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冰


2011年上海車展在人頭攢動中落下帷幕。巨富秒殺豪車的香艷故事四下流傳。在中國這個最大的新興汽車市場上,由經濟型汽車向奢華型汽車轉變的現象還將持續相當長一段時間。外國廠商為了迎合中國消費者的喜好紛紛將汽車變得更大、更長、更有中國特色。
今后10年,汽車行業或許會經歷其100年發展里程中客戶購買喜好變化最大的一段時期。與小部分新富階層豪車趣味大相徑庭的是,普通消費者更認同低碳、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車展主題。
“潛在嘗新者”
2011年2月,來自深圳的10名私家車主與北京的15名車主接過MINIE鑰匙,對寶馬旗下這款純電動汽車展開實路測試體驗,4月6日,第一批購買的純電動汽車用戶在嘉定掛牌上路,4月22日,上海成為中國首個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城市,上海嘉定區被指定為電動汽車國際示范區……
一切跡象表明,新能源汽車產業化進程正在國家的大力主推下加速。德勤有限公司全球汽車行業領導人Craig Giffi先生在出席2011上海國際車展高峰論壇時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這對于電動車市場的汽車企業無疑是個好消息。在全球中美歐日四大汽車市場中,在電動車普及方面,中國消費者作為潛在嘗新者的表現突出。”
德勤2011年全球電動汽車調查顯示,參與調查的中國消費者中,高達93%的受訪中國消費者認為自己是有購買意愿或是潛在嘗新者,而美國這一數字為54%、歐洲為69%、日本為48%。
中國的“潛在嘗新者”們認為自己有環保意識,有科技知識,時尚并且關心政治。他們更看重電動汽車的積極意義,如認為它酷、方便、安全、時尚,并且值得購買。這個群體普遍受過高等教育,認為自己是潮流的領導者,但與此同時,他們也對政府的補助政策和燃油成本、充電成本非常敏感。
調查指出了影響電動車消費普及的燃油價格節點。在受訪的中國消費者中,66%表示當燃油價格漲至每升10元(合1.53美元)時,他們“非常可能”考慮購買電動車;在每升12元(合1.83美元)的水平時,大多數受訪者(85%)表示購買電動車的興趣將更高。但同時,82%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普通汽車的燃油效率超過每100公里3.0升的話,他們購買電動車的意愿將會降低。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充電的便捷性、行駛里程及充電成本是其考慮購買或租賃電動車的”極為重要“或”非常重要“的因素。
德勤中國企業管理咨詢服務合伙人、電動汽車業務領導人侯珀先生指出:“在大規模普及方面,中國汽車企業將面臨的嚴峻挑戰是如何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確保電動車的定價能夠滿足消費者預期。由于許多中國消費者不太可能為電動車支付高價,個人補助等政府激勵措施對于購買決定而言將非常重要。”
在參與調查的中國消費者中,大多數人(79%)不愿支付比普通汽車(內燃機車)高六七千元(約1000美元)以上價差的電動車。僅14% 的受訪者愿意為 2萬元(約3000美元)以上的價差買單。此外,大多數消費者(51%)期望政府補助后的價格低于13萬元(約2萬美元)。當中國消費者開始考慮擁有電動車總成本時,電池的使用壽命及更換電池的便捷性和成本成為重要因素。
Giffi 指出:“電動車在全球大規模的普及將受到諸多因素的顯著影響,包括燃油價格的上漲、內燃機車的改善和政府激勵措施的出臺等。盡管消費者對電池電動車的興趣不斷增加,但目前市場上的電動車一般遠低于消費者對行駛里程、充電時間和購買價格的預期。”
