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嬌
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呼喚高校提高教育質量,而培養具有良好素養的創新型人才又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從教學設計、學習策略以及多元評價過程各方面入手,分析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的理論與實踐支持,希望基于此方向的努力能換來教育改革的亮點和成果。
關鍵詞: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創新型人才;學習策略
中圖分類號:G44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1)06-019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改進高校教學評估,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著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由此可見,高校中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已從呼吁變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基本思想
從教育發展趨勢來看,近二十年來,把學生作為知識灌輸對象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而將學生看作信息加工主體的認知學習理論倍受重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作為認知理論的重要分支,在西方逐漸流行,并對當今世界各級教育教學改革產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皮亞杰和維果斯基是建構主義教學理論的杰出代表,為此理論的發展及應用做出了重要貢獻。建構主義學家認為,知識無法通過教學直接灌輸給學習者,學習不是簡單的信息輸入、儲存和提取的過程,也不是簡單的信息累加,而是學生主動參與整個學習過程,根據先前的經驗,與他人協商、會話、溝通,在交互質疑的過程中建構知識的意義。因此對學習的評價不應以學習者記住知識的多少來衡量,而應以學習中主動參與的程度、協作學習的能力與貢獻、意義建構的水平等因素來綜合衡量。建構主義強調知識應用的情境性,人們面臨現實問題時,不能僅靠提取已有的知識就解決問題,而需要針對具體問題對已有知識進行改組、重建。知識的高度主觀性和情境性決定了學習是終身的活動,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善于對知識進行質疑、檢驗和批判。近些年,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不斷研究與實踐中得到了豐富和完善,為指導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教育改革的重點和難點
創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強烈的創造意識和創造激情,富有懷疑性批判性的追根究底的求索精神,而又有著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的能力,能在經濟、科研、軍事、文化等領域不斷有新發明、新發現、新創意、新開拓。美國心理學家吉爾福特提出了成就型人才的八項特征:有高度的自主性與獨立性,不肯與他人雷同;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刻苦鉆研精神;有強烈的好奇心;知識面廣,善于觀察,記憶力強,對日常瑣事卻漫不經心;條理性強;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直覺能力,同時又喜歡抽象思維;富有幽默感;面對疑難問題能全神貫注。無論創新人才的具體表現形式會有千差萬別,高校本質上都應當以這樣一種普遍時代精神去總攬人才培養過程。
高校在我國雖然一直是培養人才的重要場所,但是過去很長一段時期內并沒有把創新型人才和人才的創新能力置于人才培養目標的核心地位。創造力是一種包含認知活動、人格活動、社會活動諸多層面的綜合產物,涉及人的心理、生理、思想等基本素質的狀態。在不同的個體之間,創造力的發展存在著不平衡性,通過教育活動可以減少、改變或是消除先天或環境所造成的發展不平衡性。最近幾年來我國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工作已經起步,各地高校都在積極探索,也都取得了一些經驗,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取得突破性進展,也沒有尋找到特別有效的培養方法。
三、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該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促進
(一)開發培養學生能力的教學設計,創建良好學習環境
建構主義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環境下進行教學設計,一般分為兩大部分:一是學習環境的設計,二是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包括教學目標分析、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習內容特征分析、設計學習任務、情境創設、信息資源設計、自主學習資源設計、協作學習環境設計、學習策略設計、學習效果評價設計、強化練習設計等等。
明確教學目標是提高教學效果的前提,它使教師按目標要求認真備課、設計任務情景、采取有效辦法實施教學。心理學家認為,人們一旦有了明確合理的學習目標,會將時間和精力更多地集中在目標的實現,獲得更大的動力。在教學設計及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和課程要求,進行靈活的設計,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學設計模式。建構主義不僅強調對學習者個性的尊重,而且強調對學習對象不同特點的區分和把握,并根據不同的學習類型在教學設計中選擇不同的教學模式。如采用動作技能的學習就必須有真實的任務驅動,在講解、操作及反復訓練中掌握技能,并能在真實的場景中自如地應用所學技能。了解技能學習的特點和規律,我們就可以避免套用知識學習的方法來進行技能學習,提高技能學習的效果。從各種教學理論的適用范圍來看,建構主義對提高動作技能的學習能力和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對高等教育教學中注重學生創新的技能培養有重要指導作用。
