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蕓蕓
摘 要:人們對于手機報已經并不陌生,但是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手機報的生存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為了讓手機報盡快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從而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從全媒體時代手機報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入手,提出了手機報的生存對策,認為在全媒體時代,手機報應該突破創新,在新聞圖片、視頻新聞、受眾與新聞內容生產者等多個方面形成自己的優勢,以不斷創新來應對全媒體時代以及未來更多的挑戰。
關鍵詞:全媒體時代;手機報;生存
中圖分類號:G20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4-0071-02
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早已為人們所熟悉, 據工信部2011年1月發布的《2010年全國電信業統計公報》顯示:2010年,全國移動電話用戶凈增11179萬戶,創歷年凈增用戶新高,累計達到85900萬戶。其中,3G用戶凈增3473萬戶,累計達到4705萬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到64.4部/百人,比上年底提高8.1個百分點。[1]隨著手機技術的發展和在各個方面的應用,手機作為一種媒體的功能也越來越受到重視,人們認為,繼互聯網成為第四媒體后,手機這樣一種全新的媒體已經成為“第五媒體”。
手機報是手機作為“第五媒體”參與大眾傳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通過無線技術平臺把來源于紙質媒介和網絡媒介的新聞內容,以彩信的形式把文字、圖片和flash發送到訂閱用戶的手機移動終端。2004年7月1日,國內第一家手機報《中國婦女報》問世,2005年5月國內首家省級手機報《浙江手機報》誕生,此后全國各大紙媒爭相將報紙內容搬上手機,[2]手機報從設想走向了現實。
手機報的優勢毋庸置疑:快捷、便利,基本實現即時閱讀,超越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一張報紙可以涵蓋多家傳統媒體的內容;時效性較強,每天早晚出版,遇到重特大新聞事件及時出版“號外”;用戶針對性強,受干擾的程度較小。
但是在許多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向全媒化邁進的時代,手機的生存與發展也面臨一些問題。作為新生媒體的不足和全媒體時代的更高要求交織在一起,要想從中突圍而出,創造更好的發展前景,手機報的自身變革迫在眉睫。
一、全媒體化與全媒體時代的來臨
所謂全媒體是指“綜合運用各種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地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盵3] 它是媒體走向融合后的產物。
在國外,以促進媒體融合為目的的全媒體試驗方興未艾。在國內,面對來勢洶洶的各種新媒體的挑戰,很多傳統媒體走向了媒介融合之路,開始嘗試一種融合各種媒介優勢的“全媒體”,或者開始了全媒體化的探索。有在主報專設滾動新聞部進行多媒體拓展的,如廣州日報報業集團;有通過搭建數字技術平臺進行媒體融合生產的,如煙臺日報報業集團、寧波日報報業集團;有通過流程再造、虛擬組織的運作進行全媒體拓展的,如解放日報報業集團。[3]2009年10月,杭州《都市快報》打造了視頻網站——“快豹寬頻”,主打“原創、首發的視頻”內容。2010年4月,浙江日報報業集團與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利用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采編隊伍人才的優勢和華數集團的傳播渠道、數字技術優勢,共同推進“全媒體、全國化”。[4]
手機媒體作為一種新興媒介,幾乎融合了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的特質。但就手機報而言,某種程度上仍是紙質媒體在手機媒介上的延伸,其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原有媒體新聞模式的制約。特別是在內容上,幾乎全部來源于原有媒體,除了少量的“幫忙”、“問答”類信息之外少有原創內容。因此,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和全媒體時代背景下,手機報的發展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
二、全媒體時代手機報面臨的問題與不足
從起源來看,手機報脫胎于原有的紙質媒體(如今也包括網絡媒體),它在誕生之初就繼承了紙質媒體的優勢,又融合了自身優勢,形成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多媒體信息。從理論上說,一張手機報包括了文字、圖片、聲音、動畫等多種形式。其中,文字的運用是相對較為成熟的,可以說目前為止整個手機報還是以文字為支撐的。
圖片是手機報不可或缺的元素,但相對而言數量上明顯少于文字內容,其作用主要是點綴和說明,還未真正實現新聞圖片單獨成為一篇新聞。一方面,由于手機屏幕尺寸相對電腦和報紙等小得多,這直接限制了新聞圖片的大小。圖片尺寸的縮小勢必會影響到照片質量,清晰度的下降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難以傳達圖片本身所承載的新聞信息。另一方面,手機報本身的短小精悍也限制了大量圖片的運用。為了保持短小精悍、適宜快速瀏覽這一優勢,手機報中也并不適合放入大量的新聞圖片。在傳統媒體中早已毋庸置疑的新聞圖片的作用在手機報這種新媒體中并未完全發揮,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傳統媒體上直接嫁接到手機媒體上的新聞圖片有些“水土不服”。究其原因,最主要的還在于媒體特質的差異。
