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紅俠 楊艷紅 王京京
(韓城市水政水資源辦公室 陜西 韓城 715400)
關中地區,位于陜西中部,總面積5.55×104km2。包括西安、銅川、寶雞、咸陽、渭南五個省轄地級市及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共54個縣(市、區)。除鳳縣、太白兩縣基本屬長江流域外,其余均屬黃河流域。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地區,不僅有古代文明的輝煌歷史,而且也是現代文明比較發達的地區之一,在全國區域經濟格局中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被國家確定為全國十六個重點建設地區之一。加快關中經濟發展,關系到陜西和全國經濟發展。然而,關中地區地處內陸,水資源匱乏,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82.03億m3,僅占全省的18.4%。隨著經濟、人口的快速發展,目前人均占有水資源量不足全國的17%,全省的30%,屬嚴重缺水的地區。為保證關中地區經濟的發展,許多地方超量開采地下水,從而導致了一系列問題。在提倡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今天,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地下水資源已成為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以2005年關中地區地下水資源利用現狀為例,2005年陜西省地下水供水量為33.5億m3,占到2005年全省水利工程總供水量78.76億m3的42.5%。陜西省地下水資源的開采以區域性開采淺層地下水為主,開采量為27.04億m3,占總開采量的80.70%。2005年關中地區水利工程總供水量為46.8839億m3,其中地下水供水量為26.6086億m3,占總供水量的56.75%。由此可見,地下水已成為關中地區當前的主要水源。2005年關中地區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量為26.61億m3,占到2005年全省地下水資源開采總量的79.43%,因此,可以說全省地下水開發利用的重點在關中地區。2005年關中地區各市、各部門地下水供水量情況見表1。
由于歷史原因和政治原因的因素,關中地區人口稠密,改革開放后經濟和社會發展快速,因而,水資源的需求量也相應地不斷增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也在不斷地提高,地下水在關中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扮演者愈加重要的角色,所以,為了保證這一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的快速有序發展,同時又要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如何合理開發和有效保護珍貴的地下水資源已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
由于對地下水資源的過分依賴,再加上監督管理以及用水規劃相對滯后等原因,全省一些城市和部分工業區地下水開采超量現象已十分嚴重。其中:據統計,西安市城區有企、事業單位自備井500余眼,絕大部分都在開采100m~300m的淺層承壓水。在黑河引水工程建成前,由于自備井的大量開采,城郊區一帶形成面積達360 km2的區域性復合下降漏斗,導致漏斗中心地帶淺層承壓水位埋深,由20世紀50年代的20m~30m下降至2000年的120m,形勢已十分嚴峻。
根據《陜西省沿渭(河)主要城市地下水超采區劃定及保護方案》,劃定的關中地區四地市地下水超采區共計有12處,總面積達594.54km2。經過對超采區地下水可開采量的認真復核,12處超采區地下水年可開采量應為4.063×108m3/a,多年平均地下水實際開采量卻已達到5.229×108m3/a,年均超采量 1.166×108m3/a,超采量已相當驚人。

表1 2005年關中地區各市、各部門地下水供水量情況 單位:眼、萬m2
由于長期過量開采地下水,在西安、咸陽等城市,還誘發了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等地質問題,已直接危害到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其中,以西安市為例,到2000年,地面沉降的范圍進一步加大,沉降面積達200km2,累計沉降超過100mm的面積達168 km2,最大沉降量2680mm;由于地面沉降,加之地質構造的影響,城郊區產生了11條地裂縫,分布區總面積約155km2,情形已不容忽視。
農業用水是用水大戶,也是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中浪費最嚴重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渠系滲漏嚴重、灌水方式粗獷、灌溉水利用系數過低等方面。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程度不高,工礦企業水處理設備不到位,用水沒有嚴格規劃,企業節水意識薄弱等也是水資源浪費的重要原因。
