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平
摘要:在線瀏覽等低碳閱讀方式已經成為了用戶方向,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紙本期刊在圖書館的館藏定位。有感于此,對期刊在館藏策略方面存在的結構性缺失進行了分析,文章數據凸顯的是期刊館藏與用戶認可度的巨大反差,進而從低認可度導致的期刊高閑置率描述了低碳閱讀與網絡環境背景下期刊館藏的內在趨勢,以期能夠進一步理順電子期刊與傳統期刊的館藏比例,合理配置資源、降低成本。
關鍵詞:期刊管理;閑置率;利用率;低碳閱讀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6-0118-02
信息資源在網絡環境下迅速的被數字化,低碳閱讀已成趨勢,這種來自用戶的閱讀傾向也必然在制度上改變期刊館藏建設,傳統期刊管理模式在電子期刊持續沖擊下也一定會迎來一個巨大的變革。
一、紙本期刊館藏在讀者使用率方面的巨大反差
1.閱讀傾向分析
為了明晰低碳閱讀趨勢與圖書館期刊館藏關系我們收集了一些比較有代表性的數據,2009年我館本部期刊室的讀者調研顯示其訂購的37種(X大類)環保刊物近三年幾乎完全閑置;所購的(O、N大類)使用率也不足0.7%;而(C、T、A、B大類)刊物的使用率也只是介于17%~30%之間;與之相對應的卻是所訂購的30種體育類刊物以及部分大型綜合性文摘期刊閑置率幾乎為零。
在數據的人工直觀跟蹤過程中我們也試圖尋找期刊閱讀的普遍性規律,比較欣慰的是我們訂購的鳳凰周刊、瞭望東方周刊、環球、讀者、新華文摘、世界博覽等大批綜合性文摘類刊物始終都能老少皆宜地激發用戶更多閱讀興趣,其原因恐怕是來源于其新穎的內涵與豐富的信息綜述吧,此類刊物薈萃了思想精華,提高了文化品味,開闊了生活視野,激揚了人生情懷,刊物內容反映社會熱點,它不僅集可讀性、趣味性,時效性、知識性、社會性、藝術性于一體,而且在理論方面還具有專業性、科學性、價值性、教育性和參政性特色。我們還注意到在當今紙本文獻閱讀率大肆滑坡背景下用戶對于休閑娛樂類刊物卻仍然保持著強勁需求,估計這與人們每日面對巨大壓力的釋放需求不無關聯。此類刊物有些可以從性別與年級層面固定區分讀者群,比如有關體育博覽、棋牌武術、足球世界、軍事、航模、攝影、收藏等類型的期刊幾乎是所有年級男同學的摯愛;而女同學則對有關健與美、人生伴侶、流行色、時裝畫報、大眾電影等類型刊物傾注了更多的關注;其中更多的是不分族群的通用型期刊,比如環球銀幕畫刊、世界知識畫報、知音、當代青年以及散文小說類通俗讀物等……
就經濟理論而言,倘若投資項目之用戶滿意度長期低于50%,其性價比反饋的就是資金投入的決策性失誤,如此我們的館藏期刊之決策性失誤就不言而喻了,那些長期閑置的訂購品種為什么不能以電子收藏取代紙本收藏呢?從調查數據來看傳統期刊無論是藏量還是質量在網絡時代都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缺陷,所購刊物難以得到用戶認可,低認可度必然導致高閑置率。近些年的高校合并潮導致頻繁的專業結構調整,圖書館難以跟隨變更步伐[1],一方面,出于連續性目的仍在按過去的專業訂購刊物,專業期刊對口性不強降低了期刊的利用率;另一方面,為新興專業訂購的期刊又由于宣傳推介力度不夠也導致利用率受到影響[2]……
可以說紙本刊物閱讀率低下的成因是多方位的,這里既有社會與體制等客觀因素,又有館藏建設與咨詢檢索等主觀因素。客觀來說網絡對圖書館的負面影響是多方位的,僅學術期刊而言各種論文免費資源網站多如牛毛,它自然的就分流了部分學者型網民用戶;圖書館期刊業務在出版到上架流程中又存在著天生的時差缺陷,個別刊物時差甚至可達數月,自然也就在時效性方面難以與電子期刊相抗衡;館藏期刊業務未能與時俱進的實現科學管理,憑經驗認刊名的期刊的收藏又極具盲目性[3]。與傳統期刊諸多弊端相對應的卻是電子期刊全文數據庫在提供服務的個性化、便捷性、及時性、跨越時空性方面越來越顯示的強勁優勢,無論是檢索的便捷還是查全率等都是紙本期刊無可比擬的,這種數字特性自然就吸引了大批學者型用戶及部分急功近利人群的加盟,隨著期刊數據庫學科覆蓋面的不斷擴大,服務功能不斷完善,高校圖書館紙本期刊利用率逐年下滑。面對下滑我們能做的就是有意識地調整結構性缺陷的主觀因素以適應客觀環境,比如我們必須盡力規避紙本期刊收藏的所謂“連續性”陋習,使之能夠更好地與近些年高校頻繁的專業結構調整相匹配;我們更應該強化期刊推薦的宣傳力度,主動迎合用戶需求……
