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慧玲
摘 要:目前,隨著各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錄取分數線逐年降低,在上大學變得越來越容易的同時,也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各學校學生的基礎文化素質普遍有所下降,高職院校尤其如此。因此,要想出色地完成數學課的教學任務,關鍵是如何緊緊把握住每一個45分鐘,提高數學課的課堂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職;數學課;課堂教學效果;提問;參與;課堂練習
中圖分類號:G71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6-0202-02
課堂是學生在校期間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主要陣地,也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其他各種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隨著高校招生人數的不斷擴大,錄取分數線逐年降低,學生的基礎文化素質也普遍有所下降;此外,在各高職院校的教育教學中,實習實踐課的比重逐漸加大,基礎文化課的課時逐步減少,作為一名高職院校的數學教師,要想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關鍵是提高數學課的課堂教學效果。
一、教學目標明確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本杰明·布魯姆(BenjaminBloom)在他的《教育目標分類學》一書中,將教學目標分為三大領域,即認知領域、情感領域和動作技能領域。因此,在備課時要圍繞這些教學目標選擇教學的策略、方法、媒體等,對教學內容進行必要的重組。在數學教學中,要通過師生的共同努力,使學生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數學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綜合能力、心理素質、思想品德等方面達到預定的目標,加強他們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突出重點,化解難點
每一節課都會有一個重點,而整堂課的教學都是圍繞著這個重點內容逐步展開的。為了使學生明確本課的重點和難點,教師在開始上課時,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將這些內容簡要地寫出來,以便引起學生的重視。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教師也可以通過聲音、聲調、句式、語調、手勢、板書等的變化,以及應用教學模型、自制教具和多媒體等手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師所講授的內容在學生的頭腦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此外,還可以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精講例題,加強課堂練習,甚至可以讓學生上黑板演算習題,并且能夠針對學生板演中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繼續強調重點、難點,以及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這樣,不僅使上黑板的同學得到提高,同時也會使全班同學共同進步。最后,在下課前的課堂總結和課后作業中,都要對重點和難點進行反復地強調。
三、善于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電子計算機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也成為當代教學的一項任務。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象力于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學習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地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科學,對數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繼而對其進行延伸和創新。于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成為數學教育的特殊要求。教師運用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造性設計,發揮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展示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展示數學思維的形成過程與實質,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直觀性強,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能有效地增加課堂容量,節省有限的課堂時間,加強學生的課堂練習;同時還能夠減輕教師的板書工作量,使教師有時間把例題講深講透,提高課堂講解的效率;此外,有利于對所講的內容,重點和難點進行回顧和小結。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選擇一些適當的內容,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完成課堂教學。
四、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
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教學任務和所要達到的目標都會有所不同,因此,教學方法也不會千篇一律。教師要隨著教學內容、教學對象、教學設施、教學目標等的變化,靈活應用適當的教學方法。數學教學的方法很多,對于新授課,我們往往采用以講授法為主的形式向學生傳授新知識,同時也會穿插一些其他的方法。此外,還可以結合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靈活采用談話、提問、讀書指導、討論、作業、練習等多種方法。經常在一節課上,要同時使用多種教學方法。教學方法無所謂優劣,只要應用得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有利于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就是好的教學方法。
