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繼躍,馬琳
摘 要:人民政協成立60年來,伴隨著人民政協工作的推進和民主監督機制作用的不斷加強,民主監督機制經歷了一個曲折復雜的發展過程,如何進一步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機制,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中國共產黨;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機制;實效
中圖分類號:D627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6-0040-02
伴隨著人民政協工作的推進,民主監督機制的作用也在不斷加強,以我自身的經歷及多年來對政協工作的關注和不斷思考,我認為,在看到我國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機制已擁有的特點和優勢的同時,也應看到由于制度規范和程序安排的相對原則性,使民主監督的力度和有效性難以得到有效保障,民主監督成為履行職能的一個薄弱環節,急需強化其功能。特別是《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認真傾聽來自人民政協的批評和建議,自覺接受民主監督。要完善民主監督機制,在知情環節、溝通環節、反饋環節上建立健全制度,暢通民主監督的渠道。”[1]所以在新時期新形勢下,對如何進一步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機制,提高民主監督實效提出一點粗淺的建議,供大家共同探討。
一、民主監督的特點和優勢
民主監督作為人民政協三大職能之一,是中國社會主義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重要內容,是我國政治運行程序中的重要環節。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強調:“要堅定不移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強民主監督,推進政協的民主監督,完善民主監督機制”[2]。這個論斷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和全面構建和諧社會具有深遠的意義。
在我國監督體系中,政協的民主監督具有其他監督所無法比擬的優勢,一是人才薈萃,智力密集,對一些宏觀的、深層次的重大問題有真知灼見;二是社會聯系廣,信息量大,能反映各方面群眾的意見和要求;三是位置超脫,視野寬闊,能比較客觀地提出建議和批評;四是上達中央,下通各界,能夠較好地打開民主渠道;五是亦“官”亦“民”,有利于問題的解決。充分發揮好這些獨特優勢,使政協的民主監督更貼近群眾關心的熱點,有助于提高監督水平,體現監督特色,取得監督實效。
建國六十多年的歷程中,有過許多沉重的教訓,也有過許多有益的經驗,都給了我們深刻的啟示。改革開放以來,各級政協加大民主監督力度,積極探索民主監督的形式、內容和機制,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由于制度規范和程序安排的相對原則性,民主監督的力度和有效性難以得到有效保障,使民主監督成為了人民政協履行職能的一個薄弱環節”[3]。
民主監督的效能要能真正得到發揮,重要的是突破目前的一些觀念束縛,要有相應的制度、機制建設相配套,形成制度化軌道,才能保證民主監督規范、有序、有效地進行。因為制度才是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的。為此,建立和健全一套適合實際的權力制約和監督機制,是我們政協工作面臨的一項重大而又緊迫的任務。
二、強化政協民主監督實效的思考和建議
(一)強化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必要性
這是人民政協工作自身發展的需要,也是提高黨的執政能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迫切要求。不斷增強政協民主監督實效性,才能把政協的形象真正樹立起來。
隨著社會主義政治民主進程的加快和“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執政理念的提出,依法治國的穩步推進,客觀上要求提高各級黨政領導干部的民主監督意識,做到自覺、主動接受民主監督,牢固樹立“民本位”的執政理念,營造良好地社會監督環境。但是,由于受傳統的高度集權的政治體制的影響,我們現行的監督體制依然停留在過去那種過分強調自上而下的監督,忽視自下而上的監督和平行制約,以致出現不少監督環節的空檔和誤區,引發社會腐敗現象。我們要建立的應該是一種客體的、超脫的監督機制,才能比較有效地防止權力失控、決策失誤和公職人員行為失范。這正是政協民主監督的主要內容和形式。
(二)健全和完善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機制
1.建立權力授予政協民主監督機制,從源頭上拒腐從廉。在權力授予機制中引入政協民主監督機制,是充分體現民意的一個重要渠道,是提高政協民主監督權威性和實效性的關鍵。把民主監督納入法制化軌道,以保障民主監督的有效實施。就是要把民主監督職能逐步在明晰的硬法框架下運作,使之行有所據,有法可依,真正具有約束力。要盡快制定和完善信息反饋制度、群眾舉報制度、責任追究制度、領導干部述職報告制度和干部民主評議制度等,促進民主監督加快進入法制化程序。