此次調查分析了中美歐日消費者對電動車行駛里程的綜合預期為320-480公里(200-300英里),是當前各大汽車生產商市售產品性能(160公里或100英里)的2-3倍。此外,與現有市場上常見的8小時預計充電時間(要求采用Level II充電裝置、24千瓦時電池組)產品相比,大多數消費者(中國為55%、美國為60%、歐洲為67%、日本為81%)預期充電時間為2小時或更少。
當前,混合動力和電池電動車僅占汽車保有總量的極小部分。據德勤之前發布的報告《新時代:加速邁向2020年汽車行業轉型》顯示,混合動力和電池電動車等各類綠色汽車的使用,受到政府政策導向的顯著影響,而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將塑造各國動力技術的結構。從日益嚴峻的溫室氣體排放標準到推進能源自給率,諸多此類因素將推動更多電動汽車相關政策出臺。
電動車普及障礙
歐洲將于2011年開始大規模生產電動汽車,在剛剛結束的上海國際車展上,通用、福特、豐田、本田、上汽、廣汽、比亞迪等國內外汽車廠商展示了混合動力轎車、純電動轎車以及純電動概念車等86款新能源車。
但是從現在開始到2020年的這段時間內,大范圍普及電動汽車可能存在以下幾個障礙:電動汽車成本較高、行駛距離有限、基礎設施不完善、缺少政府激勵或補貼。
目前,電動汽車比傳統動力汽車的價格要昂貴得多。主要原因在于鋰電池的成本比傳統內燃發動機的價格要高出1萬到1.5萬歐元。另外,電動機的專用微處理器和系統適配(如空調系統的電能通常由內燃發動機提供)增加了電動汽車的研發成本,最終抬高了消費者購買汽車的價格。
與傳統動力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大規模使用的另外一個障礙是充電后有限的行駛距離。第一代電動汽車將于兩年之內投放市場,行駛距離小于200公里。這就意味著消費者需要徹底改變用車習慣。傳統內燃發動機添加燃油大致需要10到15分鐘時間,而電動汽車則可能需要每晚都充電。
鋰電池有限的行駛距離致使有必要在高速公路沿線、城市各個角落以及停車場內設立大量供汽車使用的充電站。有些地方目前正在建設基礎設施,但要讓司機放心地駕駛電動汽車進行長途旅行之前,還有很多事情需要做。另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是,電池和充電插頭標準的制定工作還未開始。
鑒于這個原因,以及城市化的發展和較高的維護成本,中國一汽大眾公司的一位高級經理人認為,小型電動汽車更適合針對短途駕駛進行開發和生產。寶馬汽車中國公司的一位高級經理人指出,消費者在期盼一個更加友好的電動汽車世界之時,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可以將混合動力汽車作為一種過渡技術。
混合動力技術的特點是更低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和更高的燃油效率,與電動汽車相比較少受到基礎設施建設的限制。一些環保人士則認為,與其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不如提高燃油的使用效率更為合理。因為目前中國電力中煤炭比例很高,污染治理也沒有跟上,行駛同樣里程全電車的生命周期二氧化硫排放是汽油車的3到10倍,氮氧化物排放也要翻一番,同時卻不一定能夠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看起來對環境好處非常有限。
這些質疑似乎沒有動搖比亞迪公司的電動車發展路徑。和其他公司的鋰電池技術路線不同,比亞迪以其獨特的鐵電池技術傲視群雄。股神巴菲特也正是因為這項技術,而對比亞迪青睞有加。比亞迪日前已經與奔馳簽署協議,將為共同開創的全新電動車品牌提供能源支持。這將是中國汽車歷史上的第一次技術輸出,預計新品牌在2013年上市。
