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茗
(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江蘇 南京 210046)
聯機公共目錄OPAC是讀者利用圖書館的最主要途徑,隨著手機用戶的普及和手機網民的驟增,更多的圖書館開始研發手機圖書館的應用服務,將OPAC中的各種功能在手機屏幕上逐步實現。然而,現階段手機圖書館的發展還受著諸多因素的制約,采用傳統方式使用OPAC功能的讀者還是占了大多數,如何將手機新技術與OPAC相結合,為讀者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值得圖書館同仁探討。
利用OPAC檢索文獻信息的讀者都知道,一般需將自己通過檢索平臺獲取到的書目、索書號和館藏地等信息用筆記下或輸入到電子記事本中,便于自己入庫時對照,在架位上準確找到文獻。ISBN(或ISSN)、索書號都是OPAC中能準確定位某種文獻的唯一標志,但其均為代表單一信息的標志,如果能將書刊的出版信息和館藏信息同時在一個唯一的識別碼中表現出來,并且能讓讀者隨身攜帶的手機讀取識別,將大大方便讀者,同時還可節省手寫工具的成本。手機二維碼技術給圖書館帶來了應用前景。

二維碼(2-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種特定的幾何圖形按一定規律在平面(二維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間的圖形記錄數據符號信息,能夠在橫向和縱向兩個方位同時表達信息,能在很小的面積內表達大量的信息,通過圖像輸入設備或光電掃描設備自動識讀以實現信息自動處理[1]。手機二維碼技術就是二維碼技術在手機中的應用。
QR Code是二維碼的一種,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發明。QR來自英文Quick Response縮寫,即快速反應,源自發明者希望QR碼可讓其內容快速被解碼。只要使用具有攝像功能的機器以及解讀條形碼的軟件,就可以得到儲存在條形碼中的資料。目前QR Code主要被用來配合手機照相功能,提供文字信息,減少按鍵輸入的動作。只要擁有30萬像素以上的照相手機就可以使用QR Code相關應用服務,目前有部分手機已經內建譯碼軟件,不必做任何設定就可以使用。
QR Code技術應用于圖書館在國外已有不少案例,但在中國還比較少。近年來,雖有圖書館同仁發表了一些相關研究的論文,但真正將技術轉化為應用成果的卻很少。2009年7月14日,在“尋根稽譜——上海圖書館藏家譜精品展”上二維條碼技術服務正式向讀者推出。據上海圖書館《館所動態》中報導,參觀者可以利用任何一款拍照手機讀取二維碼,及時獲取展品的信息介紹和照片,手機上不僅可以立刻顯現出展品的相關信息,而且可以利用該鏈接定位到家譜網站,瀏覽豐富的家譜內容,相關展品的內容介紹等可以根據需要發送到讀者指定的信箱[2]。
2010年上半年,臺灣大學圖書館首次在其館藏目錄TULIPS中使用QR Code,根據使用說明,臺大圖書館為每一種館藏資料建立了一個QR Code,讀者在繼續使用原網頁功能的同時,可用手機讀取QR Code中存儲的信息并快速記錄下資料的相關信息,而不需要再用紙用手寫了[3]。臺大圖書館采用的是Google制圖服務(Google Chart API)的接口技術,它可以用來為統計數據自動生成圖片。
受此啟發,南京師大圖書館利用開源二維碼QRCod編碼/解碼(識別)庫,為每一種館藏資料建立一個QR Code,將QR Code技術應用在OPAC中,為手機用戶開辟了一條記錄館藏資料的捷徑。
首先,利用圖書館OPAC中檢索到所需要的資料,如檢索圖書《教育心理學》(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命題研究組),全國教師資格認定考試教材編寫組編,進入館藏信息頁面,在其右下側有該書的QR Code(如圖1所示)[4]。

其次,使用手機拍攝該QR Code并進行解碼。
第一步,確認手機中已安裝有相關解碼軟件,然后啟動解碼軟件(如Quick Mark)(圖2所示)。第二步,拍攝如圖1中所示的圖書《教育心理學》對應的QR Code(圖3所示)。第三步,解碼軟件將自動解碼,手機屏幕上出現相關信息的文本格式(圖4所示)。

目前,南京師大圖書館OPAC中的QRCode包括題名、ISBN、索書號和館藏地等信息。
第三,利用手機上存儲的書目信息。①可直接帶著手機到閱覽室找書,省去手工抄寫書目信息之勞。②將信息通過短信方式傳送給朋友,與朋友分享閱讀信息。③利用信息直接訪問網上資源,省去鍵盤錄入。
第四,使用中存在的問題。①因譯碼軟件有辨識力及速度上的差異,QR Code在使用時可能會有亂碼或無法解讀的現象,遇此情況建議讀者換一種譯碼軟件試一試。②現時使用的手機QR Code存儲容量還比較小,不能將書目信息全部包含,特別是期刊、叢書、多卷集著錄在同一條記錄下的,手機QRCode只是有選擇地提取一些信息,不能全面反映,且在手機上瀏覽不及電腦上一目了然。
上述將手機QR Code技術應用到OPAC中的方法,只是在現有的條件下圖書館開展創新服務的一個小小舉措。開創手機QR Code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服務還有很多地方值得思考。比如:①如果國家出版行業統一標準,如像管理ISBN號一樣,在書目源頭統一CNMARC格式的書目數據,集成使用二維碼標志體系,代替現有的ISBN一維條形碼標志和CIP數據,將會大大節省圖書館編目加工的人力。
②隨著RFID(無線射頻卡)技術的發展,不少圖書館開始引進使用,然而因RFID的價格還比較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還不能完全替代圖書館傳統的條形碼管理方式。而與普通一維條形碼成本相當的二維碼卻有著強大的信息存儲優勢,應當更為廣泛地應用于提高文獻管理的效率、簡化文獻管理的流程、降低館員勞動強度等業務方面。
[1]維基百科QR Code.http://zh.wikipedia.org/zh/QR%E7%A2%BC.
[2]一部手機搜遍上圖藏書目錄——3G時代手機圖書館的新體驗.http://www.library.sh.cn/news/list.asp?id=5245.
[3] 臺灣大學圖書館館藏目錄TULIPS.http://tulips.ntu.edu.tw.
[4]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OPAC.http://202.119.108.28/opac/search.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