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峻波,李海燕,楊亞非,錢傳云
(1.云南省第二人民醫院急診內科,云南 昆明 650021;2.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急診科,云南 昆明 650032)
腦梗塞常見于腦動脈硬化,高血壓、腦動脈血管壁異常等疾病,當血流緩慢,血壓下降時引起血管閉塞,相應腦組織產生缺血性功能障礙。輕度患者出現短暫性的腦缺血所致的局限性腦功能障礙,一般持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不超過24 h。重度患者出現頭暈、頭痛、肢體乏力、或者偏癱、單癱、失語等,24 h癥狀達高峰。筆者采用丹紅注射液治療腦梗塞35例,療效明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2月~2009年5月收住本院急診內科的腦梗塞患者55例,女 23例,男 32例,年齡50~82歲,其中20例為短暫性腦缺血發作,25例出現肢體活動障礙,言語不清,10例為腔隙性腦梗塞,無明顯臨床表現。將55例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30例,對照組25例,2組在性別、年齡、體重指數,并發癥等方面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2組按腦梗塞的常規治療,予活血化瘀,營養腦細胞,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治療組加用丹紅注射液(步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輸注,日1次,療程 7d;對照組加用復方丹參注射液2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靜脈輸注,每日1次,療程7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2組經過治療后的血黏度,血液流變學和癥狀的改善情況,行TCD等檢查。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資料采用SPSS13.0進行統計學處理,P<0.05有統計學意義。
2.1 療效標準 顯效:頭暈、頭痛癥狀明顯改善或消失,血黏度下降,肢體活動功能改善;有效:偶有頭暈、頭痛癥狀;無效:頭暈、頭痛無明顯緩解,肢體活動功能無明顯改善。
2.2 治療結果 見表1~表3。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表1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s)
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n全血黏度/mPa.S高切 低切纖維蛋白原/g?L-1血漿黏度/mPa?s治療前 354.36±0.99 11.24±2.78 4.13±1.14 1.86±0.51治療組 治療后 354.05±0.78 10.62±2.80* 3.56±0.72* 1.64±0.41*對照組 治療前 204.28±0.89 12.09±3.47 3.78±0.99 1.87±0.39治療后 204.06±0.69 10.66±1.39* 3.57±0.85* 1.62±0.31*
表2 2組治療前后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mmol/L,±s)
表3 2組治療前后血脂指標比較(mmol/L,±s)
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總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治療組 治療前 35 6.78±0.65 1.08±0.51 3.78±0.56治療后 35 5.11±0.53*1.98±0.32 2.13±0.65*對照組 治療前 20 6.65±0.66 1.11±0.36 3.64±0.56治療后 20 6.34±0.69 1.67±0.34 3.15±0.34
2.3 安全性指標 治療前后均進行血、尿常規,肝腎功能等檢查,治療后上述實驗指標無異常改變,未發現明顯的藥物不良反應。
腦梗塞、腦供血不足常因腦循環障礙引起的頭重、頭痛、耳鳴、眩暈等各種癥狀,早期使用改善循環的藥對急性腦梗塞患者的高凝狀態有顯著改善作用,在基本用藥的基礎上靜脈滴注丹紅注射液通過改善血凝、血小板參數指標,改善腦缺血缺氧,早期恢復肢體活動功能,防止血栓形成,其療效與低分子肝素相當。
丹紅注射液組方為丹參與紅花,具有活血化瘀止痛之功效,為常用活血化瘀中藥之一。紅花含紅花苷、紅花黃色素,紅花苷經鹽酸水解后得葡萄糖和紅花素、紅花醌苷及新紅花苷。紅花性平,入心肝經,現代藥理研究證實,紅花水提物及水溶性混合物有顯著抑制血小板聚集,顯著降低血栓的長度和重量,明顯提高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有一定的溶解血栓并抑制其生長的作用。紅花的活性成分具有擴血管、對二磷酸腺甘(ADP)導致的血小板聚集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提高纖維蛋白的溶解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并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壓作用。在腦血管疾病中的應用較少,本研究使用丹紅注射液治療慢性腦供血不足,腦梗塞,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其療效優于復方丹參注射液。紅花治療腦梗塞可能是通過促進梗死灶周圍的星形膠質細胞增殖、增加突觸數目和增強突觸傳導功能,促進運動功能恢復。其中成分丹參具有擴張腦動脈,增加腦動脈血流量,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黏稠度,減輕血紅細胞聚集,加速血流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