聲音、動畫、視頻等由于技術等原因也還沒有真正投入商業化的實際運用。雖然目前部分手機媒體可以收發容量大約在200K左右的彩信,但是中國移動對于單條彩信的容量規定是30K,這也間接限制了手機報中不可能帶有聲音、動畫、視頻等。為了保證每天手機報的信息量,只能擴大文字內容,減少新聞圖片,不用聲音、動畫、視頻。
雖然從理論上說,手機報集合了各種媒介特質,但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它仍由文字發揮主要作用,其余僅起點綴修飾作用。這與全媒體的要求相差甚遠。要解決這一問題,除了技術上的升級之外,最主要的還是更新發展的理念,不能簡單把傳統媒體的內容嫁接到新媒體上就以為成功,要把內容作適當轉換,使之適應新媒體的特質,從而真正發揮作用。
三、手機報如何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要求
針對手機報的特點,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改善手機報的內容和形式,以更大地發揮作用:
(一)轉變編輯理念,舍棄全盤照搬紙媒新聞圖片
手機報彩信版在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再現了報刊的原貌”[2],但是出于自身發展和競爭等需要,手機報全盤照抄紙質媒體和網絡媒體的新聞已經不能真正發揮其優勢。針對圖片新聞,手機報編輯應在選擇新聞圖片時應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一要選擇照片質量上乘、畫面清晰的圖片。一些帶有特殊藝術效果的圖片也許在紙質媒體和網絡媒體上運用效果很好,但是在手機上,其效果并不見得好。二要選擇主體突出的圖片。由于圖片所能呈現的面積并不大,為了在有限的畫面內涵蓋盡可能的信息,所以必須突出主體、主題鮮明。三要多選近景和局部特寫圖片。遠景、中景的圖片固然能在報紙、網絡等媒體上發揮所長,但是在手機報中,遠景、中景的照片往往會因為圖片的縮小而使得表達不清。四是圖片畫面要簡單明了,使人一目了然。一些似是而非的新聞圖片在手機報上并不適用。五是盡量少用無意義的圖片。盡量節約有限的手機報容量,增加承載更豐富信息量的圖片。六是挖掘人才資源,建立適應手機報特點的圖片庫。手機報所依托的紙質媒體有一大批接受過專業訓練、業務素質精良的從業人員,很多手機報的編輯人員也是從傳統媒體中轉化而來的,手機報可以借助這些專業的攝影記者的力量,拍攝適應手機報特點的新聞圖片,并建立專門的手機報新聞圖片庫。發展壯大后,手機報也組建一支專門的攝影記者隊伍,專門拍攝適合手機報需要的新聞圖片。
(二)緊跟技術發展,巧妙運用聲音、視頻
根據新華網2010年4月23日的報道,國內最大手機互聯網門戶3G門戶攜手人人網、優酷、土豆等6家視頻網站,共同發布了一款最新版本的手機瀏覽器——GO1.5瀏覽器,首次在手機瀏覽器上實現了直接播放互聯網視頻功能。通過這款瀏覽器,手機用戶不需要安裝視頻播放插件,也不需要先行下載再觀看,就可以打開諸如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直接實現互聯網視頻播放功能。[5]技術的發展已經使直接瀏覽視頻成為可能,那么在手機報上實現聲音、動畫和視頻的播放也應該成為可能。為了控制手機報的長度,也可以采用鏈接等方式插入視頻,有興趣的受眾即可以通過鏈接找到相關聲音、視頻播報。
(三)適時轉換思路,適當運用簡明圖表
在一些重要的新聞報道中,如果手機報的文字和新聞圖片并不能很好地傳情達意,可以根據需要,適當地增加一些簡明圖片的運用。當然,手機報不像報紙那樣可以供讀者細細審讀,而且由于屏幕尺寸的限制,所以圖表一定不能是復雜圖表,必須一目了然、簡明易懂。比如作對比、指示方向方位等直觀簡單的內容可以用圖表,而一些需要讀者認真研究細節、尋找差異的則不適合圖表。
(四)集聚群眾智慧,發揮“平民記者”和讀者的力量
經過網絡傳播的長期熏陶,受眾已不僅僅滿足于扮演受傳者的角色,他們對于參與新聞的生產和傳播具有較高的熱情;另一方面,手機等新設備新技術的輔助為他們參與新聞生產、傳播提供了物質支持,使用戶與傳者的身份界限變得模糊,成為用戶與新聞生產者互動的工具。[6]如今,“平民記者”、“草根記者”應運而生,手機報也可以借助大眾的力量,通過技術平臺廣泛征集新鮮有趣的文字新聞、圖片、聲音、視頻等,為手機報注入更多新鮮血液。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平民記者”和讀者采編的新聞良莠不齊、內容真假難辨,這也對編輯人員提出了更高要求?!皵底旨夹g和圖像處理軟件使得影響的調整、修改或篡改變得簡單而易于操作,圖片編輯更要具備識別‘數字化造假的能力,并隨時提高警惕,才能避免出錯”。 [6]
如今,移動寬帶技術已經成為移動通信界競爭的焦點,如果帶寬實現突破,目前互聯網上的各種功能均可移植到手機上,手機作為一種媒體將迅速崛起,其發展速度將超過互聯網最初的發展速度。如果技術進步真的能使夢想成真,那么手機報也將面臨新一輪的發展,也許將來手機報將能夠擺脫容量等限制,通過移動寬帶技術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手機報新聞也將進入全媒體化的時代,更好地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 工信部.2010年全國電信業統計公報:http://www.miit.gov.cn/n 11293472/n11293832/n11294132/n12858447/ 13578942.html.
[2] 韓春秒.當前手機報新聞傳播誤區規避初探[J].中國報業,2007(2).
[3] 李敬坡,周洋.打造全媒體時代的核心競爭力[J].軍事記者,2009(11).
[4] 蘇靖.優勢互補強強聯合-浙報集團與華數集團戰略合作.浙江在線新聞網站:http://zjnews.zjol.com.cn/05zjnews/system01655 3290.shtml,2010-04-26.
[5] 鄒偉.首款可直接播放互聯網視頻手機瀏覽器發布.新華網:http: //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0-04/23/c_13264266.htm.
[6] 周怡,姜巖.試論手機媒體對新聞傳播活動的影響[J].新聞界,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