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風景秀麗的北京香山植物園內的中國蜜蜂博物館,歷經3年的維修和重新設計布展后,將以全新的面貌于2011年重新向社會開放。
中國蜜蜂博物館開始籌建于1993年7月。當時正值第33屆國際養蜂大會在北京召開前夕,全國業內上下都在熱烈期盼著此次中國養蜂界的空前盛事,并為此而緊張忙碌地籌備著。為了向與會的國內外養蜂者較全面形象地介紹我國的養蜂資源、歷史、文化和蜂業發展成就,中方組委會決定在會議安排的主要參觀點之一——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內籌建一個小型的中國蜜蜂博物館。
面對時間緊迫,經費緊缺、場地簡陋、缺乏經驗等重重困難,接受博物館籌展任務的同志迎難而上,從零開始,發揮革命加拼命的精神。經過50多個日日夜夜的艱苦奮戰,按時于大會開幕前完成了中國第一個蜜蜂博物館的布展工作。一座外觀具有中國民族風格,內容豐富生動,既具科學性又有一定文化內涵的小型蜜蜂博物館,在國際養蜂大會9月23
日參觀日呈現在一 兩千名中外來賓面前,受到了廣泛的肯定和交口稱贊,所展示的中國悠久養蜂歷史和蜂文化、豐富的養蜂資源和現代養蜂業發展成就引起參觀者濃厚的興趣,給世界各國養蜂者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為我國養蜂事業增了光。中國蜜蜂博物館在第33屆國際養蜂大會上獲得了金獎。
1993年博物館籌辦工作的成功與所內外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幫助密不可分,當時全國養蜂界甚至一些素不相識的人士都因第33屆會議的需要,而為博物館的籌辦做出了無私寶貴的貢獻。如農業部前副部長劉中一欣然題寫了館名;農業出版社的莫容先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寶貴的素材;自然博物館的洪友崇教授提供了他在蜜蜂起源進化方面的研究成果;《蜜蜂》雜志主編甘家銘先生及時寄來了很多急需的照片;貴州農業廳徐祖蔭等提供了絢麗多彩的蠟染織物;云南、貴州、湖南省蜂業管理部門為我們征集和送來了中蜂蜂桶;西雙版納的蜂農采集和寄來了大蜜蜂蜂巢;上海離休老干部陳聞天無償獻出了他創作的蜜蜂石雕、篆刻和書法作品;北京風箏傳人關寶翔只收取成本費,就為我們制作了精美的蜜蜂風箏;杭州保靈公司、西安舒仲花粉公司、安徽葆春公司送來了展品并提供經費贊助……凡此種種,不勝枚舉,而且都是在不取報酬,或是回報極少的情況下的付出,至今回憶起這一切,這些人們可貴的愛國熱忱和協作精神仍令人感動。
第33屆國際養蜂大會之后,為了使這個來之不易的蜜蜂博物館充分發揮效益,1994年起對外試開放,受到歡迎。在蜜蜂研究所領導的支持下,博物館進一步擴大展室面積,增加蜜蜂生物學、飼養管理、蜂產品保健和國外養蜂、國際交流的內容,并向北京市博物館管理部門申報登記,經批準于1997年正式對社會開放。蜜蜂博物館以“蜜蜂是人類的朋友”為主題的科普展覽,通過生動的展示和講解“蜜蜂王國”引人入勝的奧秘,引起廣大參觀者的興趣和好評,一時媒體紛紛報道,觀眾紛至沓來,上至一些國家部委的領導,下至普通市民、中小學生都曾是本館的熱情參觀者,特別是春暖花開時節,北京植物園內游人如織,蜜蜂博物館內也人頭攢動。據粗略統計,十多年來,中外參觀者人數至少有20萬人次。可以說蜜蜂博物館在向各級領導宣傳重視養蜂業;向廣大群眾普及蜜蜂生物學和蜂產品保健知識,促進蜂產品銷售;向青少年提供生物科學課外學習課堂;為中外養蜂業者架起信息交流的橋梁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中國蜜蜂博物館已被定為“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和“國家A級旅游景點”。國外參觀者也給予蜜蜂博物館較高的評價,甚至有學者留言道:這是我參觀過的最好的(蜜蜂)博物館。
