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其兵
(云南省景谷縣中醫醫院針灸科,云南 景谷 666400)
電針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膝骨關節炎98例療效觀察
黃其兵
(云南省景谷縣中醫醫院針灸科,云南 景谷 666400)
目的:觀察電針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膝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196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98例,對照組98例,治療組采用電針配合中藥熱敷治療,對照組采用電針治療,10次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評定療效。結果:治療組痊愈率為39.8%,顯效率為 45.92%,有效率為11.22%,總有效率為 96.94%,對照組痊愈率為 21.43%,顯效率為37.76%,有效率為 24.49%,總有效率為 83.67%,治療組療效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電針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膝骨關節炎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電針;中藥;膝骨關節炎;電針治療;熱敷治療
筆者自2007年9月~2010年8月采用電針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膝骨關節炎98例,取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診斷標準[1]參照美國風濕病學會1995年修訂骨關節炎診斷標準中膝骨關節炎診斷標準:①近1個月大多數時間有膝痛;②X線片示骨贅形成;③關節液檢查符合骨關節炎;④年齡≥40歲;⑤晨僵≤30 min;⑥有骨摩擦音,符合①+②或①+③+⑤+⑥或①+④+⑤+⑥即可確診(排除急慢性化膿性關節炎,關節滑膜結核,骨關節腫瘤)。
1.2 病例選擇 196例患者均為本科門診和住院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治療組98例,單側關節炎72例,雙側關節炎26例;男57例,女41例;年齡36歲~83歲,平均年齡52歲;病程12 d~8 a。對照組98例,單側關節炎58例,雙側關節炎40例;男51例,女47例;年齡37歲~81歲,平均年齡51歲;病程11 d~7 a。2組在病情,性別、年齡、病程上經統計學處理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1 治療組 采用電針配合中藥熱敷治療。
2.1.1 電針治療 取穴:內外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陽陵泉、膝陽關、陰陵泉、、膝關、陰谷、三陰交、阿是穴。操作:以上穴位常規消毒,用0.35 mm×50 mm華佗牌毫針直刺1~1.5寸,針刺產生酸、麻、重、脹的感覺,施予平補平瀉手法而留針時,選擇疼痛明顯部位穴位上接SDI-Ⅱ型電子針療儀組線1~2對,采用疏密波、頻率 1-2HZ,電流強度以患者能耐受為度,加TDP照射,留針30 min,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1.2 中藥熱敷治療 自擬處方:乳香100 g,沒藥100 g,續斷 100 g,威靈仙100 g,骨碎補100 g,細辛50 g,紅花50 g,川烏50 g。用法:將上述中藥用紗布袋裝好封口放入鋁鍋內加入適量的水,浸泡15 min,煎沸 15 min。取 2~4塊1000 cm2大小毛巾,充分浸泡在藥液內,撈出、擠去多余的水,然后置于患病部位,患者取臥位,對熱敷的熱度能夠忍受,并感到舒適,2塊毛巾交替使用,1次熱敷30 min,1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2 對照組 采用電針治療,取穴及操作同治療組電針治療。2組在治療期間囑患者休息,減少膝關節負重及活動,治療 1個療程后,休息2 d,再行第2個療程。
3.1 療效標準[2]痊愈:膝關節腫痛消失、活動自如、隨訪半年未復發;顯效:膝關節腫痛明顯減輕,關節局部壓痛不明顯,膝關節活動較前靈活,活動時仍有僵硬不適感;有效:膝關節腫痛減輕,靜息下膝關節無疼痛,膝關節活動欠靈活,活動時可有疼痛;無效:治療前后癥狀體征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 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膝骨關節炎是一種以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及骨質增生為特征的慢性關節病,中年以后多發,隨年齡增加發病率增高,最終致殘率約為53%,年齡、肥胖、炎癥、創傷及遺傳因素等可能與本病的發生有關,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藥物及方法,主要采用綜合治療以減輕疼痛,阻止和延緩病情發展,保護關節功能[1]。本病屬中醫“骨痹”范疇,筆者根據其中醫發病機理,內因為中年以后肝血腎精漸虧,氣血不足,骨失所養,外因為感受風濕寒邪、創傷勞損、血瘀氣滯,經絡阻滯不通,內外因共同作用而致本病,治以補肝腎強筋骨,益氣血,祛風散寒除濕,活血化瘀,疏通經絡,消腫止痛。其中針刺三陰交、足三里具有補肝腎強筋骨、益氣血作用,針刺血海、梁丘、內外膝眼、陽陵泉等具有活血通脈、通絡止痛作用,加用電針增強針刺的作用,加用TDP照射溫經散寒,疏通經脈。中藥乳香、沒藥、續斷、威靈仙、骨碎補、細辛、紅花、川烏具有祛風散寒除濕,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通過中藥熱敷具有溫熱的作用,使肌膚毛孔開放,腠理疏通,使藥物有效成份滲入到病變部位,使藥達病所,更有利于藥物的吸收,更好發揮藥物的作用。電針配合中藥熱敷,充分發揮針藥結合的優勢,經臨床驗證,電針配合中藥熱敷治療膝骨關節炎比單純的電針治療效優。
[1]中華醫學會風濕病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草案)[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5,9:22~24.
[2]ZY/T001.1~001.9—94,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
R245.9
B
1007-2349(2011)07-0058-02
201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