不合理。
水量調配不合理,來水過大,站前進水渠產生塞水現象,大量的泥沙沉淀致使淤積加劇。
從以上淤積原因分析可以看出,既有水工設計方面的因素,也有泵站設計方面的原因,而更主要的則是運行管理方面的問題。對已建成的抽水站,有條件的可以在泵站改造中適當考慮,而沒有條件改造的,加強抽水站抽水渠道的運行管理,也是減少淤積的有力措施。下面筆者將主要從抽水渠道管理運用的角度,分析減少淤積的措施。

表1 西郊水庫上游部分水庫淤積情況
在西郊水庫抽水站的灌溉管理實踐中,曾對解決抽水站前進水渠道淤積問題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效果。另外,筆者曾就該問題與其他抽水站的工作人員也進行了探討和學習,以下將一并總結。
(1)定期對水庫泥沙清除。
西郊水庫是一座季調節水庫,根據水庫運用方式,每年9月至10月水庫將處于空庫運行狀態,這一特點雖不適宜各類機械清淤設施運作,但卻為橫向沖蝕技術應用提供了必要條件。根據西郊水庫庫區地形特點及水庫淤積分布規律,雙河口以下3km~4km范圍為淤積物主要堆積區,此處灘面開闊,淤積層較厚,便于橫向沖蝕清淤。輸水渠渠首設置在西見村充水口下410m高程處,渠道沿右岸坡角分別向上下游延伸,有效長度4.0km,清淤時,由充水口控制引水,沖刷水流通過渠道內側泄水口經灘地直泄主槽,淤灘將在沖刷水流橫向切割下,逐漸被破離并隨水流排出庫外。
(2)制定渠道水位運行監控機制,并密切配合以恰當的機電操作和灌溉方式。
即在機房內配備水位觀測設備,以來水為條件控制水位,由抽水人員具體操作,并詳細記錄數據。水位控制表按明渠均勻流分工計算。該方法在北馮抽水站1999年的夏灌中進行了實驗,在行水含沙量達8.5%的情況下,站前進水渠淤積厚度僅0.03m~0.1m,約為往年淤積厚度的1/100。此后,該方法還解決了馮家山東干二支崔家抽水站、總干一支九斗抽水站站前淤積問題,均有不錯的效果。
(3)重視站前攔污柵的清污工作。
定期清理攔污柵將是降低淤積的最直接措施。據筆者調查,當柴草堵塞攔污柵后,許多抽水站攔污柵前后水位落差高達0.8m~1.0m,也就相當于將渠道水位抬高了0.8m~1.0m,從而造成渠道淤積或加重淤積。
(4)合理地調配水量,最大限度地減少流量運行時間。
小流量引水時,渠道水位低于抽水站最低設計水位,泵站必然先塑水然后才能處于運行狀態,這樣將不僅造成站前進水渠道淤積,還會造成渠系的淤積。因此,制定調配水量時要盡量避免小流量運行。當來水水量不足時,應及時采取應變措施,改續灌為輪灌。
(5)加強渠道的管護清障工作。
加強渠道管護,減少站前進水渠道淤積和渠系淤積。對于渠道管護,應該按照設計要求,及時清除雜草,減小渠道糙率,提高流速。這將是減少淤積的有效措施,特別對于站前深挖方渠道,由于清淤困難,又常有積水,往往雜草繁多旺盛,就更要重視除草,通過徹底清淤保證斷面達到標準要求,確保渠道的設計過水能力。
抽水站前進水渠道淤積是抽水灌區普遍存在的問題,除抽水泵站設計應該考慮多種影響因素外,對于已建成的泵站,加強管理措施嚴控淤積方為上策。甚至即使有好的設計,仍然需要加強管理措施,否則,設計再好的渠道也會因管理不善而淤積,不能發揮預期的工程效益。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