(二)積極探索建構主義學習策略,提高教學指導質量
建構主義的學習有效的方法包括“主動學習、基于問題的學習、合作學習、做中學習”等多種。每種方法都有其內在的理論體系、操作方法和步驟,建構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教學,教師更應具備較高駕馭教學過程的技巧。一方面可以注重基于問題的學習與討論,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基于問題的學習是建構教學理論倡導的一個重要學習理論,它鼓勵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積極的問題探究、討論和交流,要求教師通過對學生提出一些富有思考價值和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激發學生進行批判性思維和質疑,使學生在調查分析、查閱資料、論證結果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提高創新能力。另一方面,可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倡導合作學習,培養其做事能力。課堂中,教師應將更多教材中學生能讀懂的一般性任務布置學生課后自學,提供其他材料或網址讓學生學習參考,并按時完成學習任務,上課時再結合所學內容,重點提出問題??赏ㄟ^大家共同討論來解決問題,或根據老師布置的任務,分組進行討論學習,在此過程每個學生必須參與活動,并分工完成任務,之后集中上課時間面向全班同學展示,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提問,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
在采用這些方法指導學生學習中教師要明確,如單純從學生所獲知識結果的量上看可能不如直接的傳授給學生收獲大,但如果教學重在知識建構的過程,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創造性思維能力,以及學習能力,則實施基于建構學習理論學習策略所花的時間就是有價值的有效率的。建構主義學習策略倡導學習的目的不是僅為提高學生分數,而是為了幫助學生提高達到目的之能力,這是我們當前教學改革中所必須轉變的觀念。
(三)完善實施多元化考核體系,在評價過程中提高學生能力
不少國內外教育專家在研討當前教育改革問題中呼吁,評價方式不變就很難能改變教學的方式與過程??梢?,教學評價對教學起直接的導向作用。我國傳統的評價方式以總結性評價為主,由于過度強調應試能力的培養,影響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和學習過程中能力的培養。傳統評價方式的另一嚴重問題是,對日常教學中的問題不能及時發現、有效改進,達不到有效促進教學的目的。如何將評價過程作為促進教學的手段,是進行教育評價改革的一個核心問題。教學評價應作為促進教學的手段,通過測試、作業、任務完成情況等多種形式評價學生全部學習活動的過程。優秀教師會將評價作為教學過程的豐富內容,有效的教學評價能促使教師按課程教學計劃目標組織教學,從開始選取有價值的教學內容,設計能夠指導和檢查學習效果的試題和作業,確定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方法等都得到體現。過程評價要求整個教學過程中對評價有明確的標準,創建科學的課程評價標準體系,這樣會對學生學習提供明確的目標要求。另外,過程性評價中一個重要的環節是對評價結果的總結和反饋,教師要及時向學生反饋考核情況及評價成績,使學生及時了解存在的問題,明確努力的方向。這對我們如何實施有效的過程評價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由此可見,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方面有其獨特性,很多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教學中對建構主義的理論、方法及實踐進行深入研究,在領會其內涵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課程教學特點靈活運用,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索。同時,也要避免機械套用,忽視教師的作用。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不是讓學生去盲目地自學、討論和構建知識,而是在新的教育教學體制中,為學生設計和創造一個適合學習、能力發展的良好環境,通過學生的認知改變,激發創新思維的生成。當然,這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的改變以及學習環境的改變都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但只要堅持在這個既定方向上,那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就更加接近,最終形成中國教育改革的亮點和成果。
參考文獻:
[1]王麗.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在美國的應用以及對教改的啟示[J].濰坊高等職業教育,2009,(12).
[2]姜傳菊.論創新人才的培養與信息素養教育[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2).
[3]蔡永紅.對多元化學生評價的理論基礎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5).
[4]桑新民.建構主義的歷史、哲學、文化與教育解讀[J].全球教育展望,2005,(4).
[5]謝麗娜.多元智力理論觀下課程評價目的的失落與復歸[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0,(3).
[6]周嘯翔.淺談課堂教學中的素質教育特征及課堂教學模式建構[J].教育探索,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