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克講
(南寧鐵路局 貨運處,廣西 南寧 530003)
保價運輸設備投資主要用于保障行包、貨物運輸安全,改善服務條件,客貨運設備設施更新改造等,資金來源是保價運輸收入的稅后利潤部分。保價運輸業務自 1991 年開辦以來,隨著貨運保價運輸業務的逐年快速增長,保價運輸設備投資逐漸成為貨運設備設施投資的主要來源。“十一五”期間,南寧鐵路局累計投入貨運保價設備資金 8000萬元,為全鐵路局貨運量的快速增長和貨運安全的持續穩定提供了重要保障。2010 年南寧鐵路局發送貨物 1.05億t,較“十五”同期增長 41.6%,年均增長7.3%。截至2010年底,全鐵路局實現無貨裝責任的行車、貨運重大、大事故 8055 d;貨車超偏載現象大幅下降,較“十五”同比下降 98%。“十二五”期間,鐵路物流網絡快速發展,貨運能力充裕。在這樣的新形勢下,貨運保價設備投資工作面臨新的課題,肩負新的使命,應適時調整貨運保價設備投資方向和重點,科學制定貨運保價設備投資規劃。
南寧鐵路局現管鐵路營業線有常速線路,也有提速線路,總營業里程 3237 km,營業車站 299 個,其中貨運站 119 個,設鐵路貨場 81 個。“十二五”期間新增營業里程將超過 2300 km,其中 900 km 以上為高速線路,將近 1200 km為客貨混跑的高速線路。至“十二五”末,全鐵路局營業里程達到 6000 km 以上,其中高速鐵路 2100 km 以上,復線率 50% 以上,電氣化率 70% 以上,路網規模和質量實現重大跨越,路網規模快速擴充。
路網規模的快速擴充,使鐵路貨運能力得以充分釋放,貨物運輸由內部生產型逐步向外部營銷型轉變,運輸市場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為適應這種轉變,南寧鐵路局將全面發展現代物流網絡,創新鐵路經營管理,提升物流服務,滿足社會經濟和現代物流發展的需要。至“十二五”末,全鐵路局建成三大路網性物流中心、九大區域性物流中心和 18 個專業性物流基地,貨運集約化、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初具規模,貨運能力充裕。

隨著鐵路運營速度的不斷提高,南寧鐵路局路網結構形成高速提速常速并存、速度密度重量并舉的狀況,大部分高速線路實行客貨混跑,部分貨車實施提速,這些形勢都對貨運安全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在客貨混跑的高速線路上,旅客列車高速運行,鄰線運行的貨物列車必須保證絕對安全,貨物裝載質量必須滿足要求,貨運安全工作面臨十分嚴峻的考驗。
在鐵路路網規模快速擴充、貨運能力逐步釋放和安全極端重要的新形勢下,貨運保價設備投資工作面臨一些新的課題,主要包括:
現有鐵路貨場內的貨運設備設施,主要以主業投資為主,也有少量鐵路多經部門的投資,貨場投資主體較單一。但進入“十二五”,鐵道部與地方政府合資新建的大批鐵路將建成并投入運營,這些鐵路貨場成為合資貨場。同時,在鐵路物流網絡和物流中心的快速修建過程中,除引入鐵路多經投資外,大量以社會融資、企業參股等方式籌建,屆時鐵路貨場投資主體逐步走向多元化。這些變化給作為主業收支管理的貨運保價設備投資帶來許多新課題,如保價設備投資的重點、投資后資產的劃分等。
確保運輸安全,特別是客貨混跑的高速鐵路安全,必須依賴安全、可靠、高效、穩定的貨運安全保障體系。近年來,鐵路逐步建成和使用了貨運計量安全檢測、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控、貨檢站安全集中監控、專用線安全監控和貨場視頻監控等系統,但這些系統穩定性、可靠性還存在一定不足,設備損壞和故障較多,日常檢修維護成本較高,在鐵路局、站段成本逐年壓縮的情況下,需大量的設備檢修維護資金,“管,用,修“工作不能落實到位,影響設備正常使用。
鐵路物流的快速發展,迫切需要完善的貨運信息化管理手段。多年來,鐵路逐步研發和使用了貨票貨雜、貨調管理、貨運計劃和營銷管理等貨運生產管理信息系統,但這些系統往往獨立運行,僅限于單個區域或某個作業環節應用,系統集成度不高,數據共享性較差。還有部分管理和生產環節缺乏信息化管理,大量生產數據收集、統計、分析仍以人機模式完成,報表臺賬仍以紙質制作、上報或傳遞。總體而言,貨運生產信息化管理仍較落后,不能滿足鐵路物流發展的需要。
進入“十二五”,貨運保價設備投資面臨新的形勢和新的課題,肩負新的使命,南寧鐵路局適時調整了貨運保價設備投資方向和重點,科學制訂貨運保價設備投資規劃。