五、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進行總結,適當給予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了解學生對課堂上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并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及時地給予評價,但要以鼓勵為主。目前,小學校都在推廣賞識教育,實際上,在大學校園也應當積極推行賞識教育。2010年秋季,內蒙古自治區高職院校招生的錄取分數線為180分,學生理論知識的基礎可想而知,很多學生在學習上缺乏自信,對數學尤其如此(記得今年開學第一次上課,課前就有不止一個學生問我:“老師,我們的數學難嗎?我以前一直就學不會。”當時我回答:“不難,只要用心,一定能學會”)。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盡量發掘學生自身的優點,并利用這些優點,多鼓勵,少批評,多提希望,少說禁止。比如:有的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但是愛勞動,字寫得漂亮,樂于助人,或在演講比賽、體育比賽等集體活動中贏得了榮譽,又或者在某些方面表現突出,我們可以針對這些具體情況先稱贊,然后指出不足,最后提出希望。如:這個同學在某個方面表現突出,值得大家學習,同時我們還希望他在其他方面也有更出色的表現等。有時,還用一些名人名言來鼓勵大家。美國總統奧巴馬向全美學生發表電視演講時,提醒學生,沒有誰生來就是萬能的,成功源于百折不撓。他說:“如果你陷入麻煩,不意味著你就是惹事包,而說明你需要努力做正確的事情;如果你成績差,并不意味著你笨,而僅僅說明你需要花更多時間學習”。
六、講究提問的藝術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圍繞學生展開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自始至終要讓學生唱主角,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要想達到這個目的,課堂提問或問答式教學是一種比較好的方法。課堂提問是指教師圍繞一定的教學內容,根據學生所學的知識,結合他們所了解到的情況進行提問,由學生作出回答。其目的是啟發學生思考問題,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己的分析與討論,找出問題的解決辦法。在課堂提問中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加強提問的有效性。有效教學是對話式的、互動式的,在這種教學中,不能只有教師一個人的聲音。教學是否出現和維持某種對話式的狀態,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夠有效地提問。有效提問意味著教師所提出的問題能夠引起學生的回應,而這種回應能夠使學生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否則,不僅達不到目的,還會白白地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
(2)提問要具有針對性,不能“一視同仁”。在掌握了學生的基本情況后,要做到讓層次各異的學生,回答不同的問題。這樣既不會使基礎較好的同學認為問題過于簡單(其難度應為:經過思考后才能正確地回答),也不會讓基礎較差的學生覺得無從下手,繼而放棄回答問題。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3)提出問題后,給學生留一點思考的時間。問題提出后,不要立即讓學生回答,要留出一定的思考時間,否則,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容易出錯,有時也可能直接放棄回答問題,這樣不僅不能達到提問的目的,而且還會適得其反,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和學習數學的信心。
(4)當學生回答不出或答案中出現錯誤時,不要立即給出正確答案。如果學生回答不出或答題時出現錯誤,最好的解決方法不是立即糾正、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從側面再提出其他問題,給學生進一步的提示,或針對學生的錯誤認識提出補充問題,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所在,并逐步啟發學生經過一系列的思考,最終自己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否則,有的學生會直接放棄,有的學生對出現的錯誤印象不深,以后還可能出現同樣的或類似的錯誤。
(5)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對問題的討論之中。如果只有被要求回答問題的學生在思考,而其他學生都是事不關己的態度,那么這是一種失敗的提問。我們的目的是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對問題的思考和討論之中,使大家共同進步。
七、精講例題,強化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是數學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環節。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內容的要求精選例題,可以按照例題的難易程度、結構特征、思維方法等各個角度進行全面剖析,把例題講深講透,而不是片面追求例題的數量,并讓學生充分地參與到例題講解的過程之中。另外,要安排一定的時間,找一些難易程度適中的思考題和練習題,讓學生共同完成。如果能夠上臺板演,效果會更好。在高中階段,學生一直習慣于被動地聽老師講課,經過一段時間的鼓勵和嘗試,我所帶班級的大部分學生已經能夠主動上黑板做練習了。
八、培養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參與意識
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參與情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提高了能力。因此,加強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是現代數學教學的趨勢。
九、滲透數學思想和方法,培養綜合運用能力
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轉化的思想,類比歸納與類比聯想的思想,分類討論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以及配方法、換元法、待定系數法、反證法等。這些基本思想和方法分散地滲透在教材的各章節之中。在教學中,教師要在傳授基礎知識的同時,有意識地講解與滲透基本數學思想和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從而達到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目的。
總之,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提高學生在每一個45分鐘的學習效率,就要求教師積極思考,不斷探索,充分準備。在備課過程中,要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不僅把問題講清楚、講透徹,還要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和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在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麗紅.淺析優化課堂教學的若干措施[J].中學數學研究,2002,(8).
[2]李珊.數學的探究與欣賞[J].信息技術教育,2004,(2).
[3]方運加.一個被忽視了的目標:做有學問的數學教師[J].湖北教育,2004,(3).
[4]仇保燕.數學思維與方法[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
[5]嚴士健.數學思維與數學意識[J].教學與教材研究,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