據比亞迪公司公關科長肖海平介紹,比亞迪鐵電池具有性能穩定,遇高溫、高壓、撞擊不易爆炸、循環壽命長,電動車在生命周期內不需要更換電池的特性。比亞迪的純電動車e6搭載的正是比亞迪自主鐵電池,這款電池含有的所有化學物質均可被自然界以無害的方式分解吸收,能夠很好地解決二次回收等環保問題,不會對環境造成任何危害。
50輛e6作為出租車已經在深圳運行超過10萬公里。迄今為止,電池運轉正常。隨著貴重金屬的稀缺性日益顯現,裝載的鐵電池不但不會貶值,還有可能保值和增值。廢舊鐵電池可以回收再利用。更關鍵的是,鐵電池生產過程無污染,不像其他電池,容易在生產過程中產生大量污染。
由于電動汽車的相關標準還未出臺,所以比亞迪的e6出租車需要專用的充電樁充電。半小時高功率快充,即可達到80%的電量。而中充也只需要1個小時,即使慢充4個小時也就可以了。e6的百公里加速時間在10秒以內,最高車速可達140km/h以上,而綜合工況續駛里程超過300km,是目前世界上續駛里程最長的純電動轎車。這款純電動車預計今年8月份面向個人銷售,減去國家補貼,最終售價大概在18萬元左右。
比亞迪另外一款DM雙模電動車也頗具吸引力。這款汽車采用電動車系統和混合動力系統,是一種將控制發電機和電動機兩種混合力量相結合的先進技術,不僅降低了油耗以及排放,更極大地提高了動力和操縱性能,實現了既可充電、又可加油的多種能量補充方式。比亞迪方面自豪地宣稱,如果將純電動簡稱EV,混合動力簡稱HEV,則比亞迪DM雙模電動汽車是EV+HEV,這種系統將會取代單一的混合動力系統,成為世界上最主流的新能源汽車系統。
肖海平介紹,F3DM雙模的純電動模式綜合工況續航里程達60公里,完全能滿足日常使用需要,無需用油。而油電混合動力模式最長行駛里程可達580公里,這對跑長途的人來說也不是一個問題了。
最關鍵的是,這款雙模電動車采用220V的家用電源充電,7個小時即可完成充電,以此擺脫了電動車依賴專業充電站的困擾。F3DM車型純電動狀態下百公里耗電僅為16度,電費按0.6元/kwh計算,行駛100公里的花費約為9.6元人民幣,而1.6排量的汽車一般每百公里油耗7升左右,按照目前接近8元的油價計算,要將近五六十元人民幣,也就是說電動車的百公里花費成本只有傳統燃油汽車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
可以預見,隨著大批量產業化的來臨,電動汽車將放下昂貴的身段,變得越來越便宜。國際能源署署長田中伸男預計,到2050年,全球新能源車總銷量有望突破1億輛,車型多達400個。
也許不遠的將來,電動汽車的使用將會是這樣一番場景:當你晚上準備睡覺前,可用手機再看一眼車位上電動汽車的充電實況;當你在半路發現電力不足時,GPS會幫你就近找社會充電樁,只要刷刷充電卡就能喚來智能電網里的風能、水能、太陽能等新能源,給車“喝下午茶”;當你的電動汽車的電池更換預警響起時,GPS會送你到最近的充電站,花兩三分鐘換新電池……▲
上海的電動汽車商業化普及措施
今年底示范區周邊百公里范圍內將建成6個充/換電站(其中3個加油-加電站)、1個電池配送站、1個公交專用充/換電站。
明年示范區將建成充電樁1.3萬個,充/換電站15座,加氫站2座以上,在嘉定汽車城實現電動汽車基礎設備全覆蓋。今年在示范區建充電樁1000個以上,主要分布在:P+R(停車場+軌道交通)停車點,首批在軌交11號線3個站點;大賣場、酒店、電影院及醫院、學校等經營服務類場所;電動車用戶集中的辦公場所和住宅區;汽車城支路;上海-蘇州或上海-杭州城際充電走廊。
明年,示范區推廣應用電動汽車數量將超過1萬輛,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類。
對充電站建設配套設備投資,給予20%、300萬元以內的資金支持;
在國家給予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5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最高6萬元/輛的補貼基礎上,上海將分別給予最高2萬元/輛、4萬元/輛的額外補貼。