“十二五”時期,鐵路物流初具規模,貨運能力充裕,在此背景下,“十一五”時期的貨運基礎設備設施能力不足制約著貨運量增長的現狀將得到徹底解決,但安全保障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建設滯后將成為新的課題。為此,南寧鐵路局將過去加大貨運基礎設備設施更新改造、實現內部挖潛擴能的投資方向和重點,適時轉向加強貨運安全保障體系和貨運信息化管理建設。
圍繞“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的總體思路,構建貨運安全保障體系,加大貨運安全監控力度,強化貨運生產信息化管理,提升貨運生產組織效率,改善貨運服務環境,塑造鐵路貨運新形象。
3.3.1 構建貨運安全保障體系
堅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方針,構建源頭卡控、過程監控、全程跟蹤、動靜結合的貨運安全保障體系。全鐵路局構建 1 個監控中心、三大過程監控站和若干源頭卡控點(由全局貨運計量安全檢測監控系統、危險貨物運輸安全監控系統和貨場高清高速視頻監控系統組成) 的貨運安全保障體系。
一是構建 1 個監控中心。鐵路局建立貨運安全集中監控中心,以集成全鐵路局的貨運安全監控設備,及時監控這些設備的運用狀況及貨運安全的監控信息,充分發揮監控設備的安全監控效能,實現貨運安全監控設備的“統一指揮,集中監控,實時監測”。
二是建成三大過程監控站。主要建設完善柳州南、南寧南、茂名三大貨檢站安全集中監控系統,并實現貨檢站安全集中監控系統的站段、鐵路局、鐵道部三級聯網。其中柳州南站結合三級六場改造和高速鐵路線路的引入,延伸系統監控范圍,完善監控系統功能;南寧南站結合二級四場改造和高速鐵路線路的引入,完善和整合各方向的貨檢作業及安全監控系統,建成安全集中監控系統;茂名站配套建設軌道衡、超偏載儀和安全門等安全監控設備,建成貨檢站安全集中監控系統。
三是完善貨運計量安全檢測監控系統。一方面完善全鐵路局12個物流中心和18個物流基地的軌道衡系統建設;另一方面在高速鐵路與普速鐵路的交界站點,即貴港、百色、二塘、欽州北、防城港、北海等車站安裝軌道衡和超偏載檢測系統。所有軌道衡和超偏載系統納入貨運計量安全檢測監控的站段、鐵路局、鐵道部三級聯網,貨運計量安全檢測監控系統更加完善。
四是推廣高清高速視頻監控系統建設。一方面將既有10套貨檢作業監控系統、7個貨場視頻監控系統和 11 條專用鐵路安全監控系統所安裝的視頻監控設備逐步更換成高清高速視頻監控設備;另一方面在鐵路局管內高速鐵路與普速鐵路的交界站點,以及在柳州南、南寧南、茂名技術站的調車場與出發場間或牽出線的適當位置,逐步安裝高清高速視頻監控設備系統,實現對貨物裝載質量和加固狀態的全面監控。
3.3.2 強化貨運生產信息化管理
以推進貨運站貨運生產信息管理系統和專用線、專用鐵路安全監控及作業管理系統建設為主線,強化貨運生產信息化管理,滿足物流發展的需要。
一是推進貨運站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以上海鐵路局閔行站為藍本,先期試點推進茂名站貨運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建設,實現貨運生產及貨檢作業信息化管理,全程監控;貨場作業車輛、貨運人員、貨區貨位、裝卸工組、裝卸設備等資源實時掌握,動態管理;貨運生產作業統計報表自動生成,客服服務系統多元化等。在茂名站試點成熟的基礎上,逐步推進 12 個物流中心和 18 個物流基地貨運生產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
二是推進專用線、專用鐵路安全監控及作業管理系統建設。對年貨運量100萬t以上的所有專用線、專用鐵路,逐步推進專用線、專用鐵路安全監控及作業管理系統建設,創新專用線安全管理模式,實現專用線、專用鐵路貨運安全監控關口前移,源頭卡控。
3.3.3 改善貨運服務環境
以 12 個物流中心、18個物流基地及新建、改擴建鐵路的貨運站開辦業務為切入點,以全面推進鐵路貨運引導標識系統和鐵路保價視覺識別系統為載體,按“規章下墻、文化上墻、經營公開”的服務理念,規范和統一貨運場所的服務配套建設,營造“優質、高效、科學、和諧”的服務環境。
隨著保價運輸設備投資資金的逐年增長,保價運輸設備投資對鐵路運輸生產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但只有科學地制訂保價運輸設備投資規劃,合理使用投資資金,才能為鐵路又好又快發展及和諧鐵路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