2.期刊館藏應該適應低碳閱讀社會趨勢
1)從用戶情報出發提升館藏期刊品質
利用率與服務品質具有相當的關聯性,服務品質相當程度是來源于團隊成員的知識結構以及學歷層次,團隊成員素質在圖書館而言是有歷史原因的,但由此而顯現的服務意識低下與服務手段單一卻必然會直接影響期刊利用率,而最大限度降低此類影響的途徑除了自學與培訓外只能依賴細節化付出來優化我們的服務品質與內涵[4]。不可否認高校圖書館有相當一部分師生與科研人員由于不能很好地掌握文獻檢索具體方法而導致刊物的使用在效率上受到限制,從細節上看,這就是我們檢索開發與推廣宣傳環節不到位[5],為此我們必須強化用戶情報意識,要從用戶適用性角度健全我們的檢索系統以便更好地揭示期刊內容,提高館藏與用戶需求的匹配性[6],只有重視用戶情報才能明確館藏目標而改變憑經驗認刊名的期刊收藏隨意性。另外,隨期刊品種急劇增多,期刊改名或改變辦刊方向問題近些年多有所見,我們也應該及時掌握相應出版信息,以確保專業期刊對口性。
在服務方面我們應該倡導一種禮儀的細節化專業態度,用熱情周到的付出給用戶送去賓至如歸的愉悅,愉悅營造回頭客,而用戶回頭率與刊物利用率是成正比的;細節化付出要追崇優質的內涵,毫無疑問,館員提供的服務內容越豐富,質量越高,對期刊的開發層次越深,期刊的利用率也就越高。
從板塊效應看,高校圖書館作為一個整體應該在期刊開發利用之組織與協調的統一層面有所建樹,在本地區、本系統內,各高校圖書館之間努力探尋一種統一協調途徑,以期改變館藏建設的條塊分割、各自為政局面,只有實現了這種圖書館建設大格局才能從根本上摒棄“大而全,小而全”的館藏殘念,可以說實現圖書館大同格局是資源共享的唯一途徑,資源共享更是低碳社會的價值取向。
2)低碳閱讀導向的期刊策略調整
我館實行的是紙本期刊與電子期刊雙軌訂購制,僅從獲取角度看,我館訂購的電子期刊已基本涵蓋所購紙本刊物內容,如此,我們是否有理由盡量減低紙本刊物擁有率,或者說我們是否應該結合當前低碳閱讀趨勢將工作重心更多的向電子期刊的推廣運用方面傾斜。其實此類嘗試在國外早已出現,比如歐美發達國家就已經有不少研究型圖書館開始嘗試以電子期刊[e-first]為主導的期刊策略,甚至也有嘗試完全以電子期刊[e-only]取代紙本期刊的實踐。應該說在線瀏覽等低碳閱讀是用戶方向,有鑒于此,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紙本期刊在圖書館的定位,進一步理順電子期刊與傳統期刊的館藏比例,以便合理配置資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參考文獻:
[1]汪曉蘭.淺談合校、擴招與圖書館的建設[J].東華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3):294-297.
[2]李章平,黃梅.論提高高校圖書館期刊利用效率的若干關系[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4,(5):53-54.
[3]張曉艷.關于提高紙質期刊利用率的思考[J].圖書館學刊,2010,(7):30-32.
[4]趙雙麗.網絡環境對圖書館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J].圖書館學刊,2003,(2):60-61.
[5]卓理.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的思考[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07,(5):44-46.
[6]王惠君.導入“一站式”服務,提升圖書館服務水平[J].圖書館論壇,2004,(4):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