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峰
(江蘇省中醫醫院,江蘇 南京 210029)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是老年人常見的一種肢體慢性缺血性疾病,是全身性動脈硬化在肢體的局部表現。動脈內膜粥樣改變導致血管腔狹窄閉塞,使肢體血液循環障礙而出現肢體發涼、怕冷、麻木、間歇跛行等癥狀,甚至出現潰瘍或壞疽。常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等,致殘率和病死率較高。隨著人口老齡化和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本病的發病率還在逐年增高。2008年11月~2011年1月,本科采用紅花黃色素氯化鈉注射液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26例,取得較好的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08年11月~2011年1月江蘇省中醫醫院老年科門診及住院患者46例,均符合中華中醫藥學會周圍血管專業委員會制定的“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診斷療效評定標準”[1]中有關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診斷標準,并經下肢動脈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確診。隨機分為2組。治療組26例,男22例,女 4例;年齡76~85歲,平均(79.42±4.11)歲;病程6個月~8 a,平均(8.75±3.23)個月。對照組20例,男17例,女3例;年齡74~84歲,平均(78.68±4.06)歲;病程8個月~7 a,平均(9.55±3.48)個月。2組一般資料經統計學檢驗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予紅花黃色素氯化鈉注射液(100 mL/瓶;含紅花黃色素80 mg,由山西華輝凱德藥業公司提供)緩慢靜滴,每日1次,14 d為 1個療程;對照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主要成分水蛭、地龍,由牡丹江友搏藥業有限責任公司提供)8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每日1次,14 d為1個療程。對于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病、高脂血癥等分別根據不同病情給予對癥治療,伴有感染者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療。
1.3 觀察指標 (1)2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疼痛、麻木感、皮溫、間歇性跛行等癥狀治療的有效率;(2)治療前后用多普勒超聲儀(型號ALOKASSD5000)檢查足背動脈的血管內徑及血流量。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用SPSS 13.0軟件進行分析,數據以(±s)表示,采用χ2及t檢驗。
2.1 療效標準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會周圍血管專業委員會制定的“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診斷療效評定標準”[1]。治愈:自覺癥狀消失,肢體血循環改善,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搏動基本恢復,肢體側支循環建立,疼痛消失,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基本恢復正常;顯效:自覺癥狀明顯好轉,肢體血循環較前改善,皮膚顏色、溫度,足背動脈搏動及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均有明顯好轉;有效:自覺癥狀好轉,但肢體溫度、皮膚顏色及多普勒超聲等檢查略有改善或改善不明顯;無效:自覺癥狀改善不明顯,潰瘍壞死擴大。
2.2 治療結果
2.2.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2.2.2 2組治療前后多普勒超聲檢查結果比較 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足背動脈內徑及血流量比較(±s)
表2 2組治療前后足背動脈內徑及血流量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血管內徑/mm 峰值流速/m?s-1血流量/mL?min-1治療組 26 治療前 1.18±0.46 0.95±0.08 21.6±12.7治療后 1.96±0.48*△ 0.40±0.03*△ 28.5±14.8*△對照組 20 治療前 1.22±0.37 0.98±0.13 20.4±11.3治療后 1.81±0.26* 0.24±0.04* 22.6±13.2*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屬中醫“脈痹”、“脫疽”的范疇。好發于4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以下肢發病為多見。現代醫學認為,由于高血壓病、高脂血癥、高黏滯血癥、糖尿病等多種因素導致血管內皮損傷,引起內皮下脂質沉積,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平滑肌細胞增殖,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管腔增厚狹窄,造成下肢供血不足。內皮損傷后,使內皮收縮因子與舒張因子之間,抗凝因子與促凝因子之間及生長因子和抑制因子之間失去平衡。血管內皮功能失調是發生動脈硬化的最初事件即“啟動子”[2]。所以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是治療閉塞性動脈硬化癥的重要手段。同時,患者血液常處于高凝狀態,血小板聚集率明顯增高,影響了微循環的疏通,從而加速了組織缺血壞死[3]。因此,在治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控制感染的基礎上,有效改善血液循環,是保證治療效果的關鍵。
紅花黃色素氯化鈉注射液目前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冠心病和腦梗塞,用于治療周圍血管疾病的報道尚不多見。其是從活血化瘀中藥紅花中提取的水溶性黃酮類化合物,主要化學成分是羥基紅花黃色素A,大量研究證實其可以抑制PAF,是一個天然活性的PAF受體拮抗劑[4]。并進一步證實了紅花黃色素具有抗凝、抗血小板聚集和血管再通作用[5],能降低纖維蛋白原濃度,抑制血小板黏附,清除自由基,促進纖溶系統,溶解下肢動脈內微小血栓[6]。同時紅花黃色素不僅可通過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環,而且可以通過調節血脂的代謝,抑制患者血清IL-6、TNF-α、hsCRP等炎癥細胞因子表達,從而拮抗動脈粥樣硬化中的炎癥反應,達到改善血管內皮功能作用[7]。由此可知紅花黃色素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是多種機制共同作用的結果。
疏血通注射液是動物類中藥復方制劑,也是臨床常用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有效藥物。本次臨床觀察顯示,采用紅花黃色素氯化鈉注射液靜滴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確實能擴張動脈,改善缺血下肢的血液循環;減輕炎癥反應,促進炎癥的吸收,從而緩解下肢疼痛癥狀;改善下肢皮膚組織營養,促進潰瘍愈合,療效明顯優于疏血通注射液,且無明顯不良反應。所以,筆者認為,紅花黃色素氯化鈉注射液適合作為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癥的一種藥物在臨床上推廣使用。
[1]尚德俊,王嘉桔,王書桂.中西醫結合周圍血管疾病學[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5:119~223.
[2]曹劍,李小鷹,趙沙沙.老年周圍動脈閉塞性疾病內皮和非內皮依賴性舒張功能的無創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03,5(4):230~232.
[3]候旭暉,張靜菊,楊松柏,等.前列腺素E1治療糖尿病性動脈硬化閉塞癥療效觀察[J].中國全科醫學,2005,8:1881~1882.
[4]臧寶霞,金鳴,司南,等.羥基紅花黃色素A對血小板活化因子的拮抗作用[J].藥學學報,2002(9):24~27.
[5]金鳴,李金榮,吳偉.紅花黃色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4(5):67~69.
[6]金鳴,高子淳,王繼峰.羥基紅花黃色素A抑制PAF誘發的家兔血小板活化的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5):39~42.
[7]林萍,任謙.紅花黃色素對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和炎癥因子影響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院藥學雜志,2009,29(8):652~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