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光
摘要:對胡錦濤“八榮八恥”榮辱觀內涵的再解讀,認為“八榮八恥” 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個人生活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評價體系。在現實社會再談“八榮八恥”榮辱觀,深刻理解其內涵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榮辱觀;內涵;現實意義
榮辱觀古已有之,榮辱心人皆有之。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同其榮辱觀是不同的。 社會主義榮辱觀,回答的是社會主義社會中,什么是光榮,什么是恥辱。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既要發揚優良傳統,又要體現時代精神;既要立足本國,又要面向世界;既要把握今天,又要面向未。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看望政協委員時強調,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也就是“八榮八恥”,其內容是堅持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一、“八榮八恥”榮辱觀的內涵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主義,愛國主義是推動我國社會歷史前進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激勵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光輝旗幟。每一個領導干部、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公民,都應該牢固樹立熱愛祖國的觀念,堅持祖國利益高于一切,自覺地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同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我們黨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每一位公民既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又是勞動者和服務者;既享受他人的服務和勞動成果,又為他人提供服務和勞動成果。主人翁的地位要求公民在享受權利的同時,承擔服務他人與社會的義務和責任。為人民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所在。每一個領導干部、每一個共產黨員、每一個公民,都要牢固樹立人民的觀念。
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科學的進步是社會進步的巨大源泉,一個國家的現代化,首先必然是科學技術的現代化。一個崇尚科學的民族,必然是一個不斷進步的、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民族。我國越是向前發展,越要高度重視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的協調發展,高度重視在全社會廣為傳播科學知識、科學方法、科學思想、科學精神,進一步形成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社會風尚。
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勞動光榮,文化長久。勞動既是公民生存的手段,也是公民對社會、對國家應盡的義務。中華民族是勤勞的民族。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要求每一個公民要堅持勤奮學習,英勇勞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添磚加瓦、多做貢獻。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團結互助是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基本特征。團結互助出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在不同意見面前,要心平氣和,求同存異;在困難面前,要同舟共濟,共渡難關;在榮譽面前,要相互謙讓,他人為先;出現了失誤和挫折,要勇于內省,敢于承擔。要提倡急他人所需,幫他人所難的團結互助精神,促進社會安定和事業發展。
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一個社會要和諧發展,必須依靠法律和制度來規范,也必須借助道德的力量來引導。而在人類的道德規范體系中,誠信的理念是最重要的基本理念之一。構建和諧社會,個人需要誠信,集體、社會需要誠信,國家更需要誠信。只有人人講誠信,取信于他人,給他人以信任,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才能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法治和責任理念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理念。遵紀守法是公民應盡的社會責任和道德義務。遵紀守法,就要樹立憲法意識和法制觀念,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對于共產黨員來說,還要樹立黨章意識和紀律觀念,嚴格遵守黨章和黨紀。要在全社會營造依法執政、依法治國和依法辦事的良好氛圍,提高各級領導干部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和依法辦事的能力,自覺在憲法和法律范圍內活動。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正如胡錦濤總書記所深刻指出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斗精神作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艱難困苦,玉汝于成。” 每一位公民,都要把艱苦奮斗精神體現在工作和生活之中;每一個共產黨員,都要牢記我國的基本國情和我們黨的莊嚴使命,樹立為黨和人民長期艱苦奮斗的思想。
二、從“八榮八恥”榮辱觀內涵談其現實意義
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這八個方面是一個有機整體,是一條基本道德底線,更是現實社會風尚規范。每一個“榮”都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幸福,每一個“恥”都關系到社會的安定和個人的命運。
(一)“八榮八恥”榮辱觀的現實意義
從“八榮八恥”榮辱觀內涵看其現實意義,“八榮八恥”是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國政協十屆四次會議的委員時提出來的。八句話的具體內容一經媒體公布,立刻在全國范圍內引起強烈反響。“兩會”結束后,關于“八榮八恥”的大討論依然是高潮迭起,方興未艾。這充分說明,在當前的社會道德體系屢遭沖擊、社會風氣不斷受到損害的大環境下,“八榮八恥”榮辱觀的提出恰逢其時、順乎民意,它的具體內容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八榮八恥”是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仔細品讀一下“八榮八恥”的每一句話,我們不難體味出,這八句話雖然簡短,但概括精辟;雖然直白,但內涵豐富。它吸納了中華民族傳統中諸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仁、義、禮、智、信等美德中的精華,同時又與時代精神緊密結合,充分體現出了社會主義基本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確立了新時期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內容。
2、“八榮八恥”立場堅定,涇渭分明。當今我們所處的時代,較之以往的社會制度有了很大的不同,改革開放30多年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我們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之后,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的現象有所抬頭。在社會轉型期,隨著大量不同思想文化的涌入和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一些優秀的傳統道德和價值觀念正在受到沖擊。一部分人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價值取向都發生了深刻變化;我們當中有些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中出現了背離傳統美德的不良傾向;極端個人主義侵蝕了一些人的頭腦;一些人的思想開始有些混亂、道德底線滑坡、缺乏誠信力度,以至于把是非、美丑、善惡的界限也弄得模糊不清了。這種種現象的出現,已經并正在損害著當前的社會風氣,也危及著我們的社會道德體系。現在倡導學習“八榮八恥”榮辱觀,深刻理解其內涵有更重要的現實意義
3、“八榮八恥”能有效促進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偉大進程。一個和諧的社會,既體現在高度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上,又體現在廣大人民群眾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知榮明恥上,還體現在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友好和諧上。“八榮八恥”作為新時期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新標桿,它的內容已經涵蓋了人們的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為人們的實踐確定了標準,指明了方向,是新時期每個公民的榮辱標準、道德標準和行為準則。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躬身實踐這一標準,那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會得到巨大的促進!
4、“八榮八恥”堅持了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以集體主義為原則,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為基本要求。
(二)榮辱觀體現社會主義道德規范本質要求
1、適應社會主義各個歷史發展階段的需要,為不斷鞏固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服務,為推進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服務,是社會主義道德的發 展規律,也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本質要求。
2、榮辱觀,既反映了時代精神,具有時代特點;又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民族特點,實現了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與時俱進。
3、不斷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素質,是社會主義道德規范的根本要求,也是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大好局面、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八榮八恥”榮辱觀是社會道德建設的行為準則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直接針對和糾正的就是這些美丑、善惡、真偽不分的情況。“八榮八恥” 涉及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個人生活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的道德評價體系。
“八榮八恥”展現了現代社會的特性。隨著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人們的公共生活領域不斷擴大,相互交往日益頻繁,社會分工日益細密,“八榮八恥”在維護公眾利益、公共秩序,保持社會穩定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成為公民個人道德修養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表現。“八榮八恥”在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等方面,確立了公民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有利于促進社會的全面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
30多年改革開放以來,開始重新建設社會主義道德體系,“八榮八恥”榮辱觀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行為準則。“八榮八恥”榮辱觀言簡意賅、高屋建瓴,本人認為此時再談榮辱觀不僅恰逢其時,而且發人深思。對于在當前形勢下,使人們明是非、識善惡、辨美丑更有著重要的時代意義,此時再談胡錦濤同志“八榮八恥” 榮辱觀應更具不同的現實意義。
“榮辱之責,在乎己而不在乎人”。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行動起來,按照“八榮八恥”的要求,明榮辱之分、做當榮之事、拒為辱之行,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就能匯集起知榮辱、樹新風的強大力量,一個更加風清氣正的社會就離我們不會太遠。
參考文獻
[1]《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學習讀本 新華出版社 2006.3
[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讀本紅旗出版社 2007.1
[3]《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學習讀本 學習出版社 20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