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朝暉 劉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我國的科技期刊整體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國際影響力日益提高,但同時也存在很多不足。結合當前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現狀,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發展對策,以切實辦好科技期刊,提高我國科技期刊的質量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關鍵詞:科技期刊;管理體制;質量;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G23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1)04-0113-02
一、引 言
科技期刊是國家創新成果累積和科技競爭力的標志之一,也是科技人員進行交流的陣地。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也促進了我國科技期刊的繁榮和發展,基本形成了具有一定數量和規模、門類較齊全、涵蓋各學科、基本能滿足科技人員成果發表和學術交流的科技期刊體系。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我國科技期刊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滯后
目前為止,我國的期刊管理體制依然受計劃經濟影響,科技期刊長期以來,基本上受制于行政管理和行政干預。期刊出版單位大部分不是獨自經營自負盈虧的。這樣的管理模式其結果就是,分散辦刊、重復辦刊的現象十分嚴重,難以形成提升期刊質量的有效機制。
我國科技期刊現有管理部門涉及很多部門,對期刊的管理也是以不同形式出現,結果就是政出多頭,管理分散,甚至是各行其是的局面。各部門之間的權利界定不清,職能重疊交叉,大包大攬的管理,不僅嚴重制約了科技期刊的發展,也浪費了人力物力財力,公共資源被嚴重浪費。
(二)科技期刊學術水平不高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科技期刊要實現可持續性發展,占有更大的市場份額,就要塑造科技期刊自身的內容和專業優勢,以提高刊物核心競爭力的能力。
目前,我國的科研管理部門在對科研成果和人員的管理中,過分的強調SCI、EI等國外數據庫收錄,很多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都有相應的政策,凡是被SCI收錄,都有一定的獎勵政策,而這些政策遠遠高出在國內期刊上刊登的獎勵,甚至有的高校規定,一定要有論文被SCI和EI收錄,否則不能拿到學位,這種政策造成了大量的優質稿件外流。嚴重擠壓我國期刊占有的份額,極大地影響了我國期刊的良性發展。盡管我國科技期刊在數量上發展迅速,但是由于質量管理跟進步伐過慢,在學術水平上與國外優秀期刊差距甚大,因此,在國際化競爭中明顯處于劣勢。
(三)辦刊經費不足
我國科技期刊大多數掛靠于政府部門、大學、研究所和學會等,資金來源仍延續計劃經濟時期政府經費的下撥以及收取版面費來勉強維持生存。
科技期刊的發展,需要資金投入,但是政府財政的單方面投入,會影響政府財政的能力。由于科技期刊的受眾比較單一,受眾范圍小,使得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不成比例,而科技期刊成本的增加,更造成了科技期刊生存的困境。這些都阻礙了我國科技期刊的健康發展。
(四)人才培養體制不健全
科技期刊的專業人才培養是科技期刊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我國科技期刊的管理模式早已固化,沒有創新因子,也沒有對人才相應的激勵制度。
隨著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高級專業的技術人才和經營管理人才同樣匱乏,目前,科技期刊缺少善于營銷、懂得運作,具備良好的外語應用能力和善于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獲取信息的高素質高水準人才。科技期刊沒有高素質人才的加入,科技期刊的持續發展將面臨人才隱患。
人才培養法規政策不健全。目前,科技期刊人才培養體系沒有建立,“引進來,派出去”也沒有成體系,針對此問題,建立健全人才培養的法規政策,加大對科技期刊人才的培養力度,保證人才引得進、留得住、用得好,制定各種激勵政策和保障制度。而政府只有健全人才培養的法律法規,科技期刊人才培養工程才有法可依,科技期刊的人才培養計劃才能徹底落實。
人才培養知識受限。目前,科技期刊的人才主要是由高校輸送,高校開設的編輯專業課程都過于狹窄,加之科技期刊的專業性強,所以大學生雖懂得理論知識,卻沒有實踐經驗,所以很難適應科技期刊的編輯工作,高校大學生與科技期刊的實際編輯工作期間出現斷層期。而大部分科技期刊的編輯部因資金缺乏,不注重編輯人才的培養和編輯隊伍的建設,使編輯整體素質很難得到大幅度提升,這就直接影響了科技期刊的質量。