2.健全政協民主監督的組織結構。考慮在政協機構中設置一個常設性的機構——專門的民主監督委員會。通過這種權力制約模式使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真正落到實處。
3.在知情環節、溝通環節、反饋環節上建立健全制度。在知情環節上,知情是監督的前提,黨委、政府要高度重視并支持政協工作,在每年舉行的政協全委會上,主要領導要對政協工作提出明確要求,對涉及到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情況和重大問題,要定期向全體委員通報情況。
在溝通環節上,要建立民主監督的橫向合作機制。將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與人大的權力監督、政府部門的行政監督、檢察院和法院的司法監督、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和社會公眾的群眾監督有機結合起來,互相配合,優勢互補,形成監督合力,切實推進政協的民主監督工作。把民主監督融合到權力監督中,將監督內容和社情民意提供給權力監督部門,從而有效地提升民主監督的強制力和約束力;必須加強與有關部門的密切配合,互通情況,使政協民主監督與法律監督、紀律監督、行政監督、輿論監督等相互配合,相得益彰,理順各方面的關系,優化民主監督的外部環境。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也要與政協保持密切聯系,涉及重大人事變動等方面的問題,要及時交換意見;黨內監督、行政監督、法律監督以及輿論監督,要與政協民主監督加強協作,相互支持,擴大政協民主監督的社會影響。努力建立一種能將多種類型,多個層次的民主監督體系整合在一起的協調體制和機制。
在反饋環節上,黨政部門應盡快形成制度,認真研究辦理政協報送的提案、調研報告、視察報告和社情民意等,不論采納與否,都應做到限期辦理和答復。可通過會議辦理、公開政務信息、調研督辦、考核激勵等辦法,努力提高政協民主監督工作的實際效果。特別是對于重大突發事件,如有關安全生產、食品安全等社會反響較大的事件應同政協一起全程跟進,及時提出建議和進行監督。否則會使政府的形象和聲譽受到嚴重的損害,直接影響我國政治經濟的穩定和發展。
在做法上,要從實踐科學發展觀和實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從加快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度,從加強機關效能建設的高度,充分認識辦理提案等工作的重要性,這是促進各級政府和部門落實崗位責任制,抓好經濟社會發展和各項工作的主要途徑。要堅持抓好四個步驟:一是抓住熱點,精心選題;二是強化領導,精心組織;三是有的放矢,注重實效;四是跟蹤調查,及時反饋。
4.組織和邀請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各族各界人士代表積極參與人大及政府有關部門、政協及其專委會組織的視察、調研等活動,豐富和充實監督載體。同時建立聽證制度;使民主監督與群眾的社會監督相結合,建立民主監督情況發布制度,接受社會的監督。擴大公眾參與度,在提案征集、社情民意反映交流互動方面進行積極探索,如開通匯集民情民智的“綠色通道”等,提高群眾參與度,夯實民主監督的民意基礎。
5.利用媒體的社會監督優勢,加大民主監督的力度。通過新聞媒體,溝通政協與黨政、人大和群眾等各方面在民主監督過程中的聯系,從而強化民主監督的力度。形成黨委領導、政府支持、政協盡職、部門配合、群眾參與的工作機制和合力。
6.要突破原有的行風評議和執法監督員的民主監督途徑。對涉及某些方面的重大事件和突出問題,如民生問題和群眾生產生活中的難點問題重點監督。
隨著《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人民政協工作的意見》的貫徹實施,我們更應在實踐中不斷健全機制,爭取在一定的時間內改變過去那種程序性監督多,實質性監督少;原則性監督多,針對具體問題監督少;申訴工作困難多,改進工作問題少的現象,充分發揮政協委員來自各個黨派,各行各業的優勢,加大民主監督力度,豐富內容、創新形式,才能有效地落實“兩個《意見》”。政協各級組織要努力營造寬松和諧、民主活躍的政治氛圍,堅持廣開言路、暢所欲言,使各界人士講真話、諫諍言、獻良策,克服畏難情緒,消除不愿監督、不敢監督的現象。在充分運用并不斷完善已有的民主監督形式的同時,根據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人民政協事業發展的需要,深入調查研究,積極探索新的民主監督形式,走出一條切合實際的監督之路,不斷提高民主監督的質量和成效。從而使政協的地位和作用得到新的提升,影響力得到新的增強,社會的公信度得到提高,有效地促進政協工作的全面發展,確保各級政府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的目標實現。
參考文獻:
[1]劉康.論人民政協民主監督的中國特色[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8,(6):151-154.
[2]段援埃.關于多黨合作制度框架內民主監督的幾點思考[J].重慶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09,(5):38-40.
[3]辛剛國.關于民主黨派民主監督程序缺陷的思考[J].中國政治,2010,(7):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