時光流逝,隨著我國養蜂業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蜜蜂博物館的展陳內容、手段和空間已跟不上時代的需要,而且由于建館時條件所限,館舍需要徹底維修。2007年底起,中國蜜蜂博物館暫時閉館,進行裝修和重新設計布展。主要設計人員仍為初建館時的黃雙修(負責展覽版面和展陳設計)和祁云巧(負責展館內裝修、展具設計和景觀模型制作)。由于一些具體原因,全部工作于2010年底基本完成。中國蜜蜂博物館將于2011年初,以全新的展陳與風采重新與觀眾見面。
由中國農科院蜜蜂研究所和中國養蜂學會聯合主辦的中國蜜蜂博物館新館,展廳面積將由原來的150平方米擴大到230平方米,分4個展室,共展出照片圖表870幅,標本、實物近千件。進入博物館,迎面就是一個大型景觀模型,展示我國廣闊多樣的蜜源地貌,從油菜花盛開的東部平原、追花奪蜜的蜂場,過渡到中部丘陵,再延伸到西南崇山峻嶺中大蜜蜂和小蜜蜂的自然生境,大榕樹下的傣族村寨,土法飼養和活框飼養的中蜂群,生動豐富的景象即刻將觀眾的思緒引導到蜜蜂世界中來。第一展室:“自然界中的蜜蜂”,主要介紹蜜蜂的起源和進化,全世界蜜蜂的分類與分布,我國的蜂種和蜜粉源植物資源,人類利用和飼養蜜蜂的歷史,包括世界和中國的養蜂發展史。其中展出了距今2300萬年前的中新世蜜蜂化石,大蜜蜂和小蜜蜂的蜂巢和各種蜜蜂的標本,以及我國傳統蜂桶和早期蜂具;第二展室:“蜜蜂王國探秘”,展示了蜜蜂有趣的社會性生物學特性、蜜蜂的飼養管理、育種和病蟲害。其中有用立體卡通形象生動地表現蜜蜂勤勞的一生,蜂體構造模型,以及各種蜂箱、蜂具;第三展室:“蜜蜂與人類健康”,介紹了中國古代在醫藥和食文化方面對蜂產品的利用,重點宣傳了各種蜂產品,包括蜂蜜、王漿、蜂花粉、蜂膠、蜂毒、蜂子、蜂蠟(巢)的醫療保健功能和有關的使用知識,展陳全國各廠家蜂產品名優產品,并專門介紹了“蜂療”;第四展室:“蜜蜂是人類的朋友”,著重闡述了蜜蜂在人類生態系統中的重要作用,展示了蜜蜂授粉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以及蜜蜂與其他學科技術的關系;著力展現了國家對養蜂業的重視,老一輩中央領導如朱德委員長、周恩來總理等對養蜂業的關懷,中國現代養蜂業包括蜂產品加工業、養蜂致富、科研教育、出版影視、學會建設、國際交流方面取得的發展成就。最后,博物館以豐富多彩的古今中外蜜蜂文化的圖文和藝術品展示作為結束。
相信中國蜜蜂博物館新館將會以更科學系統、生動形象、豐富新穎的展覽向公眾展示和宣傳“蜜蜂是人類的朋友”這一主題,呼喚全社會對養蜂業的關注和重視,更有效地利用蜜蜂為農作物授粉,更好地利用蜂產品進行自我保健,共同維護人類與自然生態的和諧共處。熱忱歡迎各部門的領導、各行各業和蜂業界的朋友前來參觀,并提出寶貴改進意見。同時,也誠懇希望蜂業界同行能繼續給予中國蜜蜂博物館支持,提供更多新技術、新產品展品、蜂文化創意作品補充更新展陳,充分利用好這一面向社會的宣傳平臺。
中國蜜蜂博物館地址:北京海淀區香山北溝1號中國農業科學院蜜蜂研究所
聯系人: 何薇莉 劉甫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