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正園
(成都鐵路局 成都車務段,四川 成都 610081)
(1)隨著鐵路運輸市場地位的轉化,保價優勢正逐步減弱。近年來,鐵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不同運輸方式競爭日趨激烈,貨物運輸對鐵路的依賴程度逐漸降低,鐵路運輸所占市場份額逐漸減少,保價運輸面臨新的挑戰。
(2)鐵路保價運輸品牌競爭力不強。2006年鐵道部推出全路統一的鐵路保價運輸品牌形象后,在社會上產生了一定影響。但與保險相比,媒體傳播不足,社會認知度不高,客戶對鐵路保價運輸缺乏深入的了解,鐵路保價運輸產品與服務還無法形成強有力的品牌競爭力。
(3)貨運保價事故賠款逐年減少,客戶保價運輸積極性降低。近年來,鐵路電氣化通車里程不斷增加,高速、快速鐵路迅速發展,貨運安全設施投入加大,防范措施不斷完善,鐵路沿線治安秩序逐年好轉,貨運事故呈逐年下降趨勢,貨主參加鐵路保價的積極性有所降低。
(4)客戶關系管理理念亟待樹立。在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中,保持核心競爭力的焦點是抓住客戶。目前,鐵路在這方面還沒有形成及建立系統的概念和制度,從而造成保價運輸營銷工作的被動。
(5)保價理賠服務質量有待提高。保價事故賠付不及時、拒賠和理賠質量差等問題時有發生,部分客戶對保價理賠服務的評價不高。
鐵路貨運市場主要表現為服務性產業市場的性質,絕大多數客戶都是有重復需求的。因此建立、培養和加強客戶關系、提高服務管理的效率、改善服務效果尤其重要。
(1)建立保價客戶定期懇談會機制。各級保價運輸主要負責人每季度或年度召開保價客戶懇談會,聽取客戶服務專題匯報,開展客戶滿意度調查,收集客戶對保價運輸的意見及建議。
(2)建立實施保價大客戶管理制度。以客戶的貨物發送量及保價費繳納為計算基礎,按年度確定保價大客戶。保價大客戶可享受運輸優先、理賠綠色通道、客戶俱樂部活動等服務。
(3)強化專業培訓,增強客戶關系管理能力。有針對性地加強保價營銷及事故處理人員的專業培訓,提高與客戶的溝通能力,在業務交往中注重情感交流,培養穩固關系。如在客戶未足額保價造成賠款少于實際損失時,應對其進行耐心的解釋,使客戶充分理解,贏得客戶的信任與支持,從而鞏固和拓展保價業務,建立可持續的合作關系。
目前,在鐵路貨運事故理賠上,客戶需要多次往返車站才能得到賠償,特別是外地客戶索賠成本較大。因此,鐵路應不斷優化理賠服務程序,建立快捷的賠付機制,著力解決因鐵路內部事故責任不清而影響對外賠付的問題。2010 年,成都鐵路局制定下發的《成都鐵路局貨運事故處理及保價理賠補充規定(試行)》執行以來,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縮短了理賠時間,客戶反應良好。
(1)簡化報賠手續。對保價金額與貨物實際價格基本相符或未足額保價的一般貨運事故,按保額比例進行賠付時,只需憑貨運記錄、貨物運單和貨票即受理賠償,不再要求客戶提供貨物發票或其他價格證明。屬承運人責任的一般貨運事故,車站受理客戶賠償要求后,先行辦理賠付,再劃分責任。

(2)實行“三壓縮”。一是壓縮賠付時間,站段賠付時間由 10 d 壓縮為 5 d,鐵路局賠付時間由 30 d壓縮為 10 d;對賠款金額在 1000 元以下的賠款案件,站段在收到電子材料的3個工作日內辦理賠償。二是壓縮結案時間,發到站均為成都鐵路局管內的,不超過 10 d;到站為外局且責任為成都鐵路局管內裝車站的,不超過 30 d;其他貨運事故結案期限不超過60 d。三是壓縮劃款時間,《貨運事故賠款通知書》填發后,5 個工作日內送財務部門,財務劃款時限原則上不超過5個工作日。