部分中小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未對工業廢水進行有效處理,直接排污,導致水體嚴重污染,污水下滲,潛水受到直接污染。再加上城市生活污水排放、農藥過量應用、大面積超量施用化肥等,都加劇了潛水的污染。另外,人為活動造成了潛水的污染,同時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加大了承壓水與潛水間的水位差,潛水越流補給量和補給作用也隨之增加,致使承壓水也受到一定污染。
目前,政府和相關職能部門對水利工作者的培訓力度還不夠,沒有形成一支過硬的高水平的專業技術隊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管理方法還沒有本質的提高。
要實現地下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通過涵養水源,使地下水位逐步回升,實現地下水資源的良性循環,就必須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加強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管理和規劃,對一些已經長期嚴重超采的地區要嚴格控制,決不能超過允許開采量,以免對地下水資源造成不可逆的永久傷害。可采取的相應措施有:減少開采井數量,同時按合理井距確定開采井數;監測水位恢復狀況,以便使其在枯水期動水位和區域水位一致;通過技術方法控制混合開采,提高成井工藝,做到分層止水和開采等。
走節水之路,就要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工作,作為經濟社會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高度重視,堅持依法管理,廣泛深入開展節水工作,使有限的水資源最大限度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具體措施包括:在工業方面,積極推廣節水工藝、技術和設備,提高用水效率,推廣廢水重用技術,提高水的循環利用率;在農業方面,采用科學的灌溉方法,加強水田渠系防滲和品種改良,旱田水澆實施節水灌溉;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強宣傳,說明地下水資源的寶貴和發生危機的后果,強化人人愛惜水、節約水的意識;在社會生活方面,積極推廣節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建設污水集中處理設施,提高中水利用率;在政策方面,建立合理的收費機制,充分利用經濟杠桿,促進節約用水。
防止地下水污染,可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利用滲井、滲坑、裂隙和溶洞排放、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禁止利用無防滲漏措施的溝渠、坑塘等輸送或者存貯含有毒污染物的廢水、含病原體的污水和其他廢棄物;多層地下水的含水層水質差異大的,應當分層開采;對已受污染的潛水和承壓水,不得混合開采;興建地下工程設施或者進行地下勘探、采礦等活動,應當采取防護性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人工回灌補給地下水,不得惡化地下水質。
加強地下水資源的管理工作具體措施如下:水行政主管部門應切實承擔起地下水管理的職能;水行政主管部門要負責轄區內取水許可(預)申請審批,包括城市規劃區內新建、改建、擴建的地下水取水許可,發放取水許可證,下達用水計劃,征收水資源費以及取水許可監督管理等工作,不得委托其他部門審批和管理;城建部門在以往的地下水管理中積累了大量基礎資料,主要有取水登記、取水審批表、地下水井的基本情況、有關臺賬、取水戶繳納水資源費情況及未使用的水資源費、用水計劃下達和執行情況等,各地在職能交接中要一并接受,并注意對以往水資源管理的有關規章或文件進行清理,凡不符合水資源統一管理精神的,提請政府及時修訂或廢止;根據不同地區,地下水實行禁采控采和目標管理;凡開采深層地下水的取水許可(預)申請,均需報省水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強化經濟措施,提高水資源費征收到位率;加強地下水動態和地面沉降監測;做好非禁采區地下水利用規劃研究。
4.5 重視管理隊伍建設
重視管理隊伍建設,搞好技術業務培訓,使管理隊伍整體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采取集中培訓與分散培訓相結合;監測技術培訓與綜合能力培訓相結合;上崗前培訓與上崗后培訓相結合的培訓方法。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學習先進技術、科學方法,快速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
地下水是寶貴的自然資源,又是活躍的環境要素,必須清醒地看到,全省地下水資源開發利用中還存在不少突出問題,而關中地區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三大問題,無不與地下水密切相關。如何將地下水源地的可持續利用融入到資源、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中,是目前社會的熱點問題。因地制宜、科學合理開發利用地下水資源,制訂保護水環境的對策措施,對利用地下水作為供水水源的城市和地區來說,具有重要的生產和現實意義。陜西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