三、對策及建議
(一)進行機構優化,解決重復辦刊、分散辦刊的問題
我國現行的出版管理體制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80年代后才逐步走上法制軌道,隨著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與完善,尤其是加入WTO后,科技期刊面臨著更大的競爭與挑戰。所以科技期刊必須要適應市場的需求,改革科技期刊管理體制和運行體制,同時,政府要扮演好調節與管理的角色。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完善各經營主體并和諧運作。期刊的相關單位及部門要轉變傳統的管理和經營理念,給予科技期刊充分的發展自由。要從所有制度、人力資源制度、培養制度、職稱評定制度等方面開始改革,全方位地與市場銜接,真正做大做強科技期刊。除此以外,科技期刊應根據自身的優勢,聯合行業內有發展潛力的期刊進行集約化的組合,向科技期刊集團化的方向發展,并充分發揮本刊的優勢,形成本期刊的品牌形象。
(二)準確定位辦刊宗旨和理念
科技期刊作為一種比較專業化的讀物,有其獨特的受眾群體,在現代社會,品類多樣、質量良莠不齊的期刊市場,同質化現象非常嚴重。因此,要想在科技期刊中擁有不敗之地,就必須先了解受眾群體的需要,準確的定位,其中包括內容的選材、讀者的定位和價格的定位。要以此為依據,對科技期刊進行規劃與策劃,制定長期的選題規劃,形成自身獨特且穩定的發展戰略與思路。
(三)提高科技期刊質量,打造精品期刊
作為科技管理部門應出臺相應政策,實施政策導向,引導和鼓勵高新科技成果和優秀論文率先刊登于國內科技期刊,并且鼓勵科技人員在國內雜志投稿。高校教育管理部門,取消將收錄到國外的SCI、EI雜志上論文作為考核的硬性指標或手段,在科技成果的獎勵方式上,做到國內期刊與國外期刊一視同仁。這樣不僅使國內的專業技術人員更愛關注國內的雜志,查閱國內科技期刊的資料,而且國內科技期刊的質量和發行量上也會得到不斷提高,對于科技期刊的發展也能起到很好地推動作用,也有利于整個國家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
我國的文化產品相對比較缺少,沒有充分利用固有的文化資源。我國每年用巨額資金來購買科技資料,在這方面絕對是產品的貿易逆差。我國幾乎沒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期刊,這就需要政府引起足夠的重視,制定精品期刊的發展戰略,這就需要所有科技期刊工作者與所有科技工作者的努力,共同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精品科技期刊。
(四)優化人才隊伍,實施文化人才培養工程
1.科技期刊發展最重要的是人才的培養
科技期刊需要的是全面型人才,需要懂科學技術,精通編輯學又善于經營。科技期刊的人才培養計劃的實現主要是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加快建設中國人才交流網絡的服務系統,發展文化人才培養工程,充分發揮第三部門的作用。
2.加快建設人才交流網絡服務系統,積極利用好現代科技成果,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平臺
主要包括建設以“金智工程”為主體的國際化人才交流的網絡信息平臺,建立全國系統信息網絡和人才資源庫、外國專家庫和引智成果庫。
3.培育發展文化人才培養工程
現在,我國的大專院校培養的編輯人才遠遠達不到科技期刊的發展要求,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與實際工作中存在脫節。要解決這個問題,政府要在培養發展文化人才的過程中,要發揮調節作用,使之沿著健康有序的軌道持續發展。人才培養,可以由政府出面,與高等院校建立人才培訓基地,或者由國家教育管理部門直接在高等院校中開設科技期刊編輯的專業,或者,在高校學習階段就開始到科技期刊實習實踐,通過各種方法來提高文化人才的培養。
4.發揮第三部門的作用
政府要把工作重點放在為科技期刊培養文化人才的外部服務上,加快建立和培養中國人才市場的步伐,發揮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協會等第三部門和市場中介服務機構的作用,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充分發揮我國國際人才市場在國際人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
參考文獻:
[1] 吳利平.科技期刊數字化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及思考[J].編輯學報,2007(5).
[2] 朱曉東,宋培元.關于我國科技期刊管理政策創新的思考[J].編輯學報,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