(3)發站辦理賠償,方便貨主索賠。發站在接到貨運記錄或收到事故信息后及時向有關車站答復,屬自站責任的,主動通知托運人可在發站辦理賠償。
(4)建立大客戶理賠綠色通道。一是指定專人負責大客戶的賠付服務工作;二是大客戶發運的貨物發生事故,車站在收到事故信息的當日告知;三是優先辦理大客戶賠付,實行即到即辦;四是受理賠償要求后,當日上報賠償材料,站段于3個工作日、鐵路局于5個工作日內填發《貨運事故賠款通知書》;財務部門接到大客戶的《貨運事故賠款通知書》后,原則上不超過2個工作日到銀行辦理劃款,并于當日通過短信或其他方式將付款日期、賠付金額等事項通知大客戶。
2010 年5—12月,成都車務段事故調查時間 22 d(發、到站均屬不同鐵路局),較 1—4 月壓縮了35 d;結案時間 62 d,較 1—4 月壓縮了 19 d;辦理賠償至付款平均時間 3 d,較1—4月壓縮 6 d 左右。
保價理賠服務質量是考核運輸服務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必須把監督考核作為提高理賠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考核,可進一步增強職工的服務意識和質量意識,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轉變,不斷提高貨主滿意度和忠誠度。
(1)建立鐵路保價運輸服務質量指標體系。以鐵道部《鐵路貨運事故處理作業》及《成都鐵路局貨運事故處理及保價理賠補充規定(試行)》為藍本,借鑒保險行業機動車險理賠服務質量評價經驗,建立鐵路保價運輸服務質量指標體系。保價運輸服務質量指標體系大致包括合理定損、結案周期、賠付周期及投訴率4項內容。通過指標體系的建立,為保價服務質量監督管理提供有力保證,引導和規范保價理賠服務。同時建立配套的激勵機制,把保價服務質量納入達標升級考核內容,定期開展評比,以充分調動職工對保價工作的熱情。
(2)設置客戶投訴處理專崗。按鐵道部、鐵路局及站段三級機構,設置客戶投訴處理專崗 (可設在客戶服務中心)。利用網絡、電話、信件、來訪等方式接受客戶咨詢、處理客戶投訴,解決理賠糾紛,切實維護客戶合法權益。
(3)設置保價運輸專兼職監察人員。落實保價監察制度,對保價費用的核收、使用、事故現場查勘、賠償辦理等工作進行檢查,監督保價運輸各項措施的實施。
(1)進一步強化“先賠付,后劃責”,壓縮賠付周期。《鐵路貨物運輸管理規程》及《鐵路貨物保價運輸管理辦法》中對“先對外賠付,后劃分鐵路內部責任”的規定及具體流程都有明確要求,但在實際操作中執行不到位。為切實提高保價理賠質量,首先要完善保價賠付保障機制,解決縮短賠付周期問題。施行“先行賠付”后,不但明確保障了索賠客戶的相關權益,還可進一步取得客戶的信賴,建立誠信和諧的合作環境。因此,可將“先賠付,后劃責”進一步細化,明確責任,納入考核評價中。
(2)開發建立鐵路保價客戶服務中心信息平臺,實現網上理賠動態查詢。客戶在取得“貨運記錄”后,可通過貨運記錄號查詢案件狀態、定損情況、賠款金額、賠款通知書號、立案及結案時間。對客戶而言,實現透明化查詢理賠情況,能清楚了解理賠進展,享受公開透明的理賠服務,得到較為完善的賠付保障。
(3)以理賠服務質量監督管理為依托,建立投訴受理和賠付保障的聯動機制,保證賠付工作無縫隙。鐵路保價客戶服務中心接到客戶理賠投訴后,立即轉相關部門、單位調查,督促公正、合理、及時賠付